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薯25和鲜食型甘薯品种济薯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类肥料对甘薯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提高甘薯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干物率和大中薯率。淀粉型甘薯品种,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19%和13.61%,比腐植酸活性肥提高11.21%和15.44%,比氮磷钾复合肥提高29.93%和35.95%;鲜食型甘薯品种,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22%和13.74%,比腐植酸活性肥处理提高37.52%和44.06%,比氮磷钾复合肥处理提高48.00%和53.20%。氨基酸水溶肥促进了甘薯地上部生长,栽后40 d,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生育中后期生长中心转移到地下,栽后60 d至100 d,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的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其它3个处理,形成了合理的源库关系,促进了甘薯产量的提高,而腐植酸活性肥和氮磷钾复合肥则由于地上部徒长,抑制了中后期块根的膨大,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紫云红芯薯的营养价值,以紫云红芯薯为试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FAO/WHO模式中的氨基酸评价标准及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紫云红芯薯块根中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紫云红芯薯块根中营养元素含量及16种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灰分含量较低,有机组分中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K含量>Fe含量>Zn含量;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3530 mg/kg、6970 mg/kg, E/T为0.336,E/N为0.506,大于FAO/WHO提出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标准;呈味氨基酸中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鲜、甜味氨基酸占呈味氨基酸含量的68.95%;苏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相对过剩,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相对不足,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SRC为66,营养价值较高。该研究表明了紫云红芯薯块根是适宜蒸煮的鲜食型甘薯,具有独特的香甜味,营养价值较高,通过合理膳食,可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生育期及环境因素对甘薯营养成分和香味组分的影响,利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这3个品种的甘薯,分别选取生育期为80、100、120、140、160 d的鲜薯薯块和熟化薯块测定其干率、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粗脂肪含量以及香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环境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甘薯的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而各营养成分又直接影响甘薯烘烤后香味组分的变化,说明环境气象条件间接影响不同生育期甘薯烘烤熟化后香味组分的变化;其中芳香族类、醛类、烯类及萜烯类对甘薯的呈香起到主要作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分别在80、120、140 d香味最佳,适合烘烤鲜食;不同品种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收获,以达到甘薯的最佳风味。  相似文献   

4.
紫肉甘薯与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特征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肉甘薯和普通甘薯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紫肉甘薯群体的藤叶产量、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与普通甘薯差别不大,而鲜薯产量特别低,上薯率低,熟食品质差,藤蔓明显较长、薯块色素含量高. 这些结果将为紫肉甘薯的进一步研究、育种、栽培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外源氯对甘薯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徐薯22、苏薯11和宁紫1号为材料,外源氯(0mmol/L、42.2 mmol/L、84.4 mmol/L、168.8 mmol/L、211.0 mmol/L)处理7 d和21 d,测定植株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指数(CCI)、丙二醛(MDA)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硝酸盐(NO-3)含量、氮(N)、磷(P)、钾(K)含量及其累积值。结果表明:徐薯22生物量和N、P、K累积值随Cl-浓度升高而降低但维持在一定水平,低浓度氯(Cl-浓度≤84.4 mmol/L)处理促进苏薯11和宁紫1号生长。42.2~168.8 mmol/L外源氯处理促进甘薯叶绿素合成,而MDA含量在外源氯处理下逐渐升高。低浓度外源氯(Cl-浓度≤84.4 mmol/L)处理21 d可提高甘薯幼苗NR活性和NO-3含量,从而提高总N含量。可见,不同品种甘薯耐氯性不同,但短期内低浓度外源氯处理有利于甘薯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紫心甘薯品种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紫心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2003--2005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性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1号平均鲜薯产量为28.426 5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7.2%;花青素含量为22.41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5.6%.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2002-2004年在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渝紫263平均鲜薯产量为25.122 t·hm-2,比对照品种减产18.4%;薯块平均干物率为29.6%;花青素含量为44.14 mg·100 g-1;总可溶性糖含量为7.4%.此外,该品种还表现为抗黑斑病.宁紫薯1号和渝紫263主要作为鲜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用,加工产品主要有薯片、薯条等.  相似文献   

7.
