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0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1334篇
林业   1815篇
农学   1243篇
基础科学   816篇
  1600篇
综合类   8494篇
农作物   1174篇
水产渔业   886篇
畜牧兽医   2479篇
园艺   1308篇
植物保护   70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617篇
  2021年   718篇
  2020年   614篇
  2019年   594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694篇
  2016年   466篇
  2015年   805篇
  2014年   859篇
  2013年   1124篇
  2012年   1491篇
  2011年   1541篇
  2010年   1533篇
  2009年   1333篇
  2008年   1341篇
  2007年   1293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慕课”和“金课”日益盛行的教学模式下,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陈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学习成效不显著等缺点,从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初步改革探讨,使课前预习和课堂听课有机融合,推进翻转课堂,逐步向“金课”建设过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探究氮钾浓度对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烟叶苗期氮钾营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培法,利用基础Hoagland营养液,设置5个不同氮钾浓度处理,分析处理间烟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氮浓度对烟苗干物质、叶绿素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在相同钾浓度下,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烟苗干物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不同氮水平下,低钾处理间的根系MDA含量、叶片GS活性差异显著.K+对烟苗叶绿素的合成、根系活力、GS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氮水平下,高浓度K+会使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抗白粉病胡麻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目前已成为影响胡麻产量和质量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措施, 然而抗病亲本材料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抗病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出抗白粉病胡麻材料, 本研究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 采用病情指数法对300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胡麻白粉病, 无免疫材料, 仅有5份材料为中抗; 其余295份均为感病材料, 其中8份材料中感, 52份材料感病, 235份材料高度感病。本研究可为抗白粉病胡麻品种的培育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由于软枣猕猴桃在初代培养中外植体诱导率极低且快繁效果差,因此进行其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以期解决其人工种植的难题.[方法]本研究以软枣猕猴桃展叶为外植体,通过采用不同消毒试剂及消毒处理时间,筛选出最佳的灭菌程序;将不同培养基与不同浓度的KT、2,4-D组合,筛选出最佳的初代培养基配方.[结果]选用展叶为外植体,75%CH3CH2OH处理30 s后以10%NaClO处理20 min,0.1%HgCl2处理15 min后无菌水冲洗3~4次,接至pH=5.8的MS+1 mg·L-1 KT+0.5 mg·L-12,4-D+3%白糖+0.55%琼脂培养基上,置于光照2500 lx、8 h·d-1,26℃下培养8 d后有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60 d后平均单芽愈伤组织达0.8 g以上,平均单个愈伤组织长度0.7~1.4 cm,属中块愈伤组织.[结论]以本实验得出的愈伤组织培养方法进行培养,可有效提高诱导率,达到快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韩飞  李大卫  刘小莉  张鹏  陈美艳  田华  钟彩虹 《园艺学报》2020,47(Z2):2909-2910
‘金美’是从云南野外美味猕猴桃资源中选育出的绿肉高糖新品种。果实为卵形,果面黄褐色硬毛,果形整齐;平均单果质量60 ~ 80 g。果肉绿色或黄绿色,质嫩多汁,风味浓甜。软熟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24.1%,可溶性总糖16.2%,总酸1.25%,维生素C 1 180 mg • kg-1,钾 342 mg • kg-1,钙84.2 mg • kg-1。在武汉地区8月果实成熟,此时果实采后7 d开始软熟,1 ~ 2 ℃低温和95%相对湿度下可存放100 ~ 120 d。盛果期产量22 t • hm-2。  相似文献   
9.
香蕉新品种‘南天红’由‘南天黄’的自然突变选育而成。假茎平均高度2.59 m,幼树假茎外表面暗红色,抽蕾后转绿。雄花苞片外表面常为深红色,花苞卷曲,常不脱落;从种植到收获11 ~ 13个月,单株产量25 kg,品质好。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可在所有香蕉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素水平下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截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阐明双季稻株型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的时空分布特征。选用4个不同株型早、晚稻品种,设置4个不同施氮水平,系统观测其植株形态和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IPAR)的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对早、晚稻株高、穗长、叶长和叶基角均有显著影响,均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早、晚稻孕穗期的分层叶面积指数(LAI)和向上累积LAI大于抽穗后12 d,分层LAI呈冠层中部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分布特征,最大分层LAI出现在0.58相对高度处;冠层上中部分层LAI和向上累积LAI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向上累积LAI随相对高度呈S型曲线分布,可用Logistic方程定量描述(R~2 0.99);早、晚稻孕穗期的冠层IPAR大于抽穗后12 d,且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其日变化表现为正午较小,早晚较大;株型紧凑的早、晚稻品种,冠层IPAR低;冠层IPAR与向下累积LAI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IPAR=a (1-e~(-b×LAI))定量描述(R~2 0.88);冠层内IPAR的三维空间分布表现为冠层上中部水平面上IPAR较低,光斑变化大,冠层下部水平面上IPAR较高,光斑变化较平缓,同一冠层高度水平面上的IPAR呈不均匀分布。研究结果可为双季稻高产栽培及理想株型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