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防治效果及对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不同处理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喷雾1次,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最佳施药时间是小麦扬花30%~50%时,此时施药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控制效果达97.48%。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与病情指数、病粒率、籽粒麦角甾醇含量的相关性,对52个小麦品种(系)自然发病病情指数(以下简称病指)、病粒率、籽粒麦角甾醇含量和DO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籽粒DON含量与病粒率、麦角甾醇含量和病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P0.01)、0.792(P0.01)、0.512(P0.01);基于病指、病粒率和籽粒DON含量,可将52个小麦品种(系)大致聚类为7种不同抗感类型。可见,依据田间病指,尤其是病粒率,可预测籽粒DON含量情况;同时依据病指、病粒率和籽粒DON含量可初步判定不同品种(系)的抗感性类型,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的防效,分别检测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的室内毒力,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别检测、分析了6种杀菌剂施药1次和2次在麦穗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亚洲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度表现为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6种杀菌剂在麦穗中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咪鲜胺WP、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81 5、3.094 4、2.365 7、3.026 8、3.209 0和3.136 4 d,施药2次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044 7、3.332 4、2.529 7、3.397 8、3.300 7和3.179 6 d。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SC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85.96%和94.88%,DON防效分别为81.43%和88.91%。430 g·L-1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和50%咪鲜胺WP施药1次和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1.48%~73.62%和75.33%~86.15%,DON防效分别为53.88%~69.70%和60.09%~79.45%。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1嘧菌酯SC施药1次病指防效分别为63.76%和50.47%,DON防效分别为41.03%和-28.95%;施药2次病指防效分别为79.51%和61.10%,DON防效分别为52.75%和-18.08%。综上所述,氟唑菌酰羟胺对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最佳,而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和籽粒DON防效不突出,甚至增加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4.
5株土著真菌的纤维素降解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自江苏句容市瓦屋山竹林土壤的5株真菌纤维素降解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各菌株在CMC平板上均能较好地生长,而在CMC液体培养时仅TZ-4和TZ-15菌体干重较高;秸秆固态发酵后,TZ-4木聚糖酶活最高达355 U/g,TZ-15滤纸酶活最高达2.28 U/g,与里氏木霉相近,TZ-4和TZ-15的纤维素类物质分解能力较强,可作为功能性菌株应用于发酵床。  相似文献   
5.
类芽孢杆菌TX-4菌株对根结线虫的生防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类芽孢杆菌属TX-4菌株发酵提取液的不同浓度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和卵。结果表明,TX-4发酵液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线虫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J2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线虫卵的抑制率和J2幼虫的致死率,随着浸渍时间的加长和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加大。用高浓度(10倍稀释液)提取液浸泡根结线虫卵2 d,对卵的孵化抑制率达70.4%。应用不同浓度的TX-4菌株发酵提取液或TX-4菌株细胞悬浮液防治接种J2(1000头/盆)的盆栽试验表明,两种处理均显著(P<0.01)减少番茄根瘤指数和线虫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6.
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活体接菌法分别测定了啶酰菌胺(Boscalid)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室内毒力和对草莓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9803μg/mL,对草莓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颗粒剂1200倍液药后60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91.84%。  相似文献   
7.
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瑞莱特菌系中分离筛选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组建TZ和RES 2个复合菌系,利用2个复合菌系、瑞莱特菌系作为外加菌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研究3种菌系对小麦秸秆腐解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腐解剂,秸秆的腐解温度、粗纤维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相近;腐熟60 d后,未加菌剂的粗纤维及有机质含量最低分别为55.2%和86.7%,说明外加此3种腐解剂不能促进秸秆腐熟,秸秆腐熟主要依赖其自身含有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草莓相关拮抗细菌的多样性,以期筛选对草莓土传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土传病害重发田块的草莓健株根围分离得504株草莓根围细菌。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以草莓黄萎病菌、草莓疫霉和草莓枯萎病菌作指示病原真菌,筛选得24株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细菌。通过测定拮抗细菌的胞外酶活性(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确定拮抗细菌的拮抗机理。通过细菌16S r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ARDRA)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结果,阐明拮抗细菌种群结构。同时把分离得的拮抗细菌用于防治草莓黄萎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4个拮抗细菌的ARDRA图谱共有12种;结合菌株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得出,12个ARDRA类群分属于6个细菌属(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伯克氏菌、土壤杆菌、不动杆菌和食酸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伯克氏菌为优势种群。田间防治结果表明,菌株SB13对草莓黄萎病的田间防效达93.5%,菌株SB336和SB479的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9.
为拓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资源库,收集江苏省淮南和淮北麦区共69份小麦品种(系),在大田自然发病条件下调查赤霉病的发病情况,同时测定籽粒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并利用抗赤霉病基因Fhb1Fhb2Fhb5的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对供试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淮北麦区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发病程度明显高于淮南麦区品种(系);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中DON毒素含量与病情指数、病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携带单个或多个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和籽粒DON含量大都有所降低,其中扬大617可能同时携带3个抗性基因(Fhb1+Fhb2+Fhb5),其病穗率、病情指数及籽粒中DON含量均较低,可作为新的赤霉病抗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不同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诱导的影响及其抗性生理机制,为利用诱抗剂防控葡萄霜霉病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叶片喷雾施药方式研究2种诱抗剂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2种诱抗剂处理均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其中以β-1,3-葡寡糖10倍的防治效果最佳,病指防效达65.44%;与CK相比,β-1,3-葡寡糖10倍诱抗剂处理后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几丁质酶(CHI)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增强(P<0.05)。本研究说明葡萄经β-1,3-葡寡糖10倍液诱导后,提高了体内防御酶和抗病相关蛋白活性,进而诱导植株产生系统抗病性,β-1,3-葡寡糖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抗性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