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7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54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草莓生产中存在农药过量及不合理使用,易造成病虫害抗药性增强、果品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经近几年在江苏省句容市草莓产区示范推广总结出一套草莓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本技术模式的核心内容以"农业生态防治技术+理化诱杀害虫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结合低毒低残留化学防治为辅进行综合防治,具体包括合理密植、植株管理、控湿闷棚等农艺措施,颜色趋避、防虫网阻隔、色板和性诱剂诱杀等理化诱杀技术,释放天敌以及施用生物药剂等生物防治技术,并依据草莓生长生产规律制定出适期防控的生产管理方案.本技术模式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40%~50%,净收入为15000~20000元/667 m2,草莓优质果比例提高20%~30%,果品农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分别从技术目标、技术模式、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关键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生物修复技术、农艺措施与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杀技术、低残留风险农药使用技术以及精准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3.
四霉素与丙硫菌唑复配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四霉素、丙硫菌唑、氟吡菌酰胺和吡噻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对草莓炭疽病菌抑制中浓度最低,EC50仅为0.0366μg/mL,其次是四霉素,EC50为0.2975μg/mL,吡噻菌胺抑制中浓度最高,其EC50为1.8188μg/mL.在离体条件下开展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四霉素与丙硫菌唑的质量比为1:15时,EC50仅为0.0224μg/mL,增效系数(SR)值为1.73,确定四霉素与丙硫菌唑防治草莓炭疽病菌的最佳比例为1:15.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鲜食桃绿色提质增效生产,促进桃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针对江苏丘陵地区桃园生产管理实际,结合有关新技术成果,重点对休眠期、发芽-开花结果期、幼果期及新梢伸长期、果实膨大与成熟期、果实采收后-落叶期(养分储藏期)等生育时期的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江苏丘陵地区鲜食桃绿色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模式,包括确定技术目标、技术策略和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复配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的5种配比混剂对抗多菌灵玉蜀黍赤霉菌R-10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配比为1∶6、1∶3、1∶1、3∶1、6∶1的混剂,对R-10的EC50值分别为1.480 0、13.881 9、0.024 6、0.078 7、0.039 7、0.020 7、0.012 7、0.015 3、0.014 1μg/m L,5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508 8、2.454 1、2.952 8、1.941 2、1.936 2,且配比差异与增效作用间有量效负相关性。在1年2地的田间药效试验中,40%咪鲜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咪鲜胺、丙硫菌唑单剂及25%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250 g/hm2的防效,并且对小麦安全,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防治早春大棚草莓白粉病和二斑叶螨的适宜药剂及剂量,以大棚草莓红颜为试验材料,选用氟吡菌酰胺、醚菌酯和四氟醚唑3种白粉病防治药剂,选择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藜芦根茎提取物、阿维菌素+印楝素、阿维菌素+联苯肼酯4组二斑叶螨防治药剂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为氟吡菌酰胺,第2次药后第7d、10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90.95%、96.70%和89.50%,其次为四氟醚唑;防治二斑叶螨效果最好的为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组合,第2次药后的第3d和7d防效分别为96.86%和92.74%。  相似文献   
7.
黄麻链霉菌NF0919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麻链霉菌(Streptomyces corchorusii)NF0919菌株发酵液对草莓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抑菌率为效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NF0919菌株发酵用最佳的碳源、无机盐和氮源,在此基础之上,再通过正交试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NF0919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与发酵初始培养基相比,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培养基发酵液对草莓炭疽病菌的相对毒力效价提高了13.77倍。筛选得到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10.2%马铃薯淀粉、2.6%棉籽蛋白、0.1%CaCO3、0.05%K2HPO4、0.05%MgSO4。  相似文献   
8.
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8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达87.12%~91.13%,病指防效达90.18%~95.46%,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2010年大田示范结果显示:于抽穗扬花盛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69%和78.4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40%多·酮·福美双WP的防效,也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9.
52%阿维·杀虫单WP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结果表明:52%阿维·杀虫单WP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与持效性,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常规用量,其适宜用量为546~624 g/hm2.52%阿维·杀虫单WP对水稻生长安全,用药成本较低,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
实施草莓绿色品牌,提高草莓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江苏草莓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议采取政府扶持推动,改善生产条件,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培植龙头企业,坚持质量第一,加强源头控制,实行市场准入等措施,使绿色食品——草莓生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