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研究在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IVC)中添加芝麻素(sesamin,SES)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集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受精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 SES组。采用Fluorescein-dUTP和Hoechst 33342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囊胚内细胞凋亡率和总细胞数;采用DCFH-DA检测早期胚胎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CMF_2HC检测早期胚胎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采用JC-1检测早期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ES组分裂率和囊胚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50μmol/L SES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 SES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IVC中添加SES可提高囊胚内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内GSH水平,改善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减少胚胎氧化应激的损伤,提高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将收集的猪COCs置于添加不同浓度(0.0,0.3,0.6,1.2μmol/L)甘草酸单铵盐(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MAG)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46 h,统计成熟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熟卵母细胞ROS表达水平;对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于胚胎培养液内体外培养48,120 h,分别统计体外受精胚胎卵裂率、囊胚率,并用Hochest荧光染色检测囊胚总细胞数;结合成熟率及IVF胚胎发育囊胚率选定最佳添加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适浓度MAG,以0μmol/L MAG为对照组,体外培养46 h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猪成熟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MAG处理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均有所提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MAG添加均可降低猪卵母细胞ROS水平,与对照组相比,0.3,0.6μmol/L组差异显著(P<0.05),1.2μmol/L组差异极显著(P<0.01)。0.3μmol/L添加组显著提高了猪体外受精囊胚率(P<0.05),但不同MAG添加组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3-硝基丙酸(3-NPA)处理的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为提高氧化应激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小鼠受精卵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20、50、100和150 ng/mL bFGF, 培养24、48和96 h, 统计2-细胞率、4-细胞率和囊胚率, 筛选最佳bFGF处理浓度。经腹腔注射12.5 mg/kg 3-NPA生产氧化应激体内受精卵, 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 将获得的受精卵分为添加或不添加bFGF组, 即3-NPA和3-NPA+bFGF组及对照组(C)和bFGF组, 培养到囊胚后, 用DCFH-DA检测胚胎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 CMF2HC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 JC-1检测早期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 0、20、50、100和150 ng/mL bFGF组2-细胞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100 ng/mL bFGF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150 ng/mL bFGF组4-细胞率和囊胚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因此后续试验选用100 ng/mL bFGF。3-NPA+bFGF组4-细胞率显著高于3-NPA组(P<0.05), bFGF组囊胚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FGF+3-NPA组囊胚率显著高于3-NPA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3-NPA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 bFGF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3-NPA组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bFGF组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bFGF+3-NPA组ROS水平显著低于3-NPA组(P<0.05), 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高于3-NPA组(P<0.05)。【结论】 在体外培养液中添加100 ng/mL bFGF可减少3-NPA诱导的胚胎氧化应激、改善胚胎线粒体功能, 从而提高小鼠受精卵体外发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乙草胺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为研究体内乙草胺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将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置于含有不同浓度(0(对照组)、10、50、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统计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进行体外受精后,统计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筛选出适宜于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乙草胺浓度。将COCs在对照组和筛选出的适宜浓度的乙草胺组成熟培养液中培养14 h后,利用DCFH-DA检测卵母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利用CellTrackerTM蓝色染料检测卵母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利用JC-1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细胞总数,用Fluorescein-dUTP染色法检测囊胚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130、200 μmol/L乙草胺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的囊胚率显著降低(P<0.05),200 μmol/L乙草胺组体外受精胚胎未发育到囊胚期,因此选择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进行后续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在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中,卵母细胞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水平及MMP显著降低(P<0.05),卵母细胞中促凋亡基因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抗凋亡基因BaxBcl-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100和130 μmol/L乙草胺组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降低(P<0.05),囊胚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结论】乙草胺通过提高卵母细胞内ROS及促进卵母细胞凋亡降低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影响卵母细胞受精后胚胎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SG)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胚胎发育的影响,为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0、10、20、50、100μmol/L RSG,统计第一极体(PBⅠ)排出率,确定RSG最适浓度。根据RSG最适浓度筛选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组织蛋白酶B(CB)、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及囊胚内总细胞数(Hoechst 33342)和细胞凋亡比率(TUNNEL);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囊胚内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Gpx-3和Cat)和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和Bcl-xl)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μmol/L RSG可显著提高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及囊胚率(P<0.05);卵母细胞内ROS和CB水平均显著降低,GSH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囊胚内总细胞数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比率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Sod...