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氨对克氏原螯虾(Procatubarus clarkia)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对氨氮有较强的耐受力;在pH7.8、水温20℃条件下氨氟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67.54、121.48、96.96、79.4mg/L.安全浓度为7.94mg/L;非离子氨对克氏厚整虾幼虾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04、2..93、2.34、1.91mg/L.安全浓度为0.191mg/L。  相似文献   

2.
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pH7.85、水温8℃条件下,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白斑狗鱼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强,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35.26、27.24、24.92mg/L,安全浓度为2.492mg/L;非离子氨对白斑狗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13、0.471、0.364ms/L、0.333mg/L,安全浓度为O.033mg/L。  相似文献   

3.
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氨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对氨氮有较强的耐受力;在pH7.8、水温20℃条件下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67.54、121.48、96.96、79.4 mg/L,安全浓度为7.94 mg/L;非离子氨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04、2.93、2.34、1.91 mg/L,安全浓度为0.191 mg/L。  相似文献   

4.
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pH7.85、水温8℃条件下,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自斑狗鱼对氨氮的耐受力不强,氨氮对白斑狗鱼成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45.85、35.26、27.24、24.92mg/L,安全浓度为2.492mg/L;非离子氨对白斑狗鱼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13、0.471、0.364mg/L、0.333mg/L,安全浓度为0.033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盐度为15‰条件下,研究硝酸氮(以氮计)对凡纳滨对虾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硝酸氮对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与接触时间呈正相关,对不同生长阶段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不同.仔虾期(体长1±0.15 cm)24、48、72、96h-LC50分别为1 534.64、957.64、538.77、189.32 mg/L,幼虾期(体长3.47±0.45 cm)分别为2 999.71、2 092.26、1 591.49、1 077.32 mg/L,中虾期(体长5.17±0.58 cm)分别为2 379.55、2 202.34、1 781.26、1 314.49 mg/L,成虾期(体长10.20± 1.45 cm)分别为2 648.34、1 515.83、702.63、494.85 mg/L.凡纳滨对虾4个生长阶段硝酸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8.93、107.73、131.45、49.48 mg/L.  相似文献   

6.
Hg2+对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生物法、充气和恒温法研究Hg2+对克氏原螯虾(Porcambams darkia Girard)、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中华绣皱鱼(Rhodem sinemis)3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Hg2+对中华鲚鲮鱼毒性相对较强,对克氏原螯虾毒性相对较弱;24h对中华螃皱鱼、麦穗鱼、克氏原螫虾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22mg/L、0.300mg/L、18.390mg/L,96h对中华螃皱鱼、麦穗鱼、克氏原螯虾的半致死浓度较低,分别为0.193mg/L、0.244mg/L、1.430mg/L。安全质量浓度依次分别为O.00193mg/L、0.00244mg/L、0.01430mg/L;克氏原螯虾对水中H矿离子的耐受性超过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28倍多。  相似文献   

