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于治疗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病的药物较多,且不断有新药研制,但一定要注意谨慎选用,因为某些鸡源E.coli含有R质粒,使E.coli产生抗药性,并且质粒在菌株间能相互传递。另外,某些药物能抑制鸡的体液免疫,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对临床上分离到的E.coli菌株,必须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高效敏感的药物治疗本病,并注意连续用药和合并用药,方能较好的防治本病。本试验即以此为目的,为有效防制该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四川10个规模化鸡场分离的经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获得46株鸡致病性E.coli。对46株鸡致病性E.coli进行了耐药性、血清型鉴定和质粒DNA分析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鸡致病性大杆菌易产生耐药性,且多为多重耐药;鉴定出36株大肠杆菌的O血清型共16种,占鉴定菌株的78.3%;流行的主要血清为O89、O141、O119、O127和O131,共22株,占定型菌株的61.6%,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多,各地血清型各类差异大;质粒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和酶切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  相似文献   

3.
60株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致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鸡肠道常在菌,部分菌株具有致病性。鸡大肠杆菌病就是由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鸡感染性疾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均携带毒力岛基因ChuA。为鉴定分离自临床病例的鸡大肠杆菌的致病性,本试验采用PCR法检测ChuA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60株大肠杆菌中有31株属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总阳性率为51.67%。  相似文献   

4.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疫病〔1〕。该病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的鸡场,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鸡业最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2〕。目前我国已分离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有48个,各地分离到的菌株的血清型不尽相同,鸡源大肠杆菌(E.coli)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是O1、O2、O35和O78〔3〕,国内外亦有一些血清型的报道〔4〕,但在不同发病地区或鸡场也有其它血清型为优势致病性血清型。为摸清鸡大肠杆菌病在山东、河北等主要养鸡地区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血清型,我们通过对山东滨…  相似文献   