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研究在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IVC)中添加芝麻素(sesamin,SES)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采集6周龄雌性昆明小鼠受精卵,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10、50、100 μmol/L)SES组。采用Fluorescein-dUTP和Hoechst 33342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囊胚内细胞凋亡率和总细胞数;采用DCFH-DA检测早期胚胎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采用CMF2HC检测早期胚胎内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采用JC-1检测早期胚胎线粒体膜电位强度。结果显示,不同浓度SES组分裂率和囊胚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50 μmol/L SES组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50 μmol/L SES组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在IVC中添加SES可提高囊胚内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提高细胞内GSH水平,改善早期胚胎线粒体功能,减少胚胎氧化应激的损伤,提高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及后续体外受精(IVF)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旨在为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在小鼠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im(0、10、20、50 μmol/L),成熟培养12 h后统计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I)排出率,筛选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Lim的最适浓度;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最适浓度的Lim,以0 μmol/L Lim为对照组,成熟培养12 h,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母细胞抗氧化及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将最适Lim组及对照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4 h后进行体外受精,于体外受精24 h和3.5 d分别统计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并用Fluorescein-dUTP和Hoechst 33342染色分别检测囊胚总细胞数及囊胚内凋亡细胞比率。【结果】与0 μmol/L Lim组相比,20 μmol/L Lim组小鼠卵母细胞PBI排出率显著升高(P<0.05),后续试验均用20 μmol/L Lim进行处理。与对照组组相比,20 μmol/L Lim组小鼠卵母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GSH、MMP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GPx3、CAT和Prdx3)、抗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总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囊胚内细胞凋亡比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20 μmol/L Lim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增加MMP水平提高小鼠卵母细胞质量,从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潜力。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对水牛胚胎体外发育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水牛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凋亡的影响,通过收集屠宰场卵巢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将假定的受精卵置于含不同浓度EGF(0,25,50和100 ng/mL)的培养液中培养,检查分裂率和囊胚发育率,用细胞凋亡试剂盒(Annexin-V-FluosStaining kit)试剂染色,统计囊胚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表明:50 ng/mL EGF组的孵化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该组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 ng/mL EGF的卵裂率、囊胚率、D7囊胚率和孵化囊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提示:一定浓度的EGF可提高囊胚孵化率,并可抑制胚胎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在猪孤雌囊胚玻璃化冷冻后恢复培养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以体外培养第5天的猪孤雌激活囊胚为材料,将新鲜和冷冻囊胚分别在含10%FBS(V/V)的胚胎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8 h,即分为新鲜组(Fresh)、新鲜+FBS组(Fresh+FBS)、冷冻组(Vitrified)、冷冻+FBS组(Vitrified+FBS)。观察各组囊胚的扩张和孵化能力,检测胚胎的细胞膜损伤、凋亡细胞数目、总细胞数目、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活性以及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Fresh和Vitrified组相比,Fresh+FBS和Vitrified+FBS组的完全扩张率、孵化率和囊胚细胞总数均显著提高(P<0.05),细胞膜损伤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Fresh组相比,Vitrified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Fresh+FBS和Vitrified+FBS组RO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Vitrified+FBS组的线粒体活性显著高于Vitrified组(P&l...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线粒体的来源细胞,初步探讨水牛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移植(MIT)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不同级别水牛卵母细胞mtDNA的拷贝数,并研究了水牛卵母细胞进行MIT后,其后续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202 101±74 432)vs(118 483±17 028),(39 177±7 938),P0.01),二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118 483±17 028)vs(39 177±7 938),P0.01);孤雌激活处理后发现: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也都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而二级卵母细胞组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亦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用Mito-Tracker探针标记的外源线粒体经移植后,会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移动,分布到各个卵裂球中;且发现二级卵母细胞MIT组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注组(27.3%vs 17.4%,7.84%,P0.05),而三级卵母细胞MIT组激活后的囊胚率与对照组和空注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胚胎ΔΨm检测发现,水牛植入前各时期胚胎ΔΨm总体呈上升趋势,线粒体移植后胚胎各时期的ΔΨ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不同质量的水牛卵母细胞其mtDNA拷贝数存在显著差异,且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能力成正相关;通过移植外源线粒体可以提高二级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大蒜素作为促生长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白羽肉鸡25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4只(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1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4%大蒜素,试验共进行42d,分析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结果:日粮添加2%大蒜素显著提高肉鸡采食量、体增重、末重及饲料转化率(P<0.05)。各组日粮对肉鸡的屠宰率无显著影响(P>0.05)。2%大蒜素组胸肌重量最高(P<0.05),而4%大蒜素组胸肌重最低(P<0.05)。大蒜素组对肉鸡法氏囊和胸腺重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和4%大蒜素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脾脏重量(P<0.05)。日粮大蒜素添加水平对肉鸡血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占比、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肉鸡饲喂添加2%大蒜素日粮生长性能参数最好,而4%大蒜素组最低,因此,肉鸡日粮中大蒜素适宜添加水平为2%。  相似文献   

12.
