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测定了以太湖猪为母本的杂交一代苏钟猪21个个体线粒体D环序列442 bp,结合已报道的中国太湖猪两个类群(梅山猪和二花脸)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钟猪和太湖猪的聚类主要有两类,部分苏钟猪和大多数梅山猪分布在类群Ⅰ;少数梅山猪、苏钟猪和二花脸聚为类群Ⅱ.梅山猪在几支上都有分布,可能与梅山猪有大中小类型之分有关.这一结果与根据形态差异把太湖猪分成不同的类群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对鸡、火鸡、鸽、猪、大鼠5种动物及人催乳素受体(PRLR),并根据它们的基因cDNA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先扩增了鹅催乳素受体基因(gPRLR)cDNA一段606 bp保守区序列,再以此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3'-RACE技术克隆了gPRLR cDNA 3'-末端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获得的gPRLR cDNA 3'-末端长1 876 bp,含编码区后1 656 bp的编码核苷酸、终止密码子TAA和220 bp的3'UTR.参照鸡催乳素受体基因(cPRLR),此gPRLRcDNA 3'-末端序列可分成6个外显子,其长度分别为148 bp、170 bp、145 bp、100 bp、70 bp和1 243 bp,与cPRLR cDNA最后6个外显子高度同源,终止密码子位于最后1个外显子的1 021 bp处.编码区后1 653 bp编码的551个氨基酸gPRLR C-末端与鸡PRLR同源部分的同源性达到87.7%.  相似文献   
4.
运用多重PCR同时检测肉鸽病原(圆环病毒、腺病毒及疱疹病毒Ⅰ型)的方法,分别设计与合成3种病毒基因扩增引物,并提取疑似病鸽的肝脏样品DNA、进行单一PCR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分别获得了大小为239、418、618 bp的DNA产物.通过摸索多重PCR反应条件,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3种病毒基因片段,同时获得了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基因片段.再对疑似混合感染这3种病毒的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发现50%(6/12)样品存在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25%(3/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源腺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未发生任何感染.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快速检测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表明运用三重PCR检测3种病毒混合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殖激素是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对卵母细胞的完全成熟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其化学特性和对卵母细胞成熟培养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骨调素基因与猪、鸡、牛、绵羊等动物繁殖性能以及与妇女生殖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猪原始祖先对后代群体的遗传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继代选育10个世代的“苏钟Ⅰ系”猪为研究对象,根据有关资料分类、统计其原始」祖先到达后代群体的所有通径线数,探讨猪原始;祖选对后代群体的遗传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鹅就巢性相关基因,从洪泽湖性成熟公鹅睾丸组织分离并合成鹅cDNA第一链;利用RACE克隆了鹅催乳素受体基因(gPRLR)5'端序列.所克隆的499 bp 5'端序列可划分为348 bp 的5'-UTR、151 bp的以ATG作为起始密码子的阅读开放框.与鸡催乳素受体基因(cPRLR)cDNA序列作比对,此499 bp序列可划分为238 bp 的第1外显子、69 bp 的第2外显子、114 bp 的第3外显子及81 bp 的部分第4外显子,起始密码子位于第3外显子45 bp处.阅读开放框核苷酸序列与cPRLR cDNA同源部位的阅读开放框同源性达到8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84%.  相似文献   
9.
对杜洛克×苏钟1系(D×SZ1)和杜洛克×苏钟3系(D×SZ3)分别进行宰前12、24h和36h禁食比较,宰前快速驱赶和不驱赶比较及电击昏后放血和直接保定放血比较,屠宰后进行肉质评定.结果显示,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略下降,失水率略提高,D×SZ1和D×SZ3的pH1值显著下降(P<005),D×SZ1的pH值(P<005)和D×SZ3的pH值(P<001)显著上升,但均未出现PSE肉;快赶对D×SZ1的所有指标的影响均不大,而使D×SZ3的失水显著提高,pH值显著下降(P<005),出现1头中度和2头轻度PSE肉;电击昏使D×SZ1的大理石纹评分(P<005)、肉色评分、失水率、pH值和pH值(P<001)显著下降,使D×SZ3的肉色评分(P<005)、失水率、pH值和pH值(P<001)显著下降,5头D×SZ1中出现1头中度PSE,3头轻度PSE;6头D×SZ3中出现2头中度PSE,3头轻度PSE.快赶和电击昏间比较可见,D×SZ1的肉色评分和失水率,D×SZ3的失水率和pH值差异显著(P<005);D×SZ1的pH值和pH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