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山东省白羽肉鸡中MDV、REV、CAV和ARV感染状况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在山东省白羽肉用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对淘汰的商品肉鸡、病死商品肉鸡及淘汰肉种鸡进行了上述4种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表明:ARV主要以单一形式感染,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感染率最高(30.07%),在3种类型鸡中ARV感染率高于MDV,REV,CAV。MDV在淘汰肉种鸡中感染率(12.82%)高于其他2种鸡群,而REV,CAV,ARV感染率在病死商品肉鸡中最高。混合感染亦相当普遍,以淘汰肉种鸡最高(混合感染率达10.25%),高于任一病毒单独感染率,其次为病死商品肉鸡。  相似文献   

2.
CAV与REV共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探讨病毒感染对鸡体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免疫后,CAV与REV单独感染均显著抑制了鸡体对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HI抗体反应,在CAV与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AV单独感染后鸡体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但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显著,然而,CAV可以显著加重REV感染对鸡体在NDV和IB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CAV与REV共感染在疫苗免疫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国鸡群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感染状况,本研究于2014年在全国30个省份采集了来自28个父母代(含)以上种鸡场、56个商品代场和59个散养鸡群的共计5 814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对REV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有27个省份存在REV抗体阳性,表明REV的感染在我国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在所有受检血清样品中,有734份样品呈现REV抗体阳性,平均阳性率为12.6%(734/5 814)。种鸡场、商品代场和散养鸡群的RE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437/4 685)、21.6%(178/824)和39.0%(119/305),表明REV感染率呈现出从种鸡场到散养户逐级升高的趋势。本研究调查结果为我国家禽的REV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自然发病和临床健康AA商品肉鸡群中分别采集脏器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es,ARV)检测。结果显示,自然发病AA商品肉鸡群中MDV、REV、CAV和ARV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69.30%、57.46%、63.60%和67.11%;临床健康AA商品肉鸡群中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36.96%、43.48%和30.42%,且自然发病和健康鸡群中均存在不同病毒组合的多重感染,感染率分别为85.96%和43.46%。用x2检验进行分析发现,自然发病商品肉鸡群与临床健康商品肉鸡群中MDV、CAV、MDV+REV、REV+CAV的检出率和未检出的比例差异极显著(P〈0.01);REV、MDV+CAV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对自然发病商品肉鸡的肝脏、脾脏、法氏囊中4种病毒检出率进行X2检验分析发现,MDV在脾脏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肝脏和法氏囊;REV在法氏囊中检出率显著高于肝脏和脾脏,而CAV和ARV分别在脾脏和肝脏中检出率较高。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AA商品肉鸡易发病且生长缓慢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山东兖州某商品代肉鸡场的 2 0日龄肉鸡开始出现大批死亡 ,剖检发现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主要脏器均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 ,采用细胞培养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的方法从这些病料中同时分离到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斑点杂交的方法表明该鸡场的疫病为REV和MDV共感染引起的肿瘤病。这是国内从商品代肉鸡中同时分离到REV和MD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斑点杂交法同时检测鸡群中的CAV MDV和REV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在鸡群中的感染状况以及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病毒(REV)在鸡群中的发病率,用斑点杂交法对山东省4个肉鸡场和2个肉种鸡场进行CAV、MDV和REV的检测,结果表明除一个肉种鸡场没有检测出REV以外,其他鸡场均同时检测出CAV、MDV和REV,并且发现直接从病科中检测CAV的阳性率(20%)远远低于将病科接种SPF鸡胚后的检出率(80%)。  相似文献   

8.
为调查山东省家禽肿瘤性疾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血清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病原学等检测手段,在山东省境内17家AA种鸡场进行检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87%;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和39.78%;双重及三重感染,MDV+ALV-J、MDV+REV、ALV-J+REV及MDV+ALV-J+REV感染率分别为1.12%、1.21%、3.92%和0.65%.对57羽疑似肿瘤病的病鸡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47.37%和57.89%;MDV+ALV-J、MDV+REV和ALV-J+REV的双阳性率分别为1.75%、3.5%和19.3%;无三重感染.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病鸡体内既有各病毒引起的单纯肿瘤,也有双重肿瘤共存的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抗原阳性信号在病鸡中的比例分别为38.6%、54.39%和28.07%.PCR检测结果表明:MDV、ALV-J和REV的阳性率分别为43.86%、64.91%和33.33%;MDV+ALV-J、MDV+REV、ALV-J+REV和MDV+ALV-J+REV阳性率分别为15.79%、10.53%、12.28%和7.02%.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境内AA肉鸡群中仍存在较高的肿瘤性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商品肉鸡新城疫免疫程序,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对1~28日龄未经任何疫苗免疫的罗斯308商品肉雏鸡新城疫母源抗体进行跟踪检测,并观察其抗体水平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罗斯308商品肉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在3日龄时达到最高值(9.2 log2),然后逐渐下降;至13日龄时新城疫母源抗体水平已低于保护临界值(4.8 log2)。该批肉雏鸡的新城疫疫苗最佳首免时间确定为12日龄。  相似文献   

