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异黄酮是大豆的重要次生代谢物,参与植物与微生物互作。2-羟基异黄酮脱水酶(hydroxyisoflavanone dehydratase,HID)催化2-羟基异黄酮形成稳定的异黄酮。HID属于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该基因家族具有多种功能,但该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进化模式尚待研究。为了研究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进化模式,本文在大豆基因组中鉴定了62个Abhydrolase_3基因,串联和片段复制是该基因家族主要扩增方式。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将大豆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划分为8个亚家族,其中HID所在的亚家族I基因数量最多,并发生多次基因扩增事件。对大豆Abhydrolase_3基因家族结构分析表明,不同亚家族具有不同的基序。多态性分析表明,亚家族Ⅰ、Ⅲ和Ⅴ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差异,并受到放松的自然选择。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了亚家族II和IV外,其它亚家族的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亚家族Ⅰ、Ⅲ、Ⅳ、Ⅴ和Ⅵ基因受病原菌诱导表达。结果说明HID所在的亚家族I存在基因扩增和功能分化,与病原菌互作相关的基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受病原菌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2.
盐渍化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目前大豆耐盐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大豆的苗期耐盐性,而芽期耐盐性状的研究相对较少。野生大豆蕴含丰富的耐逆基因,是栽培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为了研究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以113份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进行芽期耐盐性状的鉴定,结合群体的分子标记对包括2年平均值在内的3个环境下的3个耐盐指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相关的位点26个,6个SSR标记Satt521、Satt022、Satt239、Satt516、Satt251和Satt285在2个或3个环境下均被检测到,4个SSR标记Satt516、Satt251、Satt285和GMES4990与2个或3个耐盐指数显著相关。对这些SSR标记进行分析,挖掘了最优的等位基因及其载体材料。以上这些结果对于阐明野生大豆芽期耐盐性状的遗传机制,进一步发掘新的耐盐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栽培大豆遗传基础的拓宽、大豆耐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加强专用性品种选育 推动大豆生产和加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和推广加工专用性品种的必要性 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大豆栽培历史,直到20世纪60~70年代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而后相继被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超过,位居第4~5名.在我国大豆食品加工生产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大豆制品以豆腐及其衍生制品为主,在各种传统大豆制品中,酱油、豆腐和豆乳最受欢迎,而且长盛不衰,新型大豆制品的豆乳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产品也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农业到生物医学:大豆育种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贻崧  程浩  喻德跃 《大豆科学》2011,30(4):683-688
大豆富含多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包括大豆异黄酮、大豆多肽、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大豆皂甙等,具有抗肿瘤、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在保健食品和医学领域有着极高的潜在应用价值.基于大豆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大豆活性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大豆生物医学性状改良以及评估方法,以期鼓励农业与生物医学的密切结合和...  相似文献   
5.
野生大豆GsADF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F蛋白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低分子量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细胞分裂、细胞运动、植物顶端生长如花粉管伸长,根毛的形成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的叶片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分离获得GsADF1基因.该基因全长为693 bp,包含417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的ADF蛋白含139个氨基酸残基.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将GsADF1与其他物种ADF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GsADF1与其它生物的ADF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这说明植物ADF基因高度保守.为进一步研究GsADF1在野生大豆不同组织,器官以及不同发育期大豆种子中的表达情况,对它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Real time RT-PCR).结果表明:GsADF1在野生材料的根、茎、叶、花和种子中都有表达,且以根和花中表达量最高.而对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中的分析表明该基因在15DAF、20DAF、30DAF、40DAF和45DAF的种子中都有表达,且以15DAF表达量最低,随后呈上升趋势.其表达量的变化表明GsADFI通过调节肌动蛋白可能参与了种子从胚胎发生到贮藏物质积累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片衰老QTL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叶片衰老是植物的一个发育性状,对植物体内营养再分配与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方法】利用2套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大豆叶片衰老QTL的初步定位,并进行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在C1、D1b+W和O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与大豆叶片衰老有关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8%~13.7%。除NJ(SP)BN群体熟期与叶片衰老相关程度较低外,两个RIL群体中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株高和熟期与叶片衰老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收获指数与叶片衰老间一个群体为极显著负相关,另一个群体则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大豆育种中,针对延迟叶片衰老选育出的材料有时仅能提高收获指数,这样的材料往往产量潜力不高。  相似文献   
7.
孙海燕  罗兵  喻德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06-1907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提高有用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成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对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遗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南京地区大豆食叶性害虫主要是大造桥虫、斜纹夜蛾、豆卷叶螟和银纹夜蛾。大豆对田间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的抗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利用两个感抗杂交组合D0 1和D0 3的P1、P2 、F1、F2 、F2∶3 世代 ,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系统地分析了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植株反应的遗传规律 ,不论多世代联合分析或单个分离世代分析 ,结果均表明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为两对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式。但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 ,随着害虫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 ,其抗虫性遗传呈动态变化过程。在两对主基因充分表达日期 ,效应较大的 1对加性效应为 10 .5 1~ 10 .74(叶面积损失率 ,%) ,效应较小的 1对加性效应为 4.35~ 7.2 4(%) ,并且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较高 ,达 81.0 5 %~ 94.10 %,起决定性作用 ;多基因遗传率较低 ,为 0~ 12 .2 4%。抗食叶性害虫育种应首先考虑利用主基因抗性。  相似文献   
9.
对实验室大豆豆腐加工技术。大豆豆腐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高豆腐产量的遗传规律和专用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腐加工专用品种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实验室大豆豆乳加工技术,大豆豆乳产量,品质及加工性状的遗传和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促进大豆豆乳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