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试验为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的一个试验专题 ,主要在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鱼体生长特性进行观测 ,并提出适宜的投放密度、养殖周期及养殖系统中理化因子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试验于 2 0 0 2年 5月至 7月。经过 60d(天 )工厂化养殖试验 ,罗非鱼产量 78.2kg/m3,淡水白鲳产量 82 .2kg/m3。产生经济效益 ,罗非鱼为 96.77元 /m3,淡水白鲳为 44.84元 /m3。1 材料和方法1 .1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本试验采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利用曝气、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手段迅速去除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和饵料残渣 ,使水体得到净化并重复使用 …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的亚硝酸氮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产物,对生物体有毒,还是强致癌物质。如何降解该物质,是水产工作者一直关注的课题。本课题组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株能够有效降解水中亚硝酸氮的细菌,即脱氮海洋单胞菌(O c e a n i m o n sdenitrificansstrainF13-1)。该细菌既可以在自养配培  相似文献   
3.
氨氮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的急性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氨氮对体长3.2cm、体质量0.356g(n=10)与体长1.6cm、体质量0.036g(n=15)两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血氨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血氨随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氨氮的升高而下降。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体长3.2c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为2.068mg/L、48hLC5。为1.654mg/L、96hLG。为1.395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3969mg/L;体长1.6em稚虾的游离态氨24hLGo为1.577mg/L、48hLG0为1.042mg/L、96hL氏为1.012mg/L,生存安全浓度Sc为0.2065mg/L。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是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项目中的一个方面。试验于2002年5月24日至7月25日进行,养殖品种为奥尼罗非鱼和短盖巨脂鲤(亦名淡水白鲳)。初始放鱼量40.0kg/m^3,实验结束时单位水体鱼获量奥尼罗非鱼为78.2kg/m^3,淡水白鲳为82.2kg/m^3。试验期间每两天化验一次,共化验32次,监测8项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水温22-30℃、pH值7.36~8.28、溶解氧1.17~8.51mg/L、氨氮0.79~11.27mg/L、亚硝酸氮0.551~8.520mg/L、硝酸氮3.33-42.79mg/L、磷酸盐磷0.547-9.230mg/L、碱度257.2-358.2mg/L。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虾肝肠胞虫(EHP)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根据Gen Bank中登录的EHP-SSU基因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成功建立了EHP-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3.71个质粒拷贝/μL,并且与虾其他常见病毒病的病原(WSSV、IHHNV、CMNV)均无交叉反应。采用LAMP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对30份具有典型EHP感染症状的对虾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和PCR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结果表明,建立的EHP-LAMP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度的优点,为对虾肝肠胞虫的快速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色可视嵌入性荧光(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标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观察了荧光标记在中华绒螯蟹中的保持率和对其存活、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荧光标记幼蟹不同部位在室内饲养并观察8周,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幼蟹不同部位的标记保持率均为100%,对照组和各试验组幼蟹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标记幼蟹螯掌节和腕节间的关节膜后移入室外养殖池养殖,中华绒螯蟹室外养殖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挑选标记后经室外池塘养成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小水体繁育实验,抱卵率为83.3%,平均抱卵量30×104egg·ind-1,与未标记中华绒螯蟹小水体繁育实验结果比较,抱卵率、平均抱卵量无显著性差异,荧光标记不影响中华绒螯蟹交配抱卵。本文结果表明,VIE可视荧光标记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个体识别标记,应用于育种、资源调查等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7.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是我国加入WTO的一项承诺,是促进我国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我国水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措施。对于控制和减少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保护水产养殖业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天津市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市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和水产品贸易的不断扩大,与国内、国际各地区间的水产养殖品种交换日益频繁,养殖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而水生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日趋严重,为此,2006年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的特点是:从源头抓起,重点进…  相似文献   
8.
牙鲆Toll样受体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特征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牙鲆TLR1(Toll like receptors)全长基因,并对其结构特征和表达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从牙鲆头肾组织中克隆出TLR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牙鲆TLR1基因cDNA全长2947bp,开放阅读框(ORF)2418bp,编码805个氨基酸,包括26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2个跨膜区、6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R)和一个TIR结构域(Toll/interleukin(IL)-1receptor)。该蛋白的分子量为91.15kDa,等电点为6.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牙鲆TLR1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TLR1基因序列全长同源性达到69%~35%,TIR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4%~62%。在系统发生树上牙鲆的TLR1基因首先与斜带石斑鱼聚类。通过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牙鲆TLR1基因的mRNA主要表达于肝脏、心脏和脾脏等组织。[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LR1基因的功能和开发牙鲆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养鱼实用技术模式研究中,水质监测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且成为试验顺利进行的有利保证;分析报告可供其它研究、生产人员参考。本次工厂化养鱼试验自2002年5月24日开始,至7月25日结束,养殖品种为奥尼罗非鱼和短盖巨脂鲤(亦名淡水白鲳),单位水体鱼获量奥尼罗非鱼78.2kg/m3,淡水白鲳82.2kg/m3。试验期间每两天检测水质一次,共检测32次。监测的水质理化指标有水温、p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磷酸盐、碱度。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设备723型分光光度计、F-20A酸度计、YSI自动溶氧分析仪、表层水温计等。2.试剂及化验用水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牙鲆TLR1(Toll like receptors)全长基因,并对其结构特征和表达规律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源克隆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从牙鲆头肾组织中克隆出TLR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牙鲆TLR1基因cDNA全长2 947 bp,开放阅读框(ORF)2 418 bp,编码805个氨基酸,包括26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2个跨膜区、6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R)和一个TIR结构域(Toll/interleukin(IL)-1 receptor)。该蛋白的分子量为91.15 kDa,等电点为6.4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牙鲆TLR1基因与其他脊椎动物的TLR1基因序列全长同源性达到69%~35%,TIR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4%~62%。在系统发生树上牙鲆的TLR1基因首先与斜带石斑鱼聚类。通过荧光定量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牙鲆TLR1基因的mRNA主要表达于肝脏、心脏和脾脏等组织。[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LR1基因的功能和开发牙鲆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