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禽业》2013,(8):27
蛋鸡经过春夏两季的大量产蛋后,在秋天有一个换羽修产阶段。由于鸡群在此期间耗费饲料,许多人采用限饲、限水、限光照的办法,人工强制换羽。这种办法,一是对鸡的体质基础有所破坏;二是蛋鸡50d左右才能恢复产蛋。新的方法是:在鸡日粮中增加2%的锌,喂3d后,蛋鸡产胆量下降50%,其羽1/3脱  相似文献   

2.
马玺  叶占胜 《畜禽业》2001,(3):32-34
换羽是鸡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每年都要更换一次羽毛。自然换羽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而且自然换羽的鸡群,因为换羽有先有后,恢复产蛋也有快有慢,整个鸡群难于出现产蛋高峰,这对进行集约化的饲养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缩短母鸡的换羽时间,提高鸡群的均匀度,常采用强制换羽技术。所谓的强制制羽,就是人为地给鸡施加一些应激因素,造成强制激,引起鸡体的器官和系统发生特有的形态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停止产蛋,体重下降,羽毛脱落和更换新羽,从而达到在短期内使鸡群停产、换羽,然后恢复产蛋,并提高蛋的品质,延长鸡利用期的目的。目前,强制换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种鸡与商品蛋鸡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正>秋冬季,随着气温降低,日照减少,鸡就要进行自然换羽。产蛋鸡经产1年后,也要休产换羽。这种自然换羽约需6个月左右的时间。为了避免休产换羽期的效益损失,养鸡户都是在产蛋1个周期结束后将产蛋鸡全部淘汰,继而再购进雏鸡进行第二周期的蛋鸡饲养,这其实并不是最经济实用的办法。最好是使育雏1次利用1个产蛋周期变为育雏1次利用2个产蛋周期,这样可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养禽生产实践中,为降低鸡(鸭)群的培育成本,减少饲料消耗,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笔者曾多次采用人工强制换羽法以缩短群体更换周期,取得了较好的换羽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报告如下,供同仁参考。1选准强制换羽的时机1.1当准备保留鸡(鸭)群体产蛋率达不到50%~60%或约有10%的鸡(鸭)开始自然换羽时,应考虑强制换羽。1.2当鸡(鸭)群由于受饲料更换、光照不足、疾病等各种应激因素造成产蛋量突然下降,数日未能回升时,可考虑强制换羽。1.3当地方性流行某些疾病,新的鸡(鸭)群培育将要承担风险或困难,而又需要群体更换时,可进行强制换羽。1…  相似文献   

5.
姜金兰 《畜禽业》2004,(10):19-20
强制换羽技术已在现代养禽业中被广泛运用,对蛋鸡实施强制换羽被认为具有如下意义:(1)恢复产蛋鸡体质;(2)改善蛋的品质;(3)提高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4)延长鸡的经济寿命;(5)提高养鸡经济效益。有资料表明,通过对蛋鸡实施强制换羽,商品蛋鸡可多饲养6~9个月。父母代种鸡也可延长利用6个月左右;而成活率提高20%,产蛋率提  相似文献   

6.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998年11月中旬石河子市郊一蛋鸡养殖场饲养的4000多只蛋鸡中部分出现了以缩颈、羽毛松乱、腹泻粪便发绿、斜颈为主要症状的鸡,于是建议采血作新城疫抗体监测,于11月18日该鸡场送血样20份,病死鸡10只到我站化验室。经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鸡新城疫,立即对全群鸡紧急预防接种2.5倍量Ⅰ系苗,病情基本得到控制。3d后鸡群中又出现了以眼部肿大、结痂、眼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病鸡,个别鸡还出现了眼单侧性失明,每天平均死亡40多只鸡,他们再次将病鸡送至我站化验室,经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绿脓杆菌感染,确诊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全群鸡胸部肌肉注射丁胺卡那,并在饮水中加入环丙沙星、VC,饲料中加入VA,4d后控制住了病情。 2 剖检病理变化   第一次送检的10只病死鸡,剖检可见腺胃乳头溃疡、严重出血,十二指肠粘膜有芝麻粒大小的出血点,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喉头、气管环出血,内有粘液,肝脏出血。第2次送检的12只病死鸡剖检可见眼睑肿大,眼内有大量蚕豆大小的干酪样渗出物,部分鸡角膜混浊增厚、脏器未见有任何变化。  相似文献   

7.
补硒过量引起硒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对硒元素的需要量很小,但对鸡的生长发育影响颇大,硒能维持机体细胞膜的完整功能;参与维持胰腺的完整性,对脂肪的乳化、吸收及维生素A、D、E、K的吸收都起重要作用;参与辅酶A、Q的合成,还是细胞色素的成份之一。若发现鸡或鸡群缺硒,就要给予补硒,补硒的措施很简单。可注射0.005%亚硒酸钠溶液(0.1%亚硒酸钠1ml加19ml灭菌水)每鸡1ml进行治疗,1次注射即可;或每天给予2mg?L亚硒酸钠溶液进行喂饮,7d1次,2次即见效。在鸡1~3日龄、20~23日龄、40~43日龄时以1~2mg?L的亚硒酸钠溶液饮水或拌料内服,连续饲喂3d,均可预防鸡缺硒症。同时在饲料…  相似文献   

