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豆浆粒径与豆浆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脱皮大豆和脱皮大豆为原料,利用3种主流家用豆浆机(九阳精磨豆浆机JY1、美的无网豆浆机MS、九阳无网豆浆机JY2)分别制备干豆及湿豆豆浆,分析不同豆浆机所制豆浆的粒径及粒度分布规律,进而分析粒径与豆浆品质及蛋白质吸收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Y2制备豆浆的体积平均粒径D[4,3]最大,MS豆浆的D[4,3]次之,JY1豆浆的D[4,3]最小。湿豆豆浆体积平均粒径小于干豆豆浆,蛋白质含量、蛋白吸收率及感官评分(脱皮豆除外)亦显著高于干豆豆浆,说明湿法可以减小豆浆的粒径,提高原料利用率。脱皮湿豆豆浆感官评分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浸泡过程中脂肪氧化酶被激活而产生不良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周新安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2,11(4):283-289
根据14个大豆品种豆腐加工分析结果,大豆品种间豆腐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豆腐加工过程中其它一些特性如豆腐蛋白率,豆浆蛋白率,蛋白保水率等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种子贮存蛋白各组分含量对豆腐豆浆加工影响较大,全蛋白含量与湿豆腐重,干豆腐重,豆浆蛋白率,豆腐蛋白率之间未见显著相关,而球蛋白含量与湿豆腐重,干豆腐重,豆浆蛋白率,豆腐蛋白率和蛋白保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残余蛋白率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68种不同大豆品种为样本,对其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植酸、蛋白亚基中7S、11S含量、钙、铁、磷、镁、脂肪氧化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理化指标的测定。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到结论:基础理化指标间差异显著。对供试大豆进行豆浆制备及测定豆浆蛋白并计算蛋白回收率和豆腐制备及产率、质构的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6种主成分及主成分模型,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114%。进而进行聚类分析将68种大豆分为4类,结合聚类分析与豆腐品质评分,得知适合生产豆腐的大豆品种应满足的条件为蛋白质含量高、豆浆蛋白含量高、蛋脂比高、11S/7S含量偏高、植酸含量低、脂肪含量低。  相似文献   

4.
芦叶青  华欲飞  陈业明  于爱霞 《大豆科学》2013,32(1):107-110,114
以核桃浆和豆浆为原料,不添加其他稳定剂制作饮料,研究了该饮料的稳定性及蛋白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与核桃浆相比,核桃浆豆浆饮料的离心沉淀率和油脂上浮率至少分别下降了63.84%和59.02%,且粒径分布从10~100μm减至1~10μm,饮料中无絮状物质生成,保持稳定状态;随着饮料中豆浆比例的增加,饮料稳定性增加;当核豆比例为1∶2(总蛋白含量1.6%)时,核桃蛋白溶解率最高可达87.99%,稳定性最好,此后,豆浆比例继续增加对稳定性影响不大。饮料的蛋白营养价值通过氨基酸组成反映,结果表明豆浆可有效补充核桃浆中的赖氨酸,当豆浆比例超过50%时,饮料赖氨酸含量满足氨基酸参考模式,符合蛋白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5.
谷春梅  姜雷  于寒松 《大豆科学》2019,38(3):434-442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优良,以干豆制浆为对照,利用不同浸泡介质(水、柠檬酸溶液、NaHCO_3溶液)及不同浸泡条件,探究前处理工艺条件以及介质的改变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和植酸含量,但不同介质对不同抗营养因子的效果不同。经浸泡处理后的胰蛋白抑制因子的最低活性为30.88±1.35 TIU·mg-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54%;植酸最低含量为3.46±0.15 mg·mL-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77.4%;而经浸泡处理后的单宁含量却显著上升(P<0.05)。从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效果来看,NaHCO_3>水>柠檬酸;从降低单宁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NaHCO_3>水;从降低植酸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水>NaHCO_3。除抗营养因子外,豆浆的品质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NaHCO_3浸泡组的总体品质最优,除了个别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与水浸泡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浸泡组,而柠檬酸浸泡组的品质为3组中最差。选取NaHCO_3溶液作为浸泡介质进行正交工艺优化,当浸泡温度为25℃,浸泡时间为16 h,浸泡豆水比为1∶4,NaHCO_3浓度为0.45%时,豆浆的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为原料生产豆浆,为了实现传统豆浆工艺的现代化改造,提出了一种干法脱皮处理、浆渣共熟化的豆浆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获得豆浆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表明,采用脱皮带渣煮浆100℃、10min时,豆浆中蛋白质含量为15.145%,溶出率提高了0.9%,纤维素含量为12mg/mL,溶出率提高了41%,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为0.13U/g,去除率为80%。浆渣共熟化技术生产豆浆从营养成分溶出率方面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了通过改变豆浆工艺来调控酸浆豆干的品质,分析豆浆制备工艺对酸浆豆干品质的相关影响。以生豆、熟豆、浸泡豆为原料,分别采用磨浆法、粉碎冲浆法制备生浆,制浆水温设置为10,30,50,70,90℃。分别以生浆法、熟浆法制作熟浆,再制作豆干,对酸浆豆干的出品率、水分含量、保水性、蛋白质含量及质构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方式下,生浆法制得豆干出品率、水分含量及保水性均高于熟浆法,磨浆水温为70℃下采用生浆法制作的豆干出品率最高可以达到193.4%。豆干中蛋白质含量随制浆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熟浆法所制得豆干中蛋白含量高于生浆法制的豆干,在磨浆水温为90℃下采用熟浆法制作的豆干蛋白质含量最高可以达到22.6%。随制浆水温升高,豆干的胶着性、咀嚼性及回复性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棉子品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子种仁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约占氨基酸组成的6%,是很有开发潜力的蛋白质资源;棉子油富含亚油酸(40%~43%)和油酸(23%~33%),维生素E含量(600~900μg@g-1)是花生油的2~3倍,是一种高质量食用油.提高棉子蛋白质、油分含量应列为棉花品质与育种的目标.据报道:棉籽蛋白质和脂肪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通过品种改良能提高种子品质.文章分析了山东主产棉区18个试验点3个棉花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差异及表现,为棉花品种改良和品种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考马斯亮蓝法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率,本研究以河北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为材料,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转速4种因素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北省大豆品种鉴定的精确、高效、可重复性强的方法体系,并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河北省29份大豆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 min、转速220 r·min-1;采用优化体系测定了2020年秋季收获的29份河北省大豆新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其中3份材料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5%~20%,7份材料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0%~25%,5份材料蛋白质含量为25%~30%,14份材料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以大豆为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对胶体磨技术自制的全豆豆浆和一般机械磨加工的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的感官品质进行了比较,通过营养成分检测对全豆豆浆和永和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将检测的全豆豆浆营养成分与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普通豆浆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豆豆浆口感浓厚,细腻爽滑,豆香味浓郁,无豆腥味,感官评价总得分高于传统豆浆中的永和豆浆和普通豆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豆豆浆中蛋白质、脂肪、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磷脂及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永和豆浆,更高于普通豆浆。全豆豆浆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豆浆的营养价值,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武亮  徐婧婷  刘贺  李亮亮  郭顺堂 《大豆科学》2011,30(6):1005-1010
采用脱酰胺法对大豆蛋白进行改性以提高豆乳的加工特性,并考察了微波作为辅助加热手段对酶法豆乳脱酰胺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脱酰胺处理对豆乳蛋白粒子电位、大小分布、浓缩豆乳的黏度以及豆乳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脱酰胺增加了豆乳蛋白的Zeta电位,脱酰胺率在6%时.Zeta电位增加了2 mV;降低了豆乳的粘度,使蛋白粒子有变小的...  相似文献   