对青岛某犬场一例比格犬皮肤病患犬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经过皮肤局部观察、寄生虫检查、真菌分离及18SrRNA基因测序、细菌分离及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病例主要致病原因是寄生虫、细菌和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寄生虫感染以蠕形螨为主,细菌病原包括中间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乳酸菌,真菌病原主要有隐球菌、青霉菌和念珠菌。调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弓形虫MIC10基因特性,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弓形虫MIC10基因敲除虫株,通过乙胺嘧啶药物筛选、GFP绿色荧光观察及96孔板筛选阳性敲除虫株,并进行体外和小鼠体内PCR鉴定MIC10基因进一步确定单克隆敲除虫株。结果表明,加入乙胺嘧啶后MIC10基因敲除株能够正常生长,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敲除株呈现绿色荧光,在96孔板的单孔中筛选出唯一绿色荧光虫体;经体外和小鼠体内PCR鉴定MIC10基因,敲除虫株扩增出1 000 bp的外源片段,未扩增出MIC10基因片段,而在对照组RH虫株扩增出263 bp MIC10基因片段,未扩增出1 000 bp外源片段;说明本试验成功构建并筛选出MIC10基因敲除的单克隆虫株,暂命名为弓形虫KO-MIC10-RH。本试验为弓形虫MIC10基因敲除株的致病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种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非生产天数的多少,其中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机制影响很大,因此可通过精准营养供给模式合理调控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过程。本文对影响后备母猪初情期启动的因素以及分子营养对初情期启动机制的调控进行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营养调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诱导的免疫抑制能够影响鸡的生长和繁殖,并造成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ALV-J感染宿主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致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论文对ALV-J病毒粒子侵入宿主及复制过程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吸附、侵入、复制及释放等过程。论文简要探讨了ALV-J造成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及感染宿主后涉及的几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状况,并对ALV-J的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方法扩增猪细小病毒7型(PPV7)衣壳蛋白基因保守区域493 bp,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质粒,以其为模板建立用于检测PPV7的SYBR GreenⅠ实时PCR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2.85×10^1~2.85×10^8拷贝/μ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斜率为4.158,灵敏度可达到2.85×10^1拷贝/μL。该方法对于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常见病原如PRRSV、PCV2和PRV未出现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所有标准曲线在溶解温度为83.103℃时出现单一的特异峰。使用本方法检测了2017年山东地区7家养猪场216份临床样品,总阳性率为12.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以妊娠前中后三个时期为研究重点,以苜蓿草粉为纤维来源,通过饲喂高纤维含量的日粮,研究日粮纤维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采食高纤维日粮母猪的常规繁殖生产成绩、血液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酶活性、养分消化率以及血清繁殖激素分泌水平,为日粮纤维在松辽母猪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试验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将胎次、配种时间、体重、背膘厚度基本一致的松辽母猪10头,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组日粮纤维水平7.2%,对照组日粮纤维水平3.8%,其他成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试验期为150 d。试验结果表明:妊娠前期采食日粮纤维的母猪,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以及粗纤维的消化率均降低,而对照组母猪与试验组母猪在各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分别高3.12%、2.36%、4.90%、1.36%。妊娠中期母猪在采食大量日粮纤维后,对照组的消化率与试验组消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较试验组相比,分别高5.29%、2.49%、5.35%。妊娠后期采食高纤维日粮后,其粗蛋白质、粗脂肪、干物质、粗纤维的消化率明显低于妊娠前期和中期,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各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高出5.81%、1.91%、1.32%、3.18%。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添加泛素结合酶(E2)抑制剂对卵母细胞透明带蛋白泛素化水平及精-卵结合能力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对照组、DMSO组、5、10、15和20μmol·L-1 NSC697923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对猪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水平表达的影响。通过Hoechst染色检测不同组别的精卵结合能力。结果表明:1)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0、15和20μmol·L-1 NSC697923显著降低卵母细胞成熟率(P<0.05),透明带硬化时间(P<0.05)以及精卵结合率(P<0.05)。2)对照组和各处理组的透明带蛋白在61、81、106 ku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泛素化标记,而添加15和20μmol·L-1 NSC697923显著地降低透明带蛋白泛素化水平(P<0.05)。综上表明,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泛素结合酶(E2)改变成熟卵母细胞透明带泛素化水平以及精卵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的方法,对牛支原体(M.bovis)P48膜蛋白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编码基因两端加入酶切位点。利用生物学软件对P48蛋白进行抗原位点和亲水性分析,选择P48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和亲水性区域以及全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表达的P48全蛋白、28~185、221~455位氨基酸区域蛋白均能与牛支原体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P48(221~455)效果最好。采用Ni-NTA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基于纯化的P48(221~455)蛋白建立了一种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7%,重复性较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从辽宁和黑龙江2个水貂养殖场死亡水貂肺中分离出13株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型鉴定分别为C型和D型,命名为PK13-C和H2F-D。为了解其作为疫苗株的免疫效果,测定了其运动能力、绿脓菌素生成能力、生长曲线、毒力、免疫原性及耐药性。结果表明,PK13-C对小鼠和水貂的毒力分别为7.5×106CFU和7×105CFU,泳动能力及群集运动能力较强,抽动能力较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中等;H2F-D对小鼠和水貂的毒力分别为2.05×107CFU和2.2×106CFU,泳动能力较弱,但群集运动及抽动能力较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二者对本血清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对异种血清型菌株的保护率为80%~90%。2个株菌均可产生绿脓菌素。生长曲线显示2个菌株于4h进入对数生长期,于18h左右进入平稳期。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个株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