8.
汤春华 《畜禽业》1999,(1):36-36
<正> 产蛋鸡在自然条件下经过一年左右的产蛋才发生换羽而休产,自然换羽一般需4个月左右,时间长,休产期需投人大量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在规模化养鸡场的生产实践中,鸡场工作者大多采用饥饿、加锌和激素等方法对鸡实行强制换羽,以缩短换羽时间,达到鸡群  相似文献   

9.
试验开始第一天早晨8点称重,到第七天早晨8点称重结束。实验组投喂2g/头乳菌宝,而对照组投喂1g/头四环素。连续饲喂6d。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增重了23.5%,对照组增重了18.6%,实验组猪每天比对照组多增重22g,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了4.9%;腹泻率比对照组下降了18.1%,1头猪的经济效益增加了2.4元.实验证明乳菌宝能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康坤  聂琴  李彪 《畜禽业》2015,(2):85
<正>试验选用36头5日龄荷斯坦杂交犊牛,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考察其对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试验分两个处理组即对照组和MOS组,各18头,MOS组MOS添加量为4g/头.d。试验犊牛为初乳饲喂结束后的5日龄犊牛,每天饲喂两次奶,奶温保持与身体温度一致。整个试验期饲喂计划如下:第3周前,全脂牛奶饲喂量为体重的1/10;第4周到第7周,饲喂量为体重的1/15;第八周为1/25。第4周到第7周脱脂牛奶饲  相似文献   

11.
1 发病情况 我于2000年4月中旬购回乌骨鸡300只笼养,其间依次接种马立克、肾传支、法氏囊两次、鸡痘、传支H52+新城疫Lasote、传喉、新城疫Ⅰ系.且每次免疫后第4d用百毒杀饮水一上午,同时喷雾消毒一次,下午或第5d天投喂预防药1~2d.预防药物有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氯霉素、SMZ等.每月还用通扬独霸拌料驱虫一个疗程.养至90日左右开始发病,并出现急性死亡.为减少各养殖户在本病上的损失,特将当时临床治疗记录整理,以供参考. 2 临床症状 全群饮食减少,饮欲增加,随后迅速萎顿,鸡冠苍白,羽毛蓬乱,剧烈下痢,迅速消瘦,偶有黄绿稀便,多为血红色血便,并迅速死亡. 3 剖检 前后剖检4只死鸡和2只活鸡.肝均明显肿大,质脆;肝表面有散在性坏死灶,形状为圆形黄白色,中央凹陷,边缘稍隆;两侧盲肠明显肿大,外观红褐色香肠样;肠壁明显增厚,出血;肠腔内多为黑红色血凝块,横切面为同心圆状.经镜检活病鸡肠内容物,检测出组织滴虫体. 4 治疗 4 1 预防措施每天及时清理鸡粪,修好鸡笼,以免粪便感染;定期驱虫,用左旋咪唑20mg/kg体重或伊维菌素效果较好. 4 2 治疗措施灭滴灵1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d;同时拌料喂服阿莫西林、痢特灵10mg/kg体重、VK3、VC、消炎利胆,2次/d,连用4d.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发病情况我镇一养鸡户饲养1000只草鸡,常规防疫一月后,部分鸡出现精神不振,甚至死亡现象,每天死亡1 ̄3只,5d仍不见好转,还有病情加重趋势。2临床症状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顿,缩颈,采食量明显下降。部分鸡鼻孔流出水样鼻液,后期转为浆液性分泌物,有时甩头、打喷嚏。  相似文献   

