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百合科天然药用植物黑刺菝葜根茎的体积分数70%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呋甾烷甙和2个已知化合物,经光谱技术(IR,MS,1H-NMR,13C-NMR,HMQC和HMBC)和化学方法鉴定为26-O-β-D-葡萄吡喃糖基-(25R)-呋甾-5-烯-3β,17α-二羟基-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α-L-鼠李吡喃糖甙、木栓酮和豆甾醇。木栓酮和豆甾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黑刺菝葜中的甾体皂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黑刺菝葜 (Smilax scobinicaulis Wringh C.H.)根中首次分离得到 2个甾体皂甙化合物 ,经理化、光谱分析及与标准样品对照 ,鉴定化合物 为拉克索皂甙元 - 3- O- [α- L -吡喃阿拉伯糖基 - (1→ 6 ) ]-β- D-吡喃葡萄糖甙 ,化合物 为拉克索皂甙元 - 3- O- [β- D-吡喃葡萄糖基 - (1→ 4 ) ]- [α- L -吡喃阿拉伯糖基 - (1→ 6 ) ]-β- D-吡喃葡萄糖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两种贝壳杉烷型二萜(3α,16α,17-三羟基贝壳杉烷Ⅰ和3α,16α-二羟基贝壳杉烷-17-O-β-D-葡萄糖甙Ⅱ)的二维核磁共振光谱(2D-NMR)分析,通过采用高分辨核磁共振光谱(DEPT, ̄1H- ̄1Hcosy, ̄1H- ̄(13)Ccosy)使一些相互掩盖的核磁共振信号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4.
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D)联用技术,首次研究了九嶷香杉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柏木脑24.8%,α-蒎烯17.5%,柏木烯13.25%,γ-荜澄茄烯7.5%,柠檬烯3.55%,榄香烯3.2%。其次是α-檀香烯,β-檀香醇,月桂烯醇,1.8-桉叶素等化合物。此外,本还报道了在杉木精油中首次发现的21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蚊子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水杨酸(1)、苯甲基-2-羟基-6-O-[6-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2)、2-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水杨酸甲酯(3)。化合物2、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剂量的Epostane(100μg、50μg、25μg)与单层培养的颗粒细胞作用1.5小时,尔后用PGF2α刺激超数排卵处理的幼龄小鼠颗粒细胞、LH刺激成熟小鼠颗粒细胞的激素合成。结果表明,Epostane能抑制颗粒细胞内3β-羟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但超数排卵处理的小鼠颗粒细胞与成熟小鼠颗粒细胞3β-HSD的反应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24β-甲基-3,5-环胆甾-22-烯-6-酮的制备杨成根朱培康①(江苏农学院基础部,扬州225009)24β-甲基-3,5-环胆甾-22-烯-6-酮5是合成新型生长剂调节剂24-表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锰meso-四(3-氯-4-羟基-5-甲氧基苯基)卟啉(3Cl-4H-5TMOP)P一十二烷基硫酸钠 事物的形成条件。在SDS存在下,于pH7.20-8.80的缓冲介质中,Mn与T(3Cl-4H-5MOP)P形成1:1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SDBS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共存下,meso-四(3-溴-4-羟基-5-甲氧基苯)卟啉T(BHMOP)P与钯的湿色反应,并以该反应为基础建立了高灵敏度的痕量钯的光度分析法。钯与该显色剂形成1:2的配合物,其表观摩尔吸吸光系数在422nm处为1.27×10^5L·mol^-1·cm^-1。钯量在0.0-12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法用于合成样品中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铅(Ⅱ)—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以下简称3,5-diBr-PADAP)—乳化剂OP体系的显色反应特性,发现在PH为10.40~10.80范围内形成紫红色三元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0nm,铅含量在0—1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4×10 ̄41mol_1cm ̄(-1),络合物中铅与3,5-diBr-PADAP的比值为1:2,用此方法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铅。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绿色木霉对5,6α-环氧-3β-羟基-5α-孕甾-16-稀-20-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和3β,5α,6β,15β-四羟基孕甾-16-稀-20-酮。利用IR、MS和2D-NMR实验技术等波谱方法对生物转化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3β,5α,6β-三羟基孕甾-16-烯-20-酮的空间构型,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林生毛霉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三个转化产物。经波谱学方法(IR、MS和2D NMR)分别鉴定为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2)、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3)和3β,7α,9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4)。