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施硒处理后,甘薯薯块中的硒含量增幅为39.13%~192.75%,产量增幅为0.15%~27.68%。【结论】10个甘薯品种中,桂紫薇薯1号富硒能力最强;不同施硒方式可显著提高甘薯薯块硒含量,甘薯富硒效果为:土施+喷施喷施土施,施硒后对鲜薯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黄肉甘薯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营养食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28份供试红、黄肉甘薯的主要性状、食味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为我国南方优质食用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甘薯地上部主要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关联度;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薯块主要营养成分间及其与熟食食味间的相关性。【结果】桂粉1号、维多丽、广薯79和心香可作为优异食用甘薯种质;与鲜薯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茎径和茎叶鲜质量,与薯干产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株型和大中薯率;干物率与粗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率、粗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与β-胡萝卜素含量、粗蛋白含量和干物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粗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较粗的茎径、较大的茎叶鲜质量和大中薯率,可作为选育高产甘薯品种的重要依据;评价甘薯块根熟食食味最主要的营养指标为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不同有机肥对龙薯9号和龙薯7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甘薯单株薯重、单株薯数、商品薯率和薯块干物率,增加甘薯产量,改善甘薯食味品质.不同有机肥处理间甘薯鲜产、干产存在显著差异.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当施复合肥262.5 kg/hm2、太丰有机肥3150 kg/hm2时,龙薯9号鲜薯产量为38.60 t/hm2,龙薯73产量为34.21 t/hm2,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甘薯品种生育前期对磷素(P)缺乏的生长响应特征,以苏薯11(S11)和苏薯17(S17)为试验材料,设置低磷和施磷2个处理,采用土柱培养法在移栽后35 d分析和测定甘薯根系形态、磷吸收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结果显示:(1)与施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降低了甘薯的生物量,其中苏薯11单株生物量降幅达19. 5%(P0. 05);此外,苏薯11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低磷处理下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到41. 8%(P0. 05)和50. 9%(P0. 05);虽然苏薯17单株生物量降幅不显著,但比根长在低磷处理下显著增加49. 6%(P0. 05)。(2)低磷处理降低了甘薯对磷的吸收,苏薯11体内磷积累量降幅大于苏薯17;增施磷肥后促进了苏薯11对磷的吸收,导致其磷总积累量高于苏薯17。(3)与苏薯17相比,低磷处理提高了苏薯11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同一处理下种植2个品种甘薯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基本持平。可见,磷素缺乏抑制了甘薯生育前期的生长及其对磷素的吸收,其中苏薯11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大于苏薯17。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中氨基酸与贮期、级别及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储藏时期、不同级别的普洱茶为材料,对氨基酸总量及组分含量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普洱茶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加长,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降低,其中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已基本消减,仅检出精氨酸、脯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胱氨酸,其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从7个级别标准样中检出15种氨基酸,未检出苏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其中氨基酸含量最高的组分是精氨酸,其次是天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茶氨酸在普洱茶中的含量与其它茶类不同,其含量仅占普洱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30%左右.与其它茶类中氨基酸含量相比,普洱茶具有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配比全面、均衡的特点,在保健方面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熊蜂饲养和授粉中对氨基酸的营养需求,以18种氨基酸与糖水混合物为试验材料,设置4组不同赖氨酸水平(总氨基酸含量占比分别为0%、2%、4%、6%),研究其对幼年地熊蜂工蜂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对1日龄工蜂饲喂20 d,记录工蜂死亡数量,测定工蜂胸部肌肉蛋白含量,采用LC-MS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工蜂血淋巴中代谢物差异。结果表明,饲粮中赖氨酸为6%时,工蜂胸部肌肉蛋白含量最高,死亡数量最少。代谢组学分析表明,饲粮缺乏赖氨酸组与6%赖氨酸组血淋巴代谢物明显分离,筛选共鉴定出28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嘌呤等。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发现,差异极显著的通路有组氨酸代谢(P<0.01),差异显著的通路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嘌呤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P<0.05)。综合考虑上述指标,6%赖氨酸处理组的地熊蜂胸肌蛋白含量和寿命更优,但此水平下工蜂血淋巴代谢物组胺、腺苷、腺嘌呤呈下调趋势,因此地熊蜂日粮中赖氨酸比例为4%~6%更适合幼年工蜂的生长发育与生存。揭示了幼年地熊蜂工蜂对赖氨酸需求与胸部肌肉蛋白含量及寿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其代谢影响,为熊蜂规模化饲养和授粉应用中的营养补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菏泽鸡皮山药中的氨基酸含量,为菏泽鸡皮山药的资源开发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鸡皮山药采自山东省菏泽市城郊农村,长根状,直径1.6~2.9 cm,样品经酸解处理后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结果]菏泽鸡皮山药中含有19种氨基酸,种类齐全,总量达19225.1 mg/kg;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为苯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总量为6763.0 m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18%;还含有婴儿必需氨基酸精氨酸与组氨酸,含量为3688.5 mg,占氨基酸总量的19.19%。