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犬腺病毒(CAV)致弱疫苗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将病犬的组织样品接种于MDCK细胞内,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在MDCK细胞内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腺病毒粒子;回归动物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AV感染症状;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CAV,命名为CAV-H株;将CAV-H株接种MDCK细胞连续传代至110代,在传代过程中,病毒滴度由初始105.0 TCID50/0.1 mL上升至107.0 TCID50/0.1 mL,而CAV对犬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CAV-H可对同源强毒攻击的犬提供完全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当前犬细小病毒云南地方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将疑似病犬粪便经处理后接种于F81细胞,逐日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对能引起细胞出现CPE的培养物进行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此基础上,完成分离病毒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物在F81细胞盲传3代后开始出现拉网,脱落,崩解和破碎等CPE现象;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六边形,无囊膜,直径约为20 nm;PCR检测出现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序列和犬细小病毒参考毒株核酸同源性为98.8%~99.7%。该毒株在生物学特性上除具有一般犬细小病毒相关特性外,还表现出异步接毒可致F81细胞出现明显CPE及能凝集食蟹猴红细胞的特性。基于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基因型为新CPV-2a型,部分有生物学意义位点发生突变,亲缘关系与国内参考毒株关系较远,而与韩国参考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提示,本试验成功分离获得一株犬细小病毒云南地方流行毒株,命名为YNX20090901株。  相似文献   

3.
应用MDCK细胞采用单层吸附接毒和带毒传代的方法,从新疆阿克苏送检的犬粪便中分离出1株犬腺病毒,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理化学、血清学、动物感染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证明所分离的TN株为1株CAV-I病毒的强毒株。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犬细小病毒(CPV)致弱疫苗,本研究通过将犬的组织样品接种CRF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毒株进行了一系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毒在CRFK细胞上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并且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细小病毒粒子;HA效价可达到1∶256。回归动物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犬出现明显的CPV感染症状,PCR鉴定也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CPV(命名为CPV-YN株)。将CPV-YN株接种CRFK细胞连续传代至110代,在传代过程中,病毒的滴度逐渐提高,由初始的105.5 TCID50/0.1 mL逐渐增加到107.1 TCID50/0.1 mL。同时,CPV对犬的致病力逐渐降低。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CPV-YNR可以对用同源强毒攻击的犬提供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理想的疫苗候选病毒株。  相似文献   

5.
某犬群发生具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的传染病,86只幼犬发病,治愈65只,死亡21只.为确诊病原,用MDCK细胞,从死亡犬肠道病料中分离到2株病毒,经理化学鉴定、动物复归试验、电镜检查、PCR检测证明为犬冠状病毒和犬腺病毒2型,定名为CCV-KM和CAV2-KM,确认此次犬群发病由CCV和CAV2混合感染所致.其中对CCV的分离采用含CCV和CAV2的混合感染病料攻击耐过CAV2的幼犬,导致幼犬单纯感染CCV发病后采集的病料.动物试验表明,CCV-KM株可以导致幼犬发病,具有较强的毒力;CCV-KM能被较高浓度的抗CCV1-71参考毒株的血清中和,而抗CCV-KM的血清却不能中和CCV1-71毒株,说明两者在抗原性和致病性上存在差异;基因测序结果表明,CCV-KM的M基因212 bp序列同其他已知CCV的基因序列差异较大,在进化树的位置上介于CCVⅠ型和CCVⅡ型之间,较偏向CCVⅠ型.提示CCV-KM株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国内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从北京某宠物基地采集疑似CPV感染死亡犬的肠道组织,无菌处理病料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攻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F81细胞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2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血凝效价1:256,PCR鉴定在570 bp处有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CPV-BJ03/1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病毒基因组全长4 620 bp,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MF134808;该毒株与广东(SC02/2011)、深圳(CPV-s5)和甘肃(CPV-LZ1)等地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VP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PV-BJ03/17分离株确定为New CPV-2a亚型,主要氨基酸位点与近期分离株BJ15-1等相比无明显变化。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PV-BJ03/17为CPV强毒株。本研究分离出1株CPV强毒株,通过比较CP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变异规律,为CPV的疾病治疗及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23-1029
首先对疑似犬细小病毒(CPV)感染的病犬粪便进行特异性PCR扩增,经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初步证明为CPV感染。将该病犬粪便处理物接种F81细胞,自第3代起,细胞出现典型CPE。对该株病毒进行电镜观察、理化特性试验、HA-HI及基因型等方面鉴定,证明该分离株为CPV,命名为CPV/BJ-L1株。该分离株的血凝效价为1∶512,其血凝性能被特异性抗体抑制;Reed-Muench法测定分离株病毒TCID_(50)为10-5.15/0.1 mL;电镜观察可见25nm左右的病毒颗粒;动物回归试验显示,攻毒犬能复制出CPV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包含两端完整的发夹结构序列)进行克隆、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BJ-L1为CPV-2a亚型,与GenBank中的21株CPV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99.8%,且与国内近期分离毒株高度同源。对2006-2014年北京市CPV分离株VP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V流行株的变异具有某种时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成功分离了1株犬细小病毒,采用PCR、理化特性检验、HA及HI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并对其编码区全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取临床患出血性肠炎幼犬粪便经无菌处理后同步接种F81猫肾细胞分离病毒,盲传至第4代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该病毒可凝集猪的红细胞,血凝效价为28,可被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中和而产生血凝抑制现象;病毒效价为105.5TCID50/m L;毒株对氯仿和胰酶不敏感,且耐酸耐热。经病毒理化特性试验及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鉴定其为犬细小病毒,通过PCR检测及编码区全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比较,证实所分离毒株为CPV-2a亚型,并将其命名为CPV-QD12株,与2013年分离自中国江苏省的CPV-2a型犬细小毒株CPV-JS2及2011年分离自中国广西的CPV-2a型毒株CPV-JQ686671.1的编码区核苷酸相似性为99.6%,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可为诊断和防控犬细小病毒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分离犬腺病毒(CAV)的北京地区流行株,采集北京地区某宠物医院2~4月龄发生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犬的鼻咽拭子,经胶体金和PCR检测,初筛为犬腺病毒阳性。