5.
对2012-2015年分离于陕西榆林地区50株鸡源致病性E.coli进行8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药物敏感性试验,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数据参考.参照CLSI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0株被测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可能会导致该药物耐药性的水平传播,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樟树市某鸭养殖场送检的病死鸭进行病理剖检,通过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得到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通过质粒提取和接合转移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提取得到一10 kb左右的质粒;质粒接合转移试验表明,成功将该质粒转化入感受态E.coli JM109,并能使E.coli JM109获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与分离菌株的耐药谱一致。推测该菌株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存在于质粒,并且该耐药基因能随质粒的转移转化入敏感菌E.coli JM109。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太原市周边地区鸡源大肠杆菌(E.coli)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从规模化养鸡场采集患腹泻病鸡的粪便样品进行E.coli分离、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检测,通过接合试验检测质粒在抗生素抗性水平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到81株E.coli属于15种不同血清型,其中28株属于5种优势血清型,即O1、O8、O78、O84和O143;所有分离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qnrA、tetM、tetA、sul2、strA、aadA、floR为检测到的主要耐药基因;分离菌株质粒携带的7种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转移.该研究结果证明E.coli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已普遍存在,其携带的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作用在细菌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8.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 (E.coli)所致鸡的一种传染病 ,有原发性的 ,也有并发或继发性的 ,目前已成为危害我县养鸡业的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目前国外已发现的 E.coli血清型有 1 6 0多种 ,但对禽致病的约占 1 5 %左右 ,禽类最常见的致病血清型为 O1、O2 、O78和 O3 5等几种[2 ] 。国内目前已报道的鸡致病性 E.coli血清型多达 5 0余种 ,不同地区差别较大[1、2、3、4 ] 。在对我县鸡 E.coli病开展防制研究的过程中 ,为进一步查清我县鸡 E.coli的流行特点 ,从 1 997~ 2 0 0 0年 4年间 ,对分离自我县鸡群和鸡胚的菌株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肉鸡大肠杆菌病(E.coli)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松乱、下痢等,剖检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没有使用敏感药物可以引起大批死亡,为了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2009年1—4月份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邻近地区肉雏鸡的病死鸡中分离的疑似E.coli进行了部分生物学测定及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源于河南省32个县市的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16种抗生素药物的药敏试验和菌株耐药性与质粒图谱间关系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3株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耐药种类3~14种,耐药图谱复杂,可以分为58种耐药类型,相同来源的大肠杆菌耐药图谱、质粒图谱相似,但菌株耐药种类与质粒图谱条带的多少无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我国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E.coli)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耐药机制,本研究于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从19个省市97个规模化猪场分离鉴定602株E.coli,进行了4大类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检测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筛选,采用PCR方法检测了9种常见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对产ESLBs菌株进行了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E.coli分离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602株E.coli中共有57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普遍耐受第二及第三代头孢药物.分别有35株和20株E.coli为blaCTX-M型和blaSHv型ESBLs,尚未发现blaOXA型和blaKPC型.PFGE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间同源性低,推测我国猪源E.coli产ESBLs多为零星发生或以质粒介导的形式传播.本研究为了解我国猪源E.coli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现状和ESBLs变化趋势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部分地区鸡和猪的5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学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生化试验,并提取质粒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耐药性与质粒电泳图谱有一定关系;耐药性强的菌株的提取DNA进行电泳后未见质粒条带,耐药性差的菌株电泳后质粒条带清晰.生化反应相近的菌株其质粒电泳图谱也相似.本研究为细菌的分类及本病的防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鸡大肠杆菌病是兽医临床上的多发病,为鸡细菌性疾病之首,占33%。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较多,并且极易产生耐药性,为了防治该病,养鸡场常用大量的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更加严重和复杂,给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试验检测了常用的抗菌药物对河南省6个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比较了各地区的分离菌株与标准菌株药物敏感性差异,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超级细菌NDM-1质粒水平传播的特性,以携带NDM-1质粒的猫源洛菲不动杆菌和人源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供体菌,以工程菌株大肠杆菌DH5α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弱毒菌株为受体菌,通过接合试验验证了NDM-1基因通过质粒跨种传播的可能性。结果显示,猫源NDM-1质粒可以转入E.coli DH5α中,并可以DH5α为中介,转入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中;而人源NDM-1质粒仅转入E.coli DH5α中,未能转入其他菌株。NDM-1质粒在沙门氏菌C500中比在E.coli DH5α中较为稳定遗传。质粒的导入并不影响宿主菌的生长特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NDM-1的传播方式,表明NDM-1质粒能够跨越菌种界限,并可以大肠杆菌为中介,转移至其它菌株中。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鸡E.coli强致病力菌株HO2的iss基因原核表达产物GST-Iss融合蛋白,免疫SPF鸡获得抗血清。分别检测菌株HO2在抗血清及正常血清中的存活状况,通过比较两者差别,探讨iss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所获鸡大肠杆菌iss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抗血清能够减弱菌株的血清抗性,对鸡E.coli强致病力菌株HO2有抑制增殖或杀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鸡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的某些致病性细菌株引起鸡的多重疾病的总称,目前对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抗生素和化学药物防治等措施,其中菌苗免疫因其血清复杂,常导致免疫效果不确切,因此抗生素和化学药物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物,但是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在连续应用2~3年后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将含有启动子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E.coliK12菌株源asd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nirBMisL-fedF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isL-fedF-asd,使该质粒中氨苄抗性基因失活的同时能表达fedF和asd基因。该重组质粒pMisL-fedF-asd转化E.coliDH5α宿主菌asd基因缺失株即DH5α△asd菌株后,表达F18E.coli黏附素的DH5α△asd重组菌能在不含DAP的LB平板生长,构成非抗性平衡致死系统。厌氧条件下诱导培养后,经玻板凝集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试验表明,F18E.coli黏附素在DH5α△asd菌体表面得到了功能性展呈。经20次传代培养没有发现质粒丢失,F18E.coli黏附素在该系统中持续稳定表达。该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的成功构建为研究F18E.coli黏附素亚单位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本研究分别采用接种小鼠试验、玻片凝集试验、PCR方法及药敏纸片法测定E.coli分离株的致病性、血清型分布、8种毒力基因及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内蒙古奶牛场采集的100份粪便样品中鉴定出50株致病性E.coli(50%)。定型的24株致病性E.coli的血清型共10种,以O18、O146和O152为优势血清型,共14株,占定型菌株的58.3%。50株致病性E.coli中,毒力基因irp2、eae A、stx1、stx2和hly 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14%、10%和8%。另外,所有血清型菌株对受试的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并且均耐受青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和阿莫西林6种抗生素,而且全部含有毒力基因irp2。本研究结果为牛源致病性E.coli病的防控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K-B纸片法,测定了2013年~2016年从河北省蛋鸡场分离的104株致病性E.coli的19种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显示,从104株致病性E.coli中检出16种不同的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84.2%(16/19),其中毒力基因irp2、fyuA、ompT、iucD~a、colv、tsh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毒力基因iroN、fimC、papC、hlyF、ECs370、ECs3737的检出率在62.5%~88.5%,iucA、astA、vat和iss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低于60%,Ler、eaeA和sfa毒力基因未检出;E.coli分离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其中耐11~14种抗生素最多,占总分离菌的50.96%(53/104),对四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9.04%、96.15%、92.31%、91.35%;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分离的104株鸡致病性E.coli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河北地区鸡致病性E.coli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