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7篇
综合类   56篇
园艺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华癸中生根瘤菌共生基因exo56的克隆和功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Tn5-sacB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从Mesorhizobium huakuii 7653R的400个突变株中筛选获得1个共生缺失突变株HK56.使用热不对称交错PCR(TAIL-PCR)的方法从M.huakuii 7653R中克隆了exo56序列.exo56全长969 bp,编码322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Exo56与糖基转移酶2个家族的成员有很高的相似性,糖基转移酶为胞外多糖合成所必需.盆栽结果表明,ezc56基因突变株只能形成少量的不固氮根瘤.  相似文献   
52.
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北、天津和北京等地分离的16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供试菌,用交叉凝集反应比较研究了它们与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9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标准血清型菌株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J711,NJ16、NJ111和A212均属O#-1(2048)血清型。(2)菌株RT15、Two-7和93F41与供试标准血清型菌株的菌体抗原均不相同,命名为O#-9、O#-10和O#-(11)3种新的血清型。菌株6-1为自凝菌株,其血清型为O#-0。(3)交叉抗原吸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92X10、C333、RT10和2056同属O#-5血清型,并可进一步区分为O#-(5ab)、O#-(5bcd)、O#-(5def)和O#-(5fg)4个血清亚型。菌株HA10-1-3、HA12-1-12和2120分属O#-6血清型的O#-(6ab)、O#-(6bcd)和O#-(6de)3个血清亚型。(4)将2048等6个标准菌株重新命名为O#-1,O#-2,O#-3,O#-4,O#-7和O#-8血清型。  相似文献   
53.
土曲霉植酸酶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已报道的植酸酶基因phyA全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从土曲霉穴Aspergillusterreus雪总DNA中扩增到去除信号肽和内含子后约1.4kb的phyA基因编码区片段,对该片段进行了克隆与序列测定。进一步用该片段构建了pPIC9K-phyA分泌型表达载体,并转化毕赤酵母穴Pichiapastoris雪GS115。通过表达产物的酶活性检测和SDS-PAGE电泳分析,植酸酶在重组转化子中得到了有效分泌和高效表达。摇瓶诱导发酵132h后发酵液中植酸酶的活性可达167u·mL-1;表达产物在pH2.0~8.0均有活性,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54.
我国亚热带地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6S rDNA PCR-RELP、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16S-23S rDNA IGS PCRRELP技术,对分离自我国江苏盐城、浙江温州、湖北仙桃及重庆等亚热带地区的31株大豆快生型根瘤茵(fast-growing rhizobia)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16S rDNA PCR-RELP分析结...  相似文献   
55.
中国北方地区快生豇豆根瘤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自不同土壤中的豇豆(Vigna unguiculata)根瘤中分离、纯化并通过结瘤试验筛选出14株豇豆快生根瘤菌,将其和来自其他种属的6个参比菌株的耐盐性、耐酸碱性、天然抗药性、碳源与氮源利用和质粒图谱分析进行了系统比较,通过聚类分析得到供试菌株的数值分类树状图谱.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土壤中的豇豆快生根瘤菌具有较大的多样性.在77%的相似水平上,快生豇豆根瘤菌与参比菌株分为4个亚群,亚群中部分菌株的相似性与分离的土壤有关,而6株参比菌株则分别独立形成两个亚群.  相似文献   
56.
高固氮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的研制及其增氮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的基因文库和三亲本杂交,将增效因子DNA片段导入优良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携带来自快生菌增效因子DNA片段的工程菌株HN32,经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基因工程菌株HN32比出发菌株22-10平均增产6%,比对照平均增产13.2% ̄16.9%,相当于每公顷施75 ̄150kg尿素。1992 ̄1995年,在广西推广应用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HN322.16万hm^2  相似文献   
57.
采用Southern转移,放射性同位素分子杂交等研究手段,对本课题组构建的一株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HN32中的外源片段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实:该外源片段确系来源于Sinorhizobium fredii B52菌株,并且在受体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22—10菌株中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58.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接合子2210P仍带有转座子Tn5。  相似文献   
59.
三叶草、豌豆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类菌体繁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个原生质体分离和微室培养技术研究了三叶草、豌豆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根瘤中的分化和繁殖。结果表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体的分化和繁殖特性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类似,多个杆状类茵体包含在一个共同的类菌体周膜中,可区分出未成熟的细小杆状类菌体和成熟的杆状类菌体;其繁殖率在刚现瘤时<0.01%,到10周瘤龄时增加到40%以上。而三叶草和豌豆根瘤菌在根瘤中的分化过程是从小杆菌→未成熟细长杆状类菌体→成熟的棒状或Y状类菌体。在一般条件下,只有小杆菌才能繁殖,其繁殖率也随瘤龄而增加。在根瘤发育后期,少数成熟的三叶草和豌豆根瘤类菌体,在含水量较多时,可以转化为活跃运动的大杆菌,然后在分裂过程中逐次缩小并最终转变为正常的根瘤小杆菌;含水量较少时,大杆菌继续生长形成假丝状体,最后再断裂为大杆菌或停止生长。渗透压保护不是根瘤类菌体或小杆菌繁殖的必要条件,除对幼小根瘤的未成熟类菌体外,它妨碍成熟类菌体或小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60.
外源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碗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7653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突变株7653R+1。两种类型转移接合子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繁殖时,pJB5JI能稳定存在,但从它们在碗豆或紫云英上所结根瘤的分离物中,只有部分检测到pJB5JI。以转座子Tn5及苜蓿根瘤菌nod基因为探针,对未检测到pJB5JI质粒的根瘤分离物7653RA9及7653R+1Pa,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JB5J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