经过处理后,将其处理液接种于MDCK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出现变圆、脱落、葡萄串样等特征性细胞病变。通过形态学观察、PCR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PCR扩增片段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犬腺病毒Ⅱ型,遂将其命名为CAV-BJ02(GenBank:MN744708)株。用Reed-Muench法测得CAV-BJ02株的TCID50为106.7·(100 μL)-1。电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呈正六边形的二十面体、直径在86 nm左右的犬腺病毒颗粒。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株病毒为CAV-Ⅱ型。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CAV-BJ02株可引起犬发热等轻微临床症状,以口鼻分泌物为主要排毒方式,排毒期为5~6 d,不导致犬死亡。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北京地区CAV的流行情况,为犬腺病毒病的诊断、防治及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电镜观察磷钨酸负染的大熊猫肝脏分离病毒细胞培养物,发现冠状病毒样粒子.细胞培养物超薄切片上可见细胞浆内病毒包涵体.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对氯仿、乙醚敏感,可耐受1 %胰蛋白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热性;病毒对FCWF细胞敏感,对Vero细胞不敏感,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采用犬冠状病毒阳性血清,经中和试验确定该分离病毒是一株犬冠状病毒,命名为CCV DXMV.以犬冠状病毒特异性PCR引物,可以从大熊猫肝脏组织和不同代次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目的核苷酸片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病毒部分纤突蛋白基因序列与分离自美国的CCV NVSL株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100 %.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山东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及其变异情况,应用F81细胞从山东地区送检的发病犬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小病毒,根据PCR和电镜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进行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4株病毒均能在F81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经PCR及电镜观察鉴定为犬细小病毒,分别命名为QN1/QN2/QN3/QN4株。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除QN3株的基因组全长为4 756 nt外,其余3株均为4 757 nt;4个分离株之间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与GenBank登录的10株具有代表性的CPV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为98.2%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5%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100%;表明各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NewCPV-2a亚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获得华中地区的犬细小病毒分离株并对其基因型分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探讨.从武汉部分宠物医院采集胶体金初检阳性的14份可疑病料,用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根据犬细小病毒2型(CPV-2)保守的VP2,先后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在细胞上对其进行空斑纯化,进行一步法生长曲线测定,并进行电镜观察.最后对这5株病毒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细胞传代结果表明得到5株细小病毒.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390和583 bp 2个片段.将2个片段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CPV-2比对,表明所获得的5株病毒中,有4株属于2a型,1株属于2b型.空斑纯化及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增殖滴度可达105.5PFU·mL-1.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犬都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状况,大体解剖发现肠管有坏死、心肌变薄.将病变的心脏制作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PV-2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当前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国内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试验从北京某宠物基地采集疑似CPV感染死亡犬的肠道组织,无菌处理病料后,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攻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在F81细胞上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电镜观察可见直径20nm左右的病毒粒子,血凝效价1∶256,PCR鉴定在570bp处有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出1株CPV,命名为CPV-BJ03/17。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病毒基因组全长4 620bp,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MF134808;该毒株与广东(SC02/2011)、深圳(CPV-s5)和甘肃(CPV-LZ1)等地的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7%。VP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PV-BJ03/17分离株确定为New CPV-2a亚型,主要氨基酸位点与近期分离株BJ15-1等相比无明显变化。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PV-BJ03/17为CPV强毒株。本研究分离出1株CPV强毒株,通过比较CP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变异规律,为CPV的疾病治疗及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株犬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S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72细胞(犬纤维肉瘤细胞系)从上海市某宠物医院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的幼犬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噬斑纯化、病毒理化特性检测以及动物回归实验和RT-PCR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冠状病毒(Canine coronavirus,CCV),将其命名为CCV-SHdc株。根据Gen Bank公布的CCV 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成功扩增获得CCV-SHdc株S基因序列,同时进行序列测定和核苷酸系统发育进化树绘制。结果显示,CCV-SHdc株的S基因序列全长4 364 bp;该毒株与日本分离的CCV 5821株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与意大利分离的CCV 23/03和CCV Elmo/02株亲缘关系较远。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CCV-SHdc株与CCV 23/03和CCV Elmo/02株可能属于不同基因型,已有很多点发生突变,这种突变的累积有可能引起病毒毒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通过电镜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测定、致鸡胚矮小化试验、血凝试验、NDV毒株干扰试验、中和试验和致病力试验,分离、鉴定出1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当地毒株(IBV JL株),为下一步进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制备的研究提供了毒种.  相似文献   

16.
