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3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林业   1015篇
农学   2701篇
基础科学   598篇
  1382篇
综合类   9645篇
农作物   830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2291篇
园艺   3537篇
植物保护   347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379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515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161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343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1120篇
  2005年   1159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1017篇
  2002年   692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394篇
  1998年   381篇
  1997年   361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353篇
  1992年   317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3.
4.
建立香蕉中噻唑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残留测定方法。香蕉样品采用乙腈提取和PSA+C18分散固相萃取,采用UPLC-MS/MS多反应模式(MRM)进行分析测定。噻唑膦在添加水平0.01~1.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4.3%~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7.9%~11.0%。采用外标法定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 L,定量限为0.005 mg/kg。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较好且节省溶剂,适用于香蕉中噻唑膦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5.
6.
为改进我国食品安全监测的方法,采用QuEChERS净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对玉米中的真菌毒素进行检测,建立了玉米中共17种真菌毒素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17种毒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4,检出限为0.1~20.0μg·kg~(-1),加标回收率为70.76%~115.14%,相对标准偏差为2.21%~11.34%。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提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回收率高、准确灵敏等优点,此方法可适用于玉米和食品中17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莴苣为研究材料,以10 g/L L-抗坏血酸、5 g/L柠檬酸、0.2 g/L水杨酸和0.2 g/L阿魏酸处理鲜切莴苣,去离子水浸泡为对照组,通过测定褐变度、总酚、类黄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对鲜切莴苣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褐变剂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酶促褐变有关酶活性的升高,减少多酚物质的含量,降低褐变度,有效地保证了鲜切莴苣的贮藏品质,其中0.2 g/L阿魏酸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于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研究海泡石对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及对水稻抗氧化胁迫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海泡石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镉形态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16.3%~37.2%、7.8%~37.3%、14.8%~32.8%,稻米镉含量降幅分别为26.7%~60.0%、19.2%~46.2%、18.6%~50.0%,稻草镉含量分别降低25.0%~58.3%、15.2%~43.6%、15.4%~43.5%(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6.2%、9.0%~33.6%、9.5%~25.1%,有效铁含量分别降低8.4%~19.5%、8.5%~15.1%、12.8%~18.9%,有效锌含量分别降低20.5%~45.5%、21.8%~60.0%、8.8%~52.9%,有效铜含量降幅分别为22.4%~32.7%、13.3%~33.6%、17.6%~32.8%(P<0.05);叶片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1%~130.2%、15.6%~93.3%、18.9%~137.8%,叶片GSH(蛋白类谷胱甘肽)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33.5%、31.7%、39.9%(P<0.05).得出结论,长期淹水下,1.5%海泡石处理可使稻米镉满足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含量限量值0.20 mg/kg(GB 2762—2012),长期淹水是一种推荐的镉污染稻田修复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采后UV-C处理对树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tember"树莓果实为材料,采用0.43、2.15、4.3和6.45 kJ/m2的UV-C进行辐照处理,并在4℃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研究UV-C处理对树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的下降,增强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维持果实较好的品质。在4个UV-C处理剂量中,4.3 kJ/m2UV-C处理组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宜剂量的UV-C处理(4.3 kJ/m2)能维持树莓果实采后品质,增强抗性,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我国土窖的贮藏方式、技术设备等发展现状,剖析了土窖贮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和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为窖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