通过2D NMR技术对产物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详细地解析了化合物4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屠宰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宰白山羊卵巢在25~35℃下于2~3小时运回实验室。每个卵巢获可培养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COC)042个(193456);可培养COC在M199+hCG1IUml+17-β-雌二醇1μgml+牛血清白蛋白10mgml+庆大霉素50IUml的培养微滴中于5%CO2、空气、饱和湿度或标准气(5%CO2、5%O2、90%N2)、饱和湿度,39℃培养24~26小时,卵母细胞成熟率为903%(186206)。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率为715%(133186)。结果表明此培养系统适合于屠宰白山羊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李红捷  鱼红闪  金凤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779-8780,8784
中药材白头翁中所含皂苷主要为五糖基白头翁皂苷B4,即3-O-[α-L-鼠李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3β,23-二烃基-Δ20(29)-羽扇豆烯-28-O-[α-L鼠李糖基(1→4)-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酯苷,其含量约为8.57%。白头翁粗皂苷可经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白头翁皂苷B4的收得率约为60.33%。五糖基白头翁皂苷B4经酸水解后可得到白头翁皂苷元,即3β,23-二烃基-Δ20(29)-羽扇豆烯-28-酸;而白头翁皂苷B4经碱水解后可得到含两个糖基的白头翁皂苷A,即3-O-[α-L-鼠李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3β,23-二烃基-Δ20(29)-羽扇豆烯-28-酸。  相似文献   

15.
氯霉素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1)氯霉素废水COS浓度达29858-49613mg.L^-1,BOD5/CODCr比值为0.42,,属可生物降解废水,因为其中的氯霉素和氯化物对生物处理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宜适当的稀释处理,(2)用好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886mg.L^-1,平均COD去除率64.5%,用厌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4539.5mg.L^-1,平均COD去除率78%,(3)  相似文献   

16.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麦角甾-8,24(28)-二烯-7-酮(化合物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化合物4)、(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化合物5)、22E,24R-2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化合物6)及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红树林真菌里分离得到.化合物1~6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毛霉516对孕甾烯醇酮进行生物转化,得到了两个转化产物。通过IR、MS、1HNMR、13CNMR和2DNMR等波谱方法检测化合物结构,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2)和3β,7α,-二羟基-孕甾-5-烯-20-酮(3)。对生物转化产物(2)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一个新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确证其结构为3β,7α,11α-三羟基-孕甾-5-烯-20-酮-20-肟(4)。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华钩藤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分的非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得到8个非生物碱类成分,分别为乌苏酸(I)、β-谷甾醇(II)、奎洛维酸(III)、胡萝卜苷(IV)、奎洛维酸-3-O-β-D-海藻糖苷(V)、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Ⅵ)、齐墩果酸(VII),奎洛维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8→1)-β-D-吡喃葡萄糖苷(VIII),其中化合物III、V、Ⅵ、VIII为首次从钩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萝卜几个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四种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萝卜3个不育系A1、A5、A6与2个自交系54、55号配组的6个F1代及亲本为材料,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取根、叶,生殖生长期取茎生叶、花蕾,对酯酶(EST)、α-淀粉酶(α-Amylase)、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过氧化物酶(POD)进行比较研究。将各时期、各部位的同工酶酶带按Rf值大小排列,酯酶共有21条带,分为快、中、慢3个区;随着植株生长,α-淀粉酶的3条酶带Rf值有增加趋势;COD共有11条带,其中有Rf0.13和0.17两条保守酶带;POD共有8条带,有Rf0.17一条保守酶带。F1代与双亲各种酶谱相比大多表现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发现杂种酶带。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SOD的活力几乎无破坏,C12S对SOD只具有一定的破坏性,C12NMe3对SOD具有较强的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