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碗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导入紫云英根瘤菌7653R及其消除了共生质粒的突变株7653R+1。两种类型转移接合子在人工合成培养基上繁殖时,pJB5JI能稳定存在,但从它们在碗豆或紫云英上所结根瘤的分离物中,只有部分检测到pJB5JI。以转座子Tn5及首蓿根瘤菌nod基因为探针,对未检测到pJB5JI质粒的根瘤分离物7653RA9及7653R+1Pa,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JB5JI质粒并没有全部丢失,很可能全部或部分整合到了受体紫云英根瘤菌的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2.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  相似文献   

3.
pMN53是以pMN2为载体克隆有菜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losarumbv.phaseoli)共生基因的R-prime质粒,将pMN53接合转移到快生型大豆根瘤菌(Rhizobiumfredii)B52,慢生型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japonicum)2210以及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huakuii)7653R后,分别考察了pMN53在3种转移接合子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由pMN53携带的卡那霉素抗性(Kmr)在3种供试菌株中都能稳定传代,但电泳分析都只能检测到载体质粒pMN2,载体上所携带的外源基因脱落。用Tn5为探针进行的斑点杂交,结果证明转移接合子2210P仍带有转座子Tn5。  相似文献   

4.
紫云英根瘤菌天然抗药性和质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同一稻田的紫云英根瘤上共分离到154株紫云英根瘤菌。将来自该田块10株紫云英的10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A;来自同一植株不同根瘤的40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B;来自植株两个根瘤的14株根瘤菌列为分析组C。对所有菌株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分析组39个不同抗药类群;分析组B分为22个抗药类群。同一根瘤的分离株其抗药性也存在差异。质粒检测显示所有菌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为1-5条;质粒分子量主要在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接受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共生性、固氮能力和根瘤结构的影响,以及质粒pJP4引入根瘤菌后的表达。结果表明,接受了外源质粒pJP4的根瘤菌保持了根瘤菌的共生性状、乙炔、还原酶活性,所形成的根瘤结构与亲本株没有明显差别;质粒pJP4引入根瘤菌后,2.4-D的降解功能未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6.
在pRK2073的辅助作用下,通过三亲本接合转移,将Tn5(sacB-luxAB)插入华癸根瘤菌7653R菌株基因组中。将3200个Tn5标记菌株影印到含有8%蔗糖的YMA平板,检测这些菌株的发光酶活性和新霉素抗性。共获得8个菌株,其选择标记消失。质粒检测发现其共生质粒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消除。结瘤实验证明,所有共生质粒部分缺失(有的缺失达1/3)的菌株依然结瘤。经用luxAB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8个菌株中有3个对应的标记菌株其Tn5插在共生质粒上。  相似文献   

7.
用Tn5标记带发光酶基因的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RK2073的辅助作用下,通过三亲本接合转移,将Tn5(sacB-luxAB)插入华癸根瘤菌7653R菌株基因组中。将3200个Tn5标记菌株影印到含有8%蔗糖的YMA平板,检测这些菌株的发光酶知性和新霉素抗性。共获得8个菌株,其选择标记消失。质粒检测发现其共生质粒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消除。结瘤实验证明,所有共生质粒部分缺失(有的缺失达1/3)的菌株依然结瘤。经用luxAB探针的分子杂交证实,  相似文献   

8.
对紫云英根瘤菌7653R基因文库的5个重组质粒,即pNR102,pNR103,pNR108、pNR203,pNR213进行各种内切酶的酶切分析。结果证实它们均含有1.7kb的EcoRⅠ-BglⅡ双酶切片段和1.9kb的EcoRⅠ-SacⅠ双酶切片段,而pNR213的外源片段最大,包含有其余质粒所具有的各种片段。以pNR108的外源片段作探针,进行DIG杂交,发现探针与其余4个重组质粒的外源片段有强  相似文献   

9.
利用IBV全长S1基因特异性引物,以纯化的3个标准株M41、H52、T和6个地方分离株(QD、ZZ、GZ、GJ、DL和YC)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扩增出预期大小约1.73kbcDNA片段,经BAMHI和HindⅢ酶切插入到质粒pUC18中,并在大肠杆菌JM83中实现了克隆。对6个分离株的S1基因PCR产物进行HaeⅢRFLP分析,表明QD、TJ属于M41基因型,ZZ和GZ与T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从华中农业大学的水稻田中采集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到62株华癸中生根瘤菌,对其中的57株进行了回接结瘤试验,供试菌株均能正常结瘤.并对其中的44株进行质粒检测,13株含3个质粒,21株含2个质粒,7株含1个质粒,3株不合质粒,质粒分子量范围约为174~510kb,为研究华癸中生根瘤菌内源性质粒的相互作用及其共生固氮效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紫云英种子浸提物诱导紫云英根瘤菌野生型菌株7653R产生结瘤因子(NodRh)。根毛卷曲试验表明,NodRh能诱导产生各种形式的根毛变形、卷曲和分枝,并且能诱导形成典型的“牧羊拐”状卷曲,与菌体正常侵染所引起的变化相同。同时发现,相对较高浓度的结瘤因子NodRh能抑制根的生长,形成粗短根。在制备紫云英根瘤菌接种剂的过程中,利用种子浸提物诱导产生结瘤因子,能显著提高根瘤菌的侵染结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纯化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离株病毒基因组RNA扩增出约1.7kb的IBVS1基因。将该扩增产物于HindⅢ和BamHⅠ位点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对重组质粒载体进行酶切分析,得到与S1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插入片断。经S1探针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插入片断为S1基因。利用该法筛选到4株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子。  相似文献   