13.
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鲢于–18℃条件下冻藏10 d,流水解冻后再贮藏于–18℃条件下,5 d后解冻,共反复冷冻-解冻5次。在解冻1、3、5次后随机取3条鲢测定其解冻损失、蒸煮损失、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硫代巴比妥酸(TBA)值、L*值、b*值、盐溶性蛋白(SSP)含量、Ca2+-ATP酶活性、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感官值等指标,评价反复冷冻-解冻对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次冷冻-解冻时,硬度、咀嚼性、恢复性、盐溶性蛋白(SSP)含量和Ca2+-ATP酶活性与鲢初始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b*值和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解冻损失、L*值和TBA值在第3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上升(P<0.05);总巯基含量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显著下降(P<0.05);而蒸煮损失在冷冻-解冻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P>0.05);感官值在第5次冷冻-解冻时为47,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各指标变化表明,鲢品质会随着反复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下降,在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要防止温度波动,避免反复冻融对鲢品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四环素标记鱼类的效果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置100、150、250 mg/L浓度梯度的盐酸四环素(TCH)溶液和不同浸泡时间(18 h和24 h)对毒理实验常用对象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浸泡标记,通过观察TCH浸泡标记后30 d内斑马鱼耳石的标记效果以及浸泡后第1、3、9、15 d时鱼体内三种抗氧化酶(SOD、CAT、GSH-Px)的活性变化,综合分析其标记鱼类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在150 mg/L和250 mg/L浓度的TCH溶液中浸泡18 h或24 h,斑马鱼耳石标记率可达100%,且耳石上可见清晰的黄色标记轮纹。浸泡18 h时,中高浓度组(150 mg/L和250 mg/L)斑马鱼的抗氧化酶活性在浸泡后的第3 d显著增加。浸泡24 h时,各浓度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在第1 d显著升高,250 mg/L浓度组的SOD和GSH-Px活性分别在第1 d和第9 d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在第15 d时恢复为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100 mg/L和150 mg/L浓度的TCH浸泡液对斑马鱼的抗氧化酶活性起诱导作用,250 mg/L浓度的TCH溶液浸泡,对其抗氧化酶活性产生了短期的抑制作用并可能对机体产生可恢复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正>2005年9月,山东曲阜某养殖户,饲养2000只蛋鸡,其中1鸡舍内540只70日龄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量急剧下降,并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2d后开始零星死亡,每天死亡10~30只。  相似文献   

16.
日本鳗鲡人工催产后亲鱼恢复培养与再催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产后亲鱼的恢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后亲鱼的海水淡化、诱导开口以及亲鱼培育。对2种不同淡化方式的结果比较发现,日本鳗鲡亲鱼的海水淡化方式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较好,即每天换水1次,每次淡化量为总盐度的3%~4%,总淡化时间为1个月。淡化后的亲鱼存活率分别为:自然产卵的产后亲鱼达到100%,人工授精的产后亲鱼为86.3%,而难产的产后亲鱼则为81.5%。在各种开口驯养方式中,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驯养效果较好。诱导亲鱼开始摄食所需时间最短,为18d;摄食量也最大,达到平均体重的2.5%。从水蚯蚓逐步转为全人工饵料后,进行日常亲鱼培育。经18个月的恢复培养后,使产后亲鱼的平均体重雌鳗330g、雄鳗150g分别恢复到765g和470g。但2次繁殖的各项指标中,催熟率、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情况远远低于野生鳗,而催产率和幼苗存活率则略高于野生鳗,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蛋鸡人工换羽是我国部分地区常用的提升蛋鸡产蛋率和生产性能的方法。人工换羽是人为对鸡群强加应激因素,使机体的激素出现重新分配调节,从而完成换羽过程。换羽可以延长产蛋高峰时间,降低饲养成本,改善蛋壳质量,同时还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产蛋调整。但换羽过程对鸡群的应激很大,风险高,需要有专业技术支持,对动物福利也是个挑战。换羽技术有多种,目前主流的是短期多次换羽法,具有应激小、产蛋性能恢复快、产蛋高峰延长时间长、蛋壳质量改善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2002年4月上旬,河南安阳某养鸡户饲养的224日龄760只罗曼褐壳商品蛋鸡产蛋率突然从93%开始迅速下降,一周后降到65%。之后产蛋率逐日上升,第9d恢复至93%,鸡群产蛋量从下降到恢复共经过16d。期间鸡群采食、饮水、粪便正常,蛋重减少,蛋壳颜色、厚度无明显变化,鸡群无一死亡(详见表1)。表1鸡群产蛋下降情况表2诊断鸡群产蛋下降后新城疫、减蛋综合征、禽流感(H9)抗体监测无明显变化。产蛋恢复后第2d(4月19日)采血清,用鸡脑髓炎标准抗原作琼扩试验,结果为阳性。因鸡群未作过此病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5,(8)
<正>肉鸭饲养50~60 d时限制运动。饲料配方:玉米36%,豆饼10%,小麦20%,米糠18%,蚕蛹2%,麦麸10%,贝壳粉4%。另外,每吨饲料中加生长素500g。将饲料加水用手搓成直径1~1.5 cm、长3~4 cm的圆条。每天填喂3次。育肥1~3 d每次填喂3~4根圆条,4~8 d每次填喂4~6根,8 d以后  相似文献   

20.
张登辉 《畜禽业》2001,(8):40-40
为了探讨适合本地推广,简便易行的蛋用种鸡强制换羽方法,我们于2000年8月进行了此项试验,现报告如下: 1 强制换羽前的准备工作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从2000年8月17日开始,地点在本场2号蛋鸡舍. 1.2 调整重组鸡群 将78周龄、产蛋率50%的父母代依莎褐蛋鸡淘汰病、弱、残、过肥、过瘦的鸡只,挑选265只移位并笼.鸡舍窗户进行遮光处理,以便实施光照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