7.
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①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硫酸铜和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②硫酸铜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8、2.5、1.6mg/L,安全浓度(SC)为0.16mg/L;高锰酸钾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4、3.95、3.04mg/L,安全浓度(SC)为0.304mg/L;③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硫酸铜和高锰酸钾都应慎用或者适当降低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8.
程龙  宋坚  何舟  宁军号  庞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33-12934,12949
[目的]为合理调控刺参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浓度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在pH8.O、水温20℃条件下研究氨氮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结果]氨氮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6、288.2、244.5和212.1mg/L,安全浓度为21.2mg/L;非离子氨对刺参幼参的24、48、72、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00、10.86、9.21和7.99mg/L,安全浓度为0.80mg/L。[结论]刺参幼参对氨氮的耐受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以体长(5.09±0.71)cm、体重(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8.8±1.6)℃条件下,开展了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其中乙酰甲胺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11mg/L,21.83mg/L,17.30mg/L,14.07mg/L;辛硫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0m马,L,0.49mg/L,0.34mg/L,0.30mg/L;三唑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68mg,L,0.060mg/L,0.054mg/L,0.051mg/L。最后,还就黑鲷幼鱼对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敌百虫和甲醛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物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以淇河鲫仔鱼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甲醛和敌百虫对淇河鲫仔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在同一暴露时间,随着甲醛和敌百虫溶液浓度增大,淇河鲫仔鱼的死亡率逐渐上升。敌百虫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8.63、89.20、75.30m#L,安全浓度(SC)为7.53mg/L;甲醛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65.33、134.04、119.42mg/L,安全浓度(SC)为11.94mg/L。[结论]在淇河鲫仔鱼疾病防治中,使用敌百虫较安全,而甲醛要慎用。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育苗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20~8.30、水温为21.5~2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3.089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194mg/L),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0.86~1.80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054~0.113 mg/L);在pH为7.95~8.10、水温为23~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浮游期幼虫(2日龄)存活的4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7.801 mg/L(NH_3-N=0.342 mg/L),96 h LC_(50)为2.445 mg/L(NH_3-N=0.107mg/L),144 h LC_(50)为1.294 mg/L(NH_3-N=0.057 mg/L);对浮游期生长的144 h EC_(50)为2.023 mg/L(NH_3-N=0.089 mg/L);浮游期的MATC为0.37~0.66 mg/L(NH_3-N=0.016~0.029 mg/L);总氨态氮浓度≤2.03 mg/L(NH_3-N≤0.089 mg/L)时,均有幼体变态为稚贝;变态期(眼点出现至变态成稚贝)幼体眼点出现率的192 h EC_(50)为1.460 mg/L(NH_3-N=0.064 mg/L),变态率的408 h EC_(50)为1.927 mg/L(NH_3-N=0.085 mg/L)。研究表明,根据各个时期的EC5推测,海湾扇贝育苗期间,在pH为7.95~8.10条件下总氨态氮浓度控制在0.40 mg/L(NH_3-N=0.018 mg/L)以下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海湾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顾楠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098-1107
【目的】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化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氨氮胁迫的毒性作用,为养殖户在对虾中后期健康养殖管理上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丰富凡纳滨对虾的毒理研究资料。【方法】挑选540尾平均初始湿体重9.92±0.24 g/尾的健康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暴露于不同氨氮浓度[0(对照)、4、6、8、12和16 mg/L]的曝气自来水中,分别于胁迫16、17、18、19和20 d时取样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及血蓝蛋白含量,胁迫结束后统计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同时取鳃组织和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慢性氨氮胁迫16~20 d,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P<0.05,下同)。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水体氨氮浓度呈负相关,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蓝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符,总体上表现为氨氮胁迫时间越长,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越低。经慢性氨氮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鳃丝肿胀,核固缩,血淋巴细胞增多,局部空泡化、结构不完整,鳃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胰腺管肿大,空泡化严重,肝小管排列紊乱,管腔扩大,边界模糊,肝小管间隙和管腔中可观察到破碎的细胞组织。【结论】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生存有明显影响,造成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并下调血蓝蛋白基因表达及阻碍血蓝蛋白合成,凡纳滨对虾的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即慢性氨氮胁迫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及肝胰腺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凡纳滨对虾应激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邱勇  严峰  曾嶒  熊泽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04-15705
[目的]为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的使用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不同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在盐度20和5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67、0.440、0.383、0.038 2μg/L和0.437、0.313、0.203、0.170μg/L。在中、低盐度下氯氰菊酯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38 2和0.017 0μg/L。[结论]极低浓度的氯氰菊酯农药残留就可能会威胁凡纳滨对虾的养殖安全,应尽可能减少在虾塘及附近使用氯氰菊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的影响,在基础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A0组,对照组)、50 mg/kg (A1组)、100 mg/kg (A2组)、150 mg/kg(A3组)和200 mg/kg (A4组)NT-6抗菌脂肽,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1.12(±0.10)g的凡纳滨对虾8周,测量和计算对虾的生长和形态指标以及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喂养,试验组对虾生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其中A2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相对增重率可达58.13%;试验组对虾的各形态指标受抗菌脂肽添加量影响显著,对虾的整体外观商品形态有所改善.试验组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脂肪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粗灰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LZM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2组最显著;A1组血清中的POD活性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血清中的AKP活性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T-AOC和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A2组最高.A4组凡纳滨肝胰腺中T-AOC 、LZM、AKP、T-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提高使对虾的成活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A2组的成活率最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T-6抗菌脂肽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对虾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可作为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一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54.84、41.18、36.42、35.76和3.58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LC50及SC分别为2.05、1.54、1.36、1.34和0.13 mg/L,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LC_(50)及SC分别为19.55、17.31、16.43、15.82和1.58 mg/L。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影响显著(P0.05),先氨氮突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4.4%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5.75×106,1.62×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突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30%,38.9%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9.58×105,4.94×106copy·g-1,氨氮浓度渐变实验中各组至24 h对虾累积死亡率较低(P0.05),48 h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先氨氮渐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28.9%,30.0%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4.48×106,1.86×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渐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3.3%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8.58×105,6.55×106copy·g-1。这表明对于携带WSSV的对虾,氨氮变化越大,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质中氨氮含量在低浓度水平对预防WSS爆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pH值为7.5~7.7,溶氧7 mg/L,盐度32,温度(24.3±2)℃条件下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鱼体质量为(8.5±0.5)g。急性试验设定氨氮浓度梯度为0、56.99、64.89、73.84、84.10、95.74、109.00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0、0.95、1.08、1.23、1.40、1.59、1.81 mg/L。结果表明:在急性试验中,氨氮对红鳍东方鲀产生了毒性,暴露24、48、72、96 h LC50分别为97.61、87.22、78.62、72.38 mg/L,安全浓度为7.24 mg/L。非离子氨对红鳍东方鲀的24、48、72、96 h LC50分别为1.62、1.45、1.31、1.20 mg/L,安全浓度为0.12 mg/L。  相似文献   

