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39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2.
外界生态因子对油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明  刘厚培 《林业科学》1990,26(5):389-395
对21个地区58个油茶物种(或优良品种)进行了含油率、脂肪酸组成、碘值和粗蛋白质等化学品质的分析。通过选取14个不同地区的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品质与19个生态因子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纬度成明显的正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8、9月份的降雨量呈负相关的趋势。品质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不同物种之间,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果实的大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茶幼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盐基离子含量与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层浅薄,石砾含量过多,质地不适宜,过砂或过粘,坡度过大,水土流失则是限制油茶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5.
给你的公司注册一个网址,提高公司知名度,挖掘市场潜力尽管过去10年中网络经济历经繁荣与衰落,但有些网站仍然坚持了下来。对网络技术的过度追捧使很多人放弃了网络,同时仍有人顽强地坚守阵地,将互联网用于他们公司的日常业务来往。虽然仍有很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使一些商人对网络退缩不前,但随着上网费用的显著降低,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主流商业渠道。追本溯源很大程度上,网络技术可以说是技术革新浪潮中的一环,是诸如火车、汽车、传真机之类发明的接续。它的基本发展过程是这样的:一种新的令人动心的技术出现,引发成千上万的公司参与到生产销…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日欧盟又有10个新成员 国加入,新增加的人口为7500万,至此,欧盟总人口数将达到4.55亿。新成员国主要来自东欧,包括: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以及地中海的两个岛国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有望在2007年加入。欧盟的扩张旨在改善贸易竞争秩序,新成员国将接受欧盟统一的商业政策,包括统一的对外关税、欧盟特惠贸易协定、WTO贸易承诺和欧盟贸易保护措施。新成员国与欧盟其他国家之间的进口贸易能力会有所提高,由于进入新成员国的市场门槛大大降低,手续简…  相似文献   
7.
<正>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L.)Britt.,又称穗花槐、棉槐、苕条、紫花槐,豆科Lequminosae紫穗槐属Amorpha fruticosa Linn.。紫穗槐为多年生落叶丛生小灌木。原产美国。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河  相似文献   
8.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分布于北半球,全世界约有11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分别是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美丽红豆杉)。 早在1856年国外就曾从浆果红豆杉的叶中提得粉末状碱性成分。到1971年又从短叶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出紫杉醇,药理实验表明该成分具有较强抗癌活性。之后,中国、美国等医药专家对红豆杉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共分离得9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58种属于紫杉烷类二萜和生物碱,都程度不同的具有抗癌活性。到1992年,紫杉醇成为美国治癌专利药品,1995年在中国获得卫生部新药证书,其价值高达80-100万美元/公斤。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属植物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属植物开发利用①李大明龚长武孙耀青(河南省信阳林业学校信阳454100)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sus)植物分布于北半球,全世界约有11种,我国有4种和1变种,它们是西藏红豆杉(Tasuswalichiannzucc)、云南红...  相似文献   
10.
玉米霜霉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