12.
马磊  孙君明  韩粉霞 《大豆科学》2012,31(3):478-482
大豆豆奶营养丰富,且包含多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但豆奶的不良风味品质却长期制约其发展。该文主要针对大豆豆奶风味品质的化学成分及改进方法、大豆活性成分与加工工艺对豆奶风味品质的影响、豆奶风味评价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大豆品质育种和豆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全国不同地区的67个大豆品种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品种豆乳的凝聚特性,并分析了大豆理化成分与豆乳的凝聚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豆乳的氯化钙凝聚特性受大豆中多种化学组分的影响.可溶性蛋白、P、豆乳总固形物含量越高的品种,凝固速度越慢,凝乳所需要的Ca2+浓度也越高;蛋白质组成中11 S/7S比值越大,豆乳凝固越早,凝乳也...  相似文献   

14.
陈凡  马善丽  许颖  马永昆 《大豆科学》2011,30(2):310-313
研究了豆乳经超高压处理后,其总多酚、类黄酮含量的变化,并用DPPH法、FRAP法分析了上述处理对豆乳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Pa处理对豆乳中总多酚无显著影响(P>0.05),300、400、500 MPa处理后的总多酚则显著增加(P<0.05),加热处理后显著下降(P<0.05).400、500 MP...  相似文献   

15.
Acceptability and keeping quality of two soymilk samples produced by hot water grinding and by presoaking in NaHCO3 was determined in Morogoro town. In terms of flavour and taste the two sampl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w's milk (p<0.05) but when vanilla was added (0.5 ml/l) the two sampl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w's milk. As estimated by using pH, titratable acidity and standard Plate Count, the milk samples could be kept at room temperature (25±2 °C) for up to 12 hours. To destroy 99% of the trypsin inhibitors in the soymilk samples, 45 minutes at 98 °C were needed for the alkaline presoaked milk while 75 minutes were needed for the plain water presoaked soymilk.  相似文献   

16.
干豆乳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及其抽提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钱虎君  盖钧益 《大豆科学》1999,18(2):139-146
以分层抽样所得的261个全国大豆品种为材料,运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干豆乳产量、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发及其抽提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提高蛋白率一提高干豆乳产量的关系最大。。提高脂肪抽提率、总糖抽提率和降低籽粒部糖仰望民能较大地促进干豆乳产量的提高。豆乳品质与籽粒营养成分的关系比与营养成分抽率的关系密切,提高籽粒蛋白含量不仅有较大地促进干豆乳蛋白含量的提高,还能较大地促进干豆乳蛋含量的提高;提高籽粒脂肪含量能较  相似文献   

17.
取样大小对微样品分析豆乳和豆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百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样品大小(大豆种子粒数和粉碎样本的样品重量)对微样品分析豆乳和豆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豆乳产量和干豆腐产量微样品分析技术与常规小样品分析技术存在系统偏差,可估计样本间的相对大小及大豆品种豆乳产量和豆腐产量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微样品分析(包括单粒分析)干豆乳产量时样品重量应大于0.06g,微样品分析干豆腐产量时样品重量应大于0.20g。  相似文献   

18.
梁德富  朱俊 《大豆科学》2007,26(6):978-979
应用物理原理,直接将未加浸泡的大豆放入刀片式打浆机中,通过适当的工艺控制,即能打出高品质的豆浆,该技术不仅省去了预浸泡所需的场地和时间,还能提高大豆的出浆率和豆粕的利用价值.该项目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9.
对实验室大豆豆乳加工技术,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