为对某鸡场发生的呼吸道疫病进行确诊,并对致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进行了发病鸡场临床诊断、病毒分离、分离毒株血凝试验、分离毒株RT-PCR检测以及序列分析等系列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病的临床特征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临床病料样品接种鸡胚后可引起鸡胚死亡以及"侏儒胚"等典型症状,分离毒株无血凝性,分离毒株经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且序列分析显示RT-PCR扩增产物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特异性核苷酸序列,表明引起鸡场此次疫病的致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17.
猪源新城疫病毒JL01株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在吉林省某猪场发生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达到40%~50%,病死率15%,取其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可见副黏病毒样颗粒,表明其病原可能为某种猪源副黏病毒,命名为JL01株。在对该病毒的的血凝、血凝抑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后,初步确定该种猪副黏病毒为猪源新城疫病毒。病毒回归试验表明,纯化的病毒对猪仍有较强的致死性,并可从死亡猪体内分离到新城疫病毒。该病毒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MDT)、脑内致病指数(ICPI)和半数致死量(EID50)分别为55.2 h、1.60和10-7.5/0.1mL,表明该毒株属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在此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猪源新城疫病毒F基因,与其它10株NDV毒株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JL01株与B1、LaSota、Clone30等经典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同源性较高(91.5%~98.5%),与ZJ1、Mukteswar等强毒株的同源性较低。F基因氨基酸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G-K-Q-G-R-L117,与弱毒株序列完全相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JL01株属于基因Ⅰ型。因此,本研究所分离到感染猪的新城疫病毒属于基因变异的新城疫病毒弱毒株,但其致病力与强毒株相当。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犬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犬肾传代细胞(MDCK)从1只病死大熊猫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DXMV。电镜观察磷钨酸负染的病毒细胞培养物,发现冠状病毒样粒子,超薄切片上可见细胞浆内病毒包涵体。理化学和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DXMV核酸类型为RNA,对氯仿、乙醚敏感,可耐受1%胰蛋白酶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和耐热性,可在MDCK、FCWF、F81细胞中增殖,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DXMV可被犬冠状病毒阳性血清中和。采用犬冠状病毒间接荧光抗体法染色DXMV细胞飞片,可在细胞浆内见到特异性荧光。以冠状病毒通用引物和犬冠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可从大熊猫肝脏和不同代次的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与预期值251bp和515bp大小相同的核苷酸片段。由此说明,该病毒为犬冠状病毒,大熊猫可被犬冠状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9.
用PCR技术鉴定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强、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中发表的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ICHV)标准强毒株Glaxo和人工驯化的弱毒疫苗株CLL的保守序列间大小不同 ,按照引物设计的原则 ,设计合成了一对通用引物。该对引物可由ICHV强毒株扩增出 569bp的片段 ,而弱毒株可扩增出 2 4 4bp的片段。对PCR产物分别进行电泳、酶切和测序 ,证明PCR产物片段大小、酶切位点和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产物完全一致。正常DK细胞上清和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CAV 2 )强、弱毒株细胞培养物均不能被该引物扩增 ,说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检测到的病毒量分别为 1 5TCID50 、 31TCID50 、说明该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用于ICHV强、弱毒株的鉴定和ICH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用犬肾细胞 (MDCK)从疑似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感染犬的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试验、免疫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细胞培养特征观察和回归动物试验等鉴定 ,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犬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命名为 BJ- JB-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