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采集自天津市某动物医院犬子宫蓄脓脓汁进行病原菌的鉴定,试验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同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16S rRNA测序鉴定,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两株(Fl-rj、Fs-rj)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两株分离菌的生化特性基本一致,且都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特性相似。两株分离菌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相似度高达99.8%,且两株分离菌与肺炎克雷伯氏菌(NR_117683.1)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9.6%和99.9%,在系统进化树中位于同一分枝。两株分离菌均对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麦迪霉素、哌拉西林耐药。说明本试验分离菌株目前耐药性不强,可使用头孢类药物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伴侣动物发生化脓性疾病的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天津市某动物医院的一例犬子宫蓄脓病例的脓汁进行病原学研究,包括细菌的分离、纯化、涂片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基因序列分析。通过观察分离菌菌落形态和染色特征、生化培养鉴定特性、药敏试验测定该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PCR方法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定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该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湿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生化培养特征与埃希氏菌属一致;该菌对链霉素、麦迪霉素、哌拉西啉、妥布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西叮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吡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耐药;该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与弗格森埃希氏菌最接近,基因进化树构建与弗格森埃希氏菌属在同一分支上。说明该分离菌属于弗格森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宁夏吴忠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采集56份罹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以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23.2%和1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对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4.
从流产奶牛胎儿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和16S~23S rRNA测序、药敏试验和小鼠致死性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序列一致性分别高达99%和96%,16S~23S rRNA基因被扩增出3条不同长度条带;该菌生化特性均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反应特性;对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多粘菌素等敏感,对多西环素、四环素、卡拉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米诺环素等耐药;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性。以上结果表明,该分离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5.
余绍华  陈武  莫卓东 《野生动物》2011,32(4):224-227
对黑颈鹤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及毒力因子分析。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黑颈鹤病原菌,其毒力基因分别用大肠杆菌的irp2、papC、iucD、tsh、iss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将扩增出来的irp2基因序列与Genbank~(TM)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分离菌株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鉴定结果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分离菌携带irp2毒力基因,这从毒力试验得到证实,其序列与与Genbank~(TM)上发表的HPI ir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可以对黑颈鹤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进行快速鉴定,黑颈鹤源性大肠杆菌携带有irp2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6.
某牧场母牛产后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乳汁中带血等症状,发病牛衰竭死亡,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病死牛的心脏、肝脏、子宫、乳汁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还对牛的饮用水进行细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试验中,从病料及饮用水分离出的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有3株携有毒力基因hlyA、STb、F17。致病性试验显示,在分离出的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4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的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部分小鼠死亡。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敏感;黏质沙雷氏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等5种药物敏感,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水质检验显示,该牛场牛的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均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对预防、治疗奶牛产后败血症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谢和平  朱庆艳  陈武  肖建雄 《野生动物》2012,33(3):109-112,133
从患病华南虎分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同时以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和irp2、papC、iucD、tsh、iss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扩增出来的irp2、iucD、iss基因序列与Genbank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测序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与传统细菌鉴定方法结果相一致,分离菌携带irp2、iucD、iss毒力基因,从毒力试验得到证实。其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iucD、is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8%、99%,而irp2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仅为48%。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可以对华南虎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进行快速鉴定,华南虎源性大肠杆菌同时携带有irp2、iucD、iss 3个毒力基因,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致林麝肺炎的病原菌,从发病死亡的林麝肺脏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所得细菌进行微生物学和生化特性鉴定及动物试验。细菌分离结果显示,病死林麝肺脏主要为2种不同菌落形态的细菌,经挑纯后,测定其16 S rRNA序列,发现2株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菌株1与Escherichia coli O104:H4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菌株2与Escherichia coli O_(78)序列同源性为100%。用2株菌进行动物试验,发现2株大肠埃希菌对小鼠的致死率均为7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头孢类(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对2株林麝肺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均敏感;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对其均中度敏感;对其他类别抗生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对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埃希氏菌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采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方法从江西省3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子宫脓液中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质粒提取、转化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到3株大肠埃希氏菌,其中JX-22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敏感,JX-26分离株仅对链霉素、氧氟沙星等4种药物敏感,JX-28分离株仅对氧氟沙星等3种药物敏感,均为多重耐药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可纯化到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质粒。分离株、质粒转化菌及大肠埃希氏菌DH5α感受态细胞药敏试验对比结果显示,3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耐链霉素、林可霉素、甲硝唑、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丁胺卡那基因,JX-22和JX-26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基因,JX-28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基因均定位于细菌质粒上;JX-28分离株的耐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基因,JX-22分离株的耐诺氟沙星基因和JX-26分离株的耐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基因均定位于其染色体上;3株分离株均无氧氟沙星耐药基因。本试验初步确定3株多重耐药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大部分耐药基因定位于质粒上,为进一步研究猪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理和有效控制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某獭兔养殖场獭兔发病的主要病原菌,分析该病原菌的耐药性,本试验对青岛市某獭兔养殖场送检的病死兔进行病理剖检,并从肺脏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随后进行分离菌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该株分离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博检革兰阴性细菌鉴定系统的生化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经同源性比较,与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株分离菌对多种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高度敏感。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用药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病死羊的肺脏中进行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16S rRNA扩增。结果从肺中分离到1株具有致病性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鉴定结果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征。分离株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和链霉敏感外,对强力霉素等12药物具有耐药性。16S rRNA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分离株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9.0%,在核苷酸进化树上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属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本研究从病死羊的肺脏中分离到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  相似文献   

13.
