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雷伯氏菌胞外多糖的制备与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血清型的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菌株液体发酵,制备胞外多糖,并采用气相色谱和化学分析方法分析胞外多糖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菌株K26产胞外多糖的能力最高,培养48h和72h的产量分别为3.11mg/ml和3.89mg/ml;各实验菌株的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  相似文献   
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我国传统海珍之一,目前国内人工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养殖产业仍旧面临养殖可控性差,病害频发、抗生素滥用等诸多问题。刺参肠道菌群与刺参的营养消化、免疫防御以及肠道再生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养殖过程中,维持刺参肠道微生态健康是保障刺参养殖成活率和营养品质的关键要素之一,刺参自身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因素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基于此,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刺参肠道菌群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列举了影响刺参肠道菌群的主客观因素,以期为刺参的科学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4.
免疫多糖对日本对虾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病害防治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从免疫学的角度对虾病进行防治研究,已有成功的报道[1,2]。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海藻多糖和北虫草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对日本对虾(Penaensjaponicus)进行腹腔注射,分别在24、48、72、...  相似文献   
5.
琼胶寡糖的ESI-MS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对6种琼胶寡糖的分子量,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琼胶寡糖的ESI-MS谱图非常清晰,能准确判断出琼胶寡糖的分子量。这些寡糖只出现[M Na]^ 加成离子,而不出现[M 1]^ 的准分子离子,且[M Na]^ 分子离子峰均特强;同时还出现一系列[M 2Na]^ 的加成离子。当化合物分子量大于1000时,则给出双电荷离子;当化合物分子量小于1000时,则ESI-MS谱出现[2M Na]^ 的系列离子。实验结果揭示,所得6种琼胶寡糖的分子量分别为324、630、936、1242、1548和1854。  相似文献   
6.
软体动物免疫相关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酶在软体动物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与软体动物的免疫作用相关的各种酶类及免疫作用机制以及外源刺激对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产动物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据统计 ,目前已发现的水产养殖疾病不少于 5 0 0 0种 ,其中 ,细菌性疾病成为水产养殖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水产病原菌的致病机理错综复杂 ,如产生胞内或胞外毒性物质、质粒介导的铁结合系统、对血清杀菌活力的抗性、与宿主组织的粘附等方面已有报道 ,而人们了解最多的可能是关于病原菌致病性胞外产物的产生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收稿日期 :1998-11-0 1作者简介 :牟海津 ( 1973 -) ,男 ,山东烟台人 ,青岛海洋大学讲师 ,从事海洋微生物方面研究。1 病原菌的致病性胞外产物 (ECP)水产动物病原菌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 ,细胞不断向环境…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海藻资源极为丰富.我同是一个海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生产大国.因此合理利用海藻资源成为当今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以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eaquatilis)为原料制备一定纯度的褐藻酸酶,并对影响其降解褐藻胶的条件和产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该酶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45℃和7.0;与磷酸盐缓冲液相比,其在Tris-HCl缓冲液中与底物的亲和力相对较高。动力学曲线表明酶解反应主要发生在1 h之内,在2 h之内达到平衡,酶的剂量和底物的浓度对该平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反应2 h之后,添加同数量的酶或者底物发现,产物的反馈抑制只是反应达到平衡的一个影响因素,而酶的变性失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Co2 、Mg2 对酶的活性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Cu2 、Ag 和Zn2 则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产物特性黏度的变化主要是在1 h内,2 h后基本不再改变。1HNMR图谱分析发现随着聚甘露糖片段,特别是M-M二聚体的降解,MG二聚体、GGM和MGM三聚体的量相应增多,表明该酶属于甘露糖裂解酶(EC 4.2.2.3)。  相似文献   
10.
复合酶提取灵芝多糖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获得复合酶提取灵芝多糖的最佳工艺,探讨灵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复合酶用量配比、酶解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模型评价灵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复合酶提取优于单酶提取,酶用量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1.5%、木瓜蛋白酶0.8%、菠萝蛋白酶3.5%(质量分数,相对于底物浓度);最佳酶解条件为pH5.5,温度50℃、酶解时间为100 min。复合酶提取的灵芝多糖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其清除能力优于水提灵芝多糖(P〈0.01),且在浓度0.8~4.8 mg/ml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大。[结论]该研究为灵芝多糖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