10.
1日龄网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 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1.
鸡贫血病毒的致病机理、检测及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曹善东  李云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24(5):399-400,F003,337
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是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CAV感染能导致雏鸡严重贫血,并能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影响养禽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国家对CAV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CAV的致病机理、检测以及疫苗研制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鸡贫血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贫血病是由鸡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引起的鸡传染性贫血。本病于1979年由日本学者Yuasa等首先报道,并分离到病毒,其后英国、瑞典、德国、加拿大、美国及中国等国家都证实了本病的存在,澳大利亚及其它一些欧洲、非洲、亚洲国家,通过血清学调查,也发现了鸡群广泛感染CAV^[1]。现在已用PCR、核酸探针等多种方法快速诊断该病^[2]。目前,鸡贫血病已被当作重要的世界性禽病。本文就近几年来,在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病原特征、诊断技术及防治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和鸡群的免疫抑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近几年来,我国鸡群中一些免疫抑制性综合症候,越来越常见。不久前,我们分别在江苏和山东的二个种鸡场遇到了典型的例。虽然二个鸡群对网状的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鸡贫血病毒都有较高的感染率。但在对鸡群的系统病史、病理剖解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做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这二个鸡群的免疫抑制主要是由于整个鸡群在早期感染了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所致。本文还讨论了造成这种早期感染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较为常见.2007年12月,新兴县周边一养殖户饲养50多日龄肉鸡最早发生一起疑似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例,1个星期内迅速传染到其它几个临近养户,该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在8%左右.采集出现典型症状病死鸡的的喉头、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病毒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胚培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按一定的稀释比例等量混合接种9~10日龄SPF鸡胚,让其在同一鸡胚中增殖(简称同胚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用5倍稀释的ND-Lasota病毒液与 5000倍稀释的IBH120病毒液等体积混合后尿囊腔接种鸡胚,能在同一鸡胚中正常增殖,接种后96 h收毒,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测得NDV、IBV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分别为11 log2和12 log2,不低于各自病毒单独增殖的HA滴度,病毒的增殖基本趋于平衡。同时也证实了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IBV对NDV的复制不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6.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共感染肉鸡,研究这2种病毒对鸡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肉鸡共感染MDV和REV后13d即可发生死亡.接种后100d死亡率达84%。死亡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可以形成2种外观明显不同的散在的大肿瘤结节和弥漫性的小肿瘤结节。取发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腺胃等组织样品做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发现这些脏器均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增生。对这些连续切片分别用MDV和RE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试验,则同1份样品存在可以与REV和MDV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的肿瘤细胞团,结果表明REV和MDV可以在感染鸡的体内分别诱发形成肿瘤。在接种后14、21、28和42d随机采集3只鸡的全血分离MDV和REV,均可以同时分离到MDV和REV。表明REV和MDV的共感染延长了病毒血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鸡抗REV血清的制备与检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效价为1:2000,用于IFA检测REV的染色效果与REV单抗(11818和11854的混合物)相当。试验结果表明,该批血清1000倍稀释可作为一抗,用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18.
羔羊腹泻是新生羊羔所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或者营养、环境性因素致使新生羔羊免疫力下降,导致羔羊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20%~30%,该病为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确定了MTT法测定鸡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的最佳条件,并用此法检测了人工感染新城疫病毒雏鸡和LaSota免疫雏鸡受到强毒攻击时脾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实验表明,在两种情况下,雏鸡脾淋巴细胞对ConA和PHA的反应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提示在新城疫感染和免疫中,淋巴细胞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养鸡业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混合感染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为提高CIAV、REV检测效率,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CIAV全基因序列和REV的LTR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REV、CIAV二重PCR检测方法,另外还比较了2种不同的DNA提取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扩增目的条带清晰、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应用建立的方法对临床7份病料样品检测,检出5份CIAV、REV阳性,表明建立的二重PCR方法能有效用于CIAV、REV混合感染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