[结论]菏泽鸡皮山药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所占比例较高,在医学和营养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日本沼虾对饲料赖氨酸的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酪蛋白和5%明胶提供全蛋白氨基酸的基础上,用晶体氨基酸赖氨酸调节7个饲料赖氨酸水平(0.85%~2.95%),并以晶体天冬氨酸和谷氨酸(1∶1)补偿调节百分比;其它饲料氨基酸分别用晶体氨基酸调节到40%的日本沼虾肌肉蛋白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水平,配制7种精制试验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0.13 g的幼日本沼虾7周。结果表明,用不同试验饲料喂养日本沼虾7周后,虾的存活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虾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虾体增重随饲料赖氨酸上升到1.90%不断增大,但超过此值后不再有显著变化。摄食饲料赖氨酸水平为1.55%~2.60%的试验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摄食饲料赖氨酸水平为0.85%的试验组。以虾体增重为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日本沼虾对赖氨酸的需求量为:占干饲料的1.91%,占饲料蛋白的5.41%。并以此为基准,以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为参考,估算了其它各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分别为:精氨酸1.83%、组氨酸0.52%、异亮氨酸1.13%、亮氨酸1.80%、蛋氨酸0.66%、苯丙氨酸0.99%、苏氨酸0.81%、色氨酸0.27%、缬氨酸1.11%。  相似文献   

15.
α-NAA对烤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烟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烤烟打顶后喷50μmol.L-1α-NAA对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烟碱在根和叶片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喷施50μmol.L-1α-NAA可以降低上部叶、中部叶和根系的烟碱含量;(2)喷α-NAA处理,其Asp、Lys、G lu、Arg、Pro等5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未喷α-NAA的处理,并与中部叶、上部叶的烟碱含量间显著正相关。因此,喷施α-NAA降低上部叶、中部叶的烟碱含量,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Asp、Lys、G lu、Arg、Pro等5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辣木茶的氨基酸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为辣木茶的开发提供营养数据支持.[方法]采用Biochrom3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辣木茶、勐秀山牌绿茶、大树茶和大板樟茶的水解氨基酸进行测定分析,并应用氨基酸评分法对比分析4种茶的营养价值.[结果]辣木茶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434.90 mg/g,高于其他3种传统茶,其中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162.80 mg/g,2种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总量为115.60 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EAA/TAA)为37.43%,必需氨基酸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EAA/NEAA)为59.83%.4种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排序为辣木茶(88.05)>大树茶(81.07)>勐秀山牌绿茶(75.63)>大板樟茶(67.14),4种茶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辣木茶的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结论]辣木茶的氨基酸种类丰富、含量高,营养价值高于传统茶,且营养均衡,可作为一种新型茶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育成的3种巨胚稻与其亲本糙米中GABA、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育成巨胚稻糙米的GABA含量约为常规非巨胚稻的4倍,且高于其巨胚稻亲本的GABA含量;与常规非巨胚稻相比,巨胚稻糙米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赖氨酸、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的平均增幅分别达51.85%、26.24%和23.75%;育成巨胚稻与其巨胚稻亲本间的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Aminoaciduria resulting from cycloleucine administration in m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ycloleucine (1-aminocyclopentanecarboxylic acid) administr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resulted in a reversible marked aminoaciduria consisting predominantly of cystine, ornithine, lysine, and arginine, with only minor elevations of other amino acids. Plasma levels of amino acids were essentially unchanged except for slight decreases in ornithine and lysine. This aminoaciduria is most likely due to a blockage by the drug of the renal tubular reabsorption of cystine, ornithine, lysine, and arginine, resulting in an aminoaciduria of the type seen in cystinuria.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品种桃仁为试验材料,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含量和组分。结果表明,桃中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平均占脂肪酸总量的92.59%(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脂肪酸总量的65.21),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桃仁中含有18中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74%,药用氨基酸含量为76%,增香剂型氨基酸31.4%。谷氨酸含量最高(平均为28.5%),苏氨酸和赖氨酸是其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食用加工处理大蒜的氨基酸含量、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食用加工处理的不同,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和质量数发生改变,黑大蒜处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其RC值为0.692;其余4个处理大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苏氨酸,其RC值最高的泡蒜处理只有0.448,最低的对照处理仅为0.225。黑大蒜处理的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味觉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39.6%、30.2%、8.9%、55.5%和29.7%;其氨基酸的比值系数分(SRC)为76.00,在所有处理中最高。在营养、保健、药效功能方面,黑大蒜处理的利用价值最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食用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