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应用蚀斑方法将SY-45毒株经过3次蚀斑纯化直到蚀斑大小相对稳定。从不同大小的蚀斑中挑选出三种蚀斑,大斑直径约3mm(简称LP)、中斑约2mm(简称MP)、小斑约1mm(简称SP)。分别在MDCK细胞上增殖并进行了三种不同大小斑毒对犬的毒力、免疫原性和在MDCK细胞上产毒量比较,以筛选最佳的疫苗株,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大小蚀斑病毒大剂量人工感染易感犬后,所有的试验犬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表现均正常;对挑选的4窝CAV HI抗体效价小于等于1:2的健康幼犬进行免疫试验,测定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和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大斑毒的免疫原性要稍高于中斑毒,而明显高于小斑毒;不同大小蚀斑毒在MDKC细胞上产毒量差异很大,大斑毒可达10^7TCID50/mL、小斑毒达10^6TCID50/ml、小斑毒达10^4.5TCID^50/mL。综合所有试验结果表明:大斑毒株具有产毒量高、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应用YCA18株第8代细胞培养物(YCA18-8)经口鼻和静脉接种犬腺(CAV)SN本<1:2的易感犬作安全试验,结果未见任何CAV临床症状与病理解剖学改变;用不同剂量的YCA18-8分组免疫CAV易感犬,经SN抗体测定与用CAV强毒攻击试验,结果SN抗体达1:16以上的犬95%以上可获得免疫保护,最低免疫量为10^4TCID50;应用YCA18-8分别免疫母源抗体达1:4和1:8的两组试验犬,第一次免疫14d后SN抗体均未有升高,追加2-3次免疫后SN抗体才逐渐上升至1:16以上的免疫保护水平;用CAV易感犬和MDCK分别将YCA18连续传8代和20代,结果对犬仍然安全,对犬的免疫原性未见下降,最低免疫量仍为10^4TCID50;与CDV和CPV弱毒作免疫互扰试验,结果与各弱毒的单独免疫结果未见差异;将YCA18-8冰冻保存于一30℃,6个月内TCID50仍不低于10^-4/0.1ml,经加明胶-蔗糖低温真空冻干后,4℃和-30℃保存1年,TCID50均仍维持在10^-4/0.1ml以上,经YCA18-20 3次免疫的试验犬,1年后SN抗体仍在最低抗体保护值1:16以上。  相似文献   
3.
 雏鸡 1日龄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 (CAV) ,于 8日龄接种 L asota疫苗 ,免疫后 2 8d进行新城疫强毒 (v NDV)攻击 ,以同龄未感染 CAV和用 L asota疫苗免疫并经 v NDV攻毒雏鸡为对照 ,检测其免疫保护效应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及 T细胞增殖反应 ,法氏囊和脾脏 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Ig M、Ig A含量 ,血凝抑制抗体 (HI)滴度等。结果表明 ,CAV人工感染并用新城疫 (ND)疫苗免疫雏鸡经 v NDV攻击后的免疫保护率为 6 0 % ,对照组雏鸡 v NDV攻击后免疫保护率为 10 0 % ,胸腺和脾脏 T细胞数量和 T细胞增殖反应、法氏囊和脾脏Ig G+ 、Ig M+ 、Ig 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血清 Ig G、Ig M、Ig A含量及 HI抗体滴度 ,均较对照组雏鸡显著降低。说明感染鸡贫血病毒雏鸡接种新城疫疫苗后的免疫保护效应及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从10羽130日龄发病海兰白蛋鸡中分离组织病料,并进行药敏试验及PCR诊断。根据CAV、ALV已有引物,通过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样本均能扩增出584bp和1260bp的片段,即CAV和ALV均为阳性,确诊为CAV与ALV混合感染。测序结果显示,同源率分别可达97.3%~99.1%和98.3%~99.4%。  相似文献   
5.
鸡贫血病毒山东分离株全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 C A5、 C A6 和 C A7、 C A8 两对引物,分别扩增鸡贫血病毒( C A V)山东分离株 S J1 的 15 Kb 和 08 Kb D N A 片段。并将这两个片段分别克隆至 p U C119 和p Bluescript( S K+ )载体质粒,最后一起克隆到 p Q E32 载体质粒上,使两个片段前后连接成一个全长的病毒 D N A。用该质粒转染 M D C C M S B1 细胞,经免疫荧光抗体法和 E L I S A 检测到 C A V 病毒,结果证明我们得到了一个 C A V 感染性全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6.
以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猫肾传代细胞(CRFK)、狗肾传代细胞(MDCK)从引进的疫苗中分别分离到犬瘟热CDV-A株、猫细小病毒FPV株、犬腺病毒CAV1株。对三个弱毒株的细胞病变规律,形态特征,病毒滴度,理化特性,核酸型,血清学交叉反应,本动物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等内容进行了试验。鉴定结果表明,3个弱毒株均可作为制苗用毒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鸡贫血病毒感染新城疫免疫雏鸡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其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IgG,IgM,IgA含量和HI抗本滴度;胸腺,法氏囊,脾脏,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免疫保护情况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鸡贫血病毒vp3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实验室克隆保存的含野生型鸡贫血病毒 ( CAV)全基因序列的 p UC18-CAV为模板 ,通过双向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的方法在CAV的 DNA序列中制造定点突变并新增特定限制性酶切位点 ,得到载有 CAV突变体的p UC18-CAVm。突变体中致病基因 vp3的起始密码子 ATG(在 m RNA是 AUG)突变为 ACG而失去翻译起始位点的功能 ,虽然 vp3基因完全重叠于 vp2基因内部 ,但由于读码框的不同和密码子的简并性 ,突变位点的碱基变化并未引起VP2蛋白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发生变化 ,从而保证了突变体和原始病毒抗原性的一致 ,为开发鸡贫血病毒的 DNA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对山东家禽业免疫抑制病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从烟台、滨州、临沂、泰安、聊城、青岛大型养殖场共随机收集600只病死鸡的肝脏和脾脏病例组织样品,用斑点杂交的方法检测样品中鸡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和呼肠孤病毒(reovirus,REOV)的感染情况。结果发现,MDV、CAV、REV、REOV的感染率分别为5.17%、8.17%、1.17%、2.5%,检出率较以前的研究报道有降低趋势,有多种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表明山东家禽业在免疫抑制病方面总体控制较好,但不同的养殖场发病情况差异极显著,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地区发病情况严重,检出率超过其他地区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