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毒素对山羊肝脏的病理损伤和654-2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给山羊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ET)诱导ET休克,探讨ET休克时山羊肝脏的病理损伤,并观察山莨菪碱(654-2)对其影响。结果表明,ET自理组在注射后5h,肝脏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特征为实质细胞退行性变化,微血管淤血、有透明血栓形成,血管内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粘聚,且肝脏有明显的超微结构变化。654-2能有效地缓解或减轻ET引起的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3组不同成分的微藻悬浮液中[蓝藻组:只投喂产毒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产毒铜绿微囊藻;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螺肝组织中的藻毒素浓度。结果表明,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s)浓度分别为:蓝藻组(36.34±4.12)μg·L-1;混合藻组(18.69±2.12)μg·L-1;对照组未检出。在喂食暴露的前6h内,混合藻组和蓝藻组螺肝组织中微囊藻毒素含量持续增长,而后出现下降趋势;第12h更换藻液并将微藻浓度调整至初始值后,肝组织中MCs含量又迅速回升。同期螺肝细胞DNA损伤指标彗星尾长(TL)、彗星尾距(TM)和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ail DNA%)也随螺肝组织中MCs含量发生相应变化,各项DNA损伤指标均在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6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各项指标值有所回落,但第12h更换藻液后,DNA损伤再次加剧。整个实验期间(24h),混合藻组和蓝藻组的DNA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藻组均显著高于蓝藻组。说明铜锈环棱螺经产毒微囊藻喂食暴露后,其肝组织细胞的DNA受到损伤,且螺肝组织MCs积累越多,DNA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u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索(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μg·L-1;混合藻组(14.47±1.22)μg·L-1;蓝藻组(29.47±2.43)μ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巾暴露15d后再移入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 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 MC 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 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L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将5250只健康的60周龄的罗斯308肉种鸡分为三舍用于强制换羽。试验前测定标记鸡的体重,共停料18d,有序控制饮水,人工控制光照。1周后再次称重,以后每2d称重1次,在12d后每天称1次,并记录每天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公鸡在第十六天恢复供料,母鸡在第18d恢复供料是最佳的时间,这时鸡的换羽已经开始并且死亡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日龄罗斯308肉鸡12000只随机分为3组,在相同营养条件和饲养管理程序下,分别进行笼养、地面平养、棚架饲养,研究了3种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9日龄时肉鸡体重笼养最高,其次是地面平养,棚架饲养最低,分别为2.6kg、2.5kg、2.4kg;肉鸡的料肉比笼养最低,其次是棚架笼养,地面平养最高;腿病的发生率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最低;肉鸡出栏率笼养最高,其次是棚架饲养,地面平养的肉鸡出栏率最低。综上所述,笼养和棚架饲养与地面平养相比,能提高肉鸡增重和出栏率,降低料肉比。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景洪市畜牧兽医站,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有关记录及本地区同时期气象资料,来源西双版纳州气象局。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每月平均温度,详见表1。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红河州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该州四个奶牛养殖场进行现场调研,随机采集新鲜粪样64份,通过漂浮法和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结果表明,A奶牛合作社的线虫卵感染率为28.6%,B奶牛合作社为40%,C、D奶牛场均没有检查到线虫虫卵,平均感染率为15.6%;A奶牛合作社的吸虫虫卵感染率高达71.4%,B奶牛合作社为60.0%,C奶牛场为46.7%,D奶牛场为30.0%,平均感染率为50.0%。结果说明,红河州四个养殖场吸虫卵阳性率较高,线虫卵阳性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栅藻(Scenedes mus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栅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rt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ug·L^-1;混合藻组(14.47±1.22)ug·L^-1;蓝藻组(29.47±2.43)u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中暴露15d后再移人四尾栅藻藻液中降解15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MC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IJ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大多数细菌成为抗性细菌,甚至出现了超级细菌,许多抗生素失去作用,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必不可少,本文主要总结了微生态制剂的种类,作用机理,应用及其现状与发展,微生态制剂遵循了自然法则,无公害,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美国超级无核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超级无核葡萄具有结实率高、果粒大、无核、早熟的优良特性。易栽培管理,生长旺盛,抗病能力强,适合露天和大棚种植,大棚种植“五一”节前后可上市,比露地提前2个月,每667m2产量3000kg左右,栽培种植效益极佳。1建棚与幼树培养1.1建棚用冬暖式大棚,棚长40~60m,棚宽6~8m,棚肩高1.8~2.0m,东西向搭建。覆盖薄膜以聚乙烯膜(PE)和乙烯醋酸乙烯膜(EVA)为主,以EVA膜为好。均选无滴类型,厚度在0.065~0.08mm。实践表明,薄膜在次年透光率下降较大,不宜多年使用。1.2幼树培养采用密植型栽培,行间距1.5m,株距初期0.8m,南北向。定植前挖30~40cm定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