13.
紫云英根瘤菌的质粒特征及内源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2个野生型紫云英根瘤菌菌株的质粒和抗性基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紫云英根瘤菌菌株都含有1-4个数量不等的质粒,其分子量变幅在18.5-300Kb之间。大部分野生型分离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的能力;其中抗庆大素和抗卡那霉素的能力超出一般快生型根瘤菌的许多倍。对菌株HR104的热处理消除试验结果表明,抗庆大霉素的因子与其中的一个巨型质粒(p104c)相关。用消除质粒p104c的突变株回接寄主植物仍能够形成有效根瘤,说明该质粒的存在与共生固氮过程无关。  相似文献   

14.
前人的研究已经指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可超越大豆族的范围,在豇豆和绿豆上结瘤,但不与三叶草、草木樨、紫云英、碗豆、菜豆和花生等豆科植物结瘤共生。为了全面了解湖北省土壤中分离的11个菌株的性能,继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固氮活性和竞争性能之后,又进了本项试验,兹简报如后。材料和方法11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由本校生物固氮研究室从湖北等地土壤中分离。紫云英根瘤菌、苜蓿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羽扇豆根瘤菌均由我校微生物专业菌种保藏室提供。花生根瘤菌97-1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碗豆根瘤菌NO300,菜豆根瘤菌NO3622-15由王长霖同志提供(引自英国洛桑试验站)。  相似文献   

15.
含有IBV S1基因的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含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olte株S1基因的重组质粒pUC18-S1.Holte和pUC18-S‘1.Holte为材料,分别构建了可表达IBV S1基因的昆虫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S1.Holte(含IBV先导序列),pSXIVVI^+X3/4-S1.Holte(IBV先导序列为融合短肽),pAcGHL-C-S1,Hol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共生根瘤菌种类和硒耐受能力。【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提取根瘤菌总DNA,进行16S r DNA扩增、克隆与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再将各菌株在不同浓度含硒平板上进行培养,以菌落变红为临界条件,筛选各菌株的硒耐受能力。【结果】(1)从高硒土壤上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根瘤菌菌株,从低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个根瘤菌菌株。(2)6个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属别,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低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高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曾家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3)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6μg/m L,曾家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为5μg/m L,低硒、高硒大豆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3μg/m L。【结论】在高硒自然环境(竹山、炼铁湾、渔塘坝、曾家)下生长的根瘤菌有较强耐硒能力,紫云英根瘤菌的耐硒能力高于大豆根瘤菌。  相似文献   

17.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病在0-40%。  相似文献   

18.
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总结了紫云英根瘤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这类根瘤菌的寄主范围较窄,早先根据互接种族概念将其定名为Rhizobium astragali。后来定名为Rhizobium huakuii。最近并入Mesorhizobium属,对大量菌株进行的16S和23SrDNAPCR-RFLP分析和代表菌株的部分16SrDNA碱基测序,揭示了7个不同基因型,表明这类菌具有遗传多样性。可以认为存在不同的种,它们都有质粒,数量1-5个,因菌株而异,可分为不同质粒型。共生基因常定位在最大的一个质粒上,即共生质粒,它们的结瘤基因具有独特结构。采用包括nodA,nodB。noC,nodD的苜蓿根瘤菌突变株进行基因互补,从紫云英根瘤蓖基因文库中获得了相应的转移接合子,这类结瘤基因的这种结构在7个基因型的菌株中都是一致的,说明结瘤基因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9.
用反转聚合酶链反应,从纯化的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离株病毒基因组RNA扩增出约1.7kb的IBV S1基因。将该扩增产物于HindⅢ和BamH I位点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对重组质粒载体进行酶切分析,得到与S1基因预期大小一致的插入片断。  相似文献   

20.
外源共生基因对紫云英根瘤菌共生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含紫云英根瘤菌共生基因的重组质粒pRaZ15及含苜蓿根瘤菌共生基因的重组质粒pRmSL26导入紫云英根瘤菌野生型菌株7653R,然后对3种转移接合子的共生固氮效率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测定。结果表明:转移接合子7653R(pJB5JI)的共生固氮能力较出发菌株7653R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出较高的竞争结瘤能力,转移接合子7653R(pRmSL26)在固氮酶活性、植物干重及结瘤数方面亦显著高于对照菌株7653R;转移接合子7653R(pRaZ15)虽然在固氮酶活性及植物干重方面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但结瘤数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