19.
黄勇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0):2804-2811
【目的】探究在盐度3下氨氮慢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氨代谢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期为凡纳滨对虾免疫机理研究和生产实践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80尾初始体质量6.49±0.14 g的凡纳滨对虾分为4个组,6个平行,暴露于0(对照组)、0.9、5.2和12.0 mg/L的氨氮水体中,氨氮胁迫20和40 d后分别统计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测定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氨代谢相关物质和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同时取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进行Tunnel染色。【结果】随氨氮浓度增加,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逐渐降低,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逐渐升高,胁迫20 d与胁迫40 d结果相近;肝胰腺谷氨酸脱氢酶(GDH)、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氨氮胁迫20 d升高,在氨氮胁迫40 d时5.2和12.0 mg/L组酶活性降低;氨氮胁迫20 d,12.0 mg/L组的肝胰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各胁迫组肝胰腺Cyt C和Caspase-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UNEL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数量随氨氮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氨氮胁迫40 d较20 d更多。【结论】经氨氮慢性胁迫后,环境氨氮扩散到血淋巴中,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累积越多,尿素氮含量随之增加,肝胰腺谷氨酰胺合成途径受到抑制,氨代谢受到阻碍,应激产生的活性氧超出抗氧化系统调节范围,对肝胰腺造成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发生,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汞、铅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茹淑  郑清梅  方展强  甄红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63-4864,4914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重金属汞、铅对草鱼鱼苗的急性毒性,旨在评价水环境中汞和铅对鱼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汞对草鱼鱼苗的毒性属于剧毒,而铅属于中等毒性。汞和铅对草鱼鱼苗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310、.388、0.3750、.362 mg/L;586.860、582.6735、82.673、576.412 mg/L。汞和铅对草鱼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365、7.641 mg/L,远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