近来,长春地区多个养猪场发生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的仔猪水样腹泻,腹泻仔猪经多种药物反复治疗,均无疗效。试验从发病仔猪肠壁内膜分离到2株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经鉴定,分离菌株为多耐药、高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进行生化试验及其16S rRNA序列的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分离菌株16S rRNA与GenBank登录的大肠埃希菌序列同源性达9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仔猪水样腹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常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如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均对其无效。  相似文献   

14.
腹泻犊牛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某奶牛场一起犊牛腹泻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无菌采集腹泻犊牛肝脏和脾脏组织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被检测病料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腺病毒7型(BAdV-7)、牛冠状病毒(BCoV)、牛轮状病毒(BR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分别从脾脏和肝脏组织分离培养到2株细菌,其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结果与大肠埃希菌高度相似,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为100%;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分离菌能致试验小鼠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呋辛、恩诺沙星不敏感;临床选择敏感药物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犊牛腹泻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影响伴侣动物化脓性疾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试验从天津市天津农学院附属动物医院采集患子宫蓄脓的送检病例的脓汁,采用划线培养、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纯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子宫蓄脓病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的培养特性、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均符合粪肠球菌的特征,其16S rRNA基因与参考菌株同源性达到99%,确定被检菌为粪肠球菌;病原菌对苯唑西林、四环素及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万古霉素等抗生素耐药,仅对左氧氟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锦州某奶牛养殖场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该场进行患病乳样采集、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耐药基因筛选。结果表明,该场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共得到乳房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36株;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噻呋和头孢唑啉敏感;对分离株进行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筛查结果表明,sul1、sul2、sul3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76.0%、17.1%和0%,说明sul1基因为该场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药物主要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屠宰场发病猪死亡原因,本研究对从死亡猪内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染色镜检为细小或中等短杆状或丝状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特性分析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GZ2-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等11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米诺环素2种药物为中敏,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携带rsbA、atfA、pmfA、mrpA、zapA、ureC、atfC和ucaA 8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有较强致病力。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并携带8种毒力基因的奇异变形杆菌,为该菌感染的防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海洋馆死亡的白鳍鲨腹腔脓液和心血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培养特性、16S rRNA序列鉴定为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普罗菲登斯菌属模式株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模式株DSM4542的同源性最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磷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可致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引起貉肺炎的病原菌,本试验从临床貉子死亡病例中分离到的1株病原菌,命名为HM-1,试验采用分离培养、纯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HM-1呈杆状、革兰染色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NCBI的Blast检索系统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HM-1株与克雷伯菌F2R9以及01A030聚为一支,相似度为最高,达到99.8%,确定分离菌株HM-1为肺炎克雷伯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HM-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说明分离菌株HM-1株对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10种药物耐药。本试验为防治貉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奶牛关节炎对牛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采集患病奶牛关节积液,应用胰蛋白胨肉汤琼脂分离培养病原菌,随后通过形态学方法、生化试验和PCR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及TA克隆测序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在血琼脂上产生明显的β溶血;光镜下可见该菌个体为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该菌七叶苷、麦芽糖、蔗糖、葡萄糖、过氧化氢酶试验均为阳性,对头孢唑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吡肟8种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强力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生素耐药;该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1%,但与肉葡萄球菌核苷酸同源性为92%.依据该菌株16S rRNA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并结合生物学特性分析,初步将分离菌株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细菌.本试验结果可为该牛场确诊和防治关节炎提供必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