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了乙酰乙酸乙酯(AA)不同程度的水解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通过与模拟实验进行比较, 认为水解产物乙酰乙酸与AA一起充当了振荡反应双底物的角色。结合FKN机理,初步探讨了振荡反应 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于气体分子扩散理论自制的被动采样器,结合Saltzman法,通过该采样器在室内外进行曝露采样检测NO2的含量.该采样器在空气中曝露24个小时后,测定空气中的NO2浓度可达n×10-3mg/m3,与TH-110C型便携式直流大气采样器测定结果比较,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3.
采用A/O-MBR工艺处理低C/N(3~5)生活污水,考查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及回流比(R)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处理过程进行全氮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NH4+-N去除率在95%以上,但TN去除率最高仅为66%,TN去除在DO=2~3 mg/L、HRT=9 h及R=300%时分别出现峰值,缺氧段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好氧段。对处理过程的全氮分析表明,28~32℃水温条件下,系统亚硝化率(NO2-/TN)保持在3%以下的低比率,说明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忽略,TN去除主要依赖硝化反硝化;控制DO=2~3 mg/L、HRT=9 h,系统好氧池硝化率(NO3-/TN)维持在61%~90%之间,缺氧池硝化率随R增加逐渐上升,在R=300%时达到高点76%;控制DO=2~3 mg/L、R=300%,缺氧池硝化率也在HRT=9 h时达到高点。结果表明,A/O-MBR工艺维持TN去除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缺氧池达到足够的硝化率。由于反硝化细菌是典型的异养菌,TN去除不够理想主要源于进水碳源相对缺乏。除了增加碳源的传统措施外,提高TN去除率应更多地关注工艺条件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PAN与BSA发生了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辅证了PAN对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利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体系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ΔH和ΔS的值均小于0,表明两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力结合;圆二色谱法研究表明,PAN指示剂引起BSA二级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对硝酸钾在水中溶解热测定实验数据的处理,常见的Qs~n0数学模型有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一次指数衰减模型,但这些模型未能完全反映硝酸钾溶解时的一些特征。提出了一种双倒数模型1/Qs=A/n0+B。双倒数模型在形式上更简洁,所用参数只有2个,比对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一次指数衰减模型这3种模型的拟合参数都少,准确度也较高,应用模型作图、分析更为方便,且符合硝酸钾溶解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乙酰乙酸乙酯(AA)不同程度的水解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通过与模拟实验进行比较,认为水解产物乙酰乙酸与AA一起充当了振荡反应双底物的角色.结合FKN机理,初步探讨了振荡反应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法,研究了一种三氮唑类西佛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表明三氮唑类西佛碱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西佛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并根据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计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西佛碱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BSA构象的变化和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西佛碱与BSA的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结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