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2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离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6型毒株(EHDV-6),掌握分离毒株的遗传特征。【方法】对设立于我国云南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定期采血,进行EHDV感染情况监测与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分离EHDV的血清型,采用一步法RT-PCR对分离的EHDV-6毒株基因节段2、3、6(Seg-2、-3、-6)进行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2012—2016年,从云南省和广东省的哨兵动物中分离出25株EHDV毒株,其中,11株为EHDV-6型。中国EHDV-6型毒株的Seg-2、-3与-6均属Eastern型,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8.9%和98.8%,在系统发生树上分别聚为1个独立的中国支系。在日本引起疫病暴发的EHDV-6型毒株与中国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日本EHDV-6型毒株在系统发生树上处于中国支系内部,Seg-2、Seg-3与中国毒株的核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5%和93.9%。【结论】云南和广东省流行的EHDV-6型毒株核酸与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日本和中国的EHDV-6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提示中日之间可能存在EHDV的流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我国EHDV-6型毒株流行病学分析、致病性、病原学诊断与疫苗制备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广东地区蓝舌病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行BT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TV抗体的阳性率为56.70%(406/716)。其中牛和羊BTV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9.62%(362/520)和22.45%(44/196),表明广东省牛羊普遍存在BTV感染,而且牛的感染率比羊高。通过对新生犊牛的BTV抗体跟踪,分析其母源抗体的存在以及其维持时间,结果显示新生犊牛能够获得7周以上的被动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肺炎克雷伯氏菌强毒株的分离鉴定及16-23SrR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诊疑似仔猪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感染,并研究其病原的致病性、耐药性、16-23SrRNA ITS系统进化特征,本研究从云南因肺炎、腹泻而大量死亡的仔猪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短粗杆菌,命名为KP14013,对其进行生化鉴定、16SrRNA鉴定,研究其对小白鼠和仔猪的致病性,并对其16-23SrRNA ITS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KP14013分离株生化特征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相符,其16SrRNA与GenBank中2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代表株之间的同源性均为99%,将KP14013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P14013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3×101.8 CFU,腹腔注射3×108 CFU可使仔猪100%致死。16-23SrRNA ITS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KP14013与GenBank中收录的15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形成进化树的一个分支,属于同一个亚群,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2%。本研究证实了肺炎克雷伯氏菌是该起仔猪腹泻大量死亡的病原;KP14013分离株为毒力极强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其16-23SrRNA ITS与GenBank中收录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代表株之间核苷酸存在差异,可用于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株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FMDV)前导蛋白L~(pro)是病毒的毒力因子之一。前期研究发现,FMDV兔化弱毒疫苗ZB株传代减毒致弱后,前导蛋白L~(pro)内仅存在3个氨基酸点突变(N~2D、M~(143)L和E~(147)G)。为确定这3个突变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弱毒疫苗ZB株感染性分子克隆为骨架,构建获得含有这3个氨基酸回复突变的重组病毒r ZBatt-L,并比较其与亲本病毒r ZBatt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r ZBatt-L和r ZBatt在BHK-21细胞中均可以产生细胞病变效应,形成大小相似的噬斑,而在牛原代肾细胞(BK)中均不产生CPE;二者在BHK-21细胞中的生长曲线与病毒RNA复制动态相似(p0.05),对乳鼠的致病性也无显著差异;测定了r ZBatt-L和r ZBatt分别感染BK诱导I型干扰素(IFN-α和β)能力,结果显示r ZBatt-L和r ZBatt均可以在感染早期诱导IFN-α表达,而感染晚期抑制IFN-α表达。相对的是,r ZBatt-L和r ZBatt感染细胞后均可以诱导IFN-β含量增加,并且二者诱导IFN-β含量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FMDV弱毒疫苗ZB株L~(pro)蛋白中的N~2D、M~(143)L和E~(147)G突变不改变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病毒毒力不产生明显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L~(pro)蛋白突变不是ZB株致弱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相似文献   
5.
6.
当年苗木超过出山标准,每公顷产苗量达七七○万株,比过去提高二.五倍长白山林区地势高寒,无霜期短,植物生长季节平均100天左右,因此林区落叶松育苗受自然环境条件及技术措施的限止,当年生苗木平均高不足5公分。第三年春才能出圃造林:同时单位面积产量低,每平方公尺产苗500-600株。吉林省林业  相似文献   
7.
用乙基环丙沙星重建受大肠杆菌污染的BHK-21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重建受大肠杆菌污染的BHK-21细胞,本研究采用药物乙基环丙沙星,先测出该药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再测出该药对BHK-21细胞的MIC,从而确定10 mg/L为乙基环丙沙星不影响细胞生长,又能抑制大肠杆菌的安全浓度。然后用含该浓度乙基环丙沙星的MEM生长液,对受污染的BHK-21细胞进行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循环处理。经过3次循环处理,再传3代后,确认大肠杆菌污染已经被彻底清除,细胞恢复了健康。此方法为抢救受细菌污染的细胞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蓝舌病病毒是一种重要的虫媒病毒,血清型较多,为了解近年来江苏省盱眙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及血清型分别情况。【方法】本研究于2015-2016年在盱眙县桂五镇建立了5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山羊作为监控动物群。从2015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每月采血1次,用BTV C-ELISA试剂盒进行血清学监测。用RT-PCR检测转阳前2周、1周和转阳本周的血液样品,选择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鸡胚,收获死亡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 3代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样品采用RT-PCR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6月开始部分动物血清抗体转阳性,至12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通过鸡胚、细胞传代培养共获得5个出现细胞病变的细胞培养物,经RT-PCR检测VP7基因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检测VP2基因对5个分离毒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为BTV-15、3株为BTV-21。【结论】上述结果丰富了江苏省蓝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为蓝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超声粉碎物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用倍比稀释法确定HRP标记羊抗鸭二抗最佳稀释倍数为1∶3500,并用棋盘测定法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7mg/mL,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300,阴性血清临界值为0.381;阻断试验结果表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其抗血清阻断阳性,与鸭大肠杆菌O78、O132菌株和FJ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阻断阴性(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批内变异系数≤0.246,批间变易系数≤0.889。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云南株)血清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一不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本研究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下栽的序列及载体的需要设计其主要的抗原基因H基因的编码序列的RT—PCIL扩增引物;然后将扩增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100/D—TOPO连接、诱导表达。结果显示所设计引物对模极有预期扩增,序列测定表明为正确片段;片段经纯化与表达载体连接,已挑到阳性克隆。H基因的表达菌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H基因有预期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表达;用Anti—His抗体已检测到相应融合蛋白的表达,其原核表达的相应蛋白抗原性状况正在试验研究中,表达产物具有潜在的诊断抗原和免疫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