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摸清广西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预防及控制猪寄生虫病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直接涂片法、沉淀法、尼龙筛淘洗法、卢氏碘液染色法、蔗糖溶液漂浮法等对广西12个市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群共3021份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西猪群感染的肠道寄生虫主要有猪球虫、小袋纤毛虫、线虫和隐孢子虫,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的感染虽然比较普遍,但感染强度均较低,属于正常带虫现象。广西规模化猪场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类圆线虫(2.26%),其次是鞭虫(0.98%)和蛔虫(0.81%),食道口线虫最低(0.58%);在广西散养户猪群中,线虫感染率最高的是蛔虫和鞭虫,均为8.19%,最低是食道口线虫(4.56%)。0~6月龄猪群中各种线虫的感染率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6月龄以后,线虫感染率在规模化场猪趋于平缓,散养户猪群则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猪群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线虫的优势虫种是猪蛔虫和鞭虫,即广西当前甚至未来几年内,猪群需要重点防范的体内寄生线虫仍是蛔虫和鞭虫。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从来自黑龙江及广州地区的泥鳅中分离到10条颚口线虫幼虫,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对虫体的ITS2与CO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系统发育分析以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0条颚口线虫幼虫头球均有3环小钩,其形态学特征与日本颚口线虫(Gnathostoma nipponicum)第3期幼虫相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登录的日本颚口线虫ITS2和CO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邻位连接法构建的50%一致树也均与日本颚口线虫处于同一分支。表明从黑龙江及广州地区泥鳅中分离的颚口线虫幼虫为日本颚口线虫幼虫,首次证明了中国存在日本颚口线虫。  相似文献   
23.
从健康沼泽型水牛静脉无菌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用刀豆素A(ConA)诱导培养3,8和12 h后,提取细胞总RNA,以Oligo(dT)18为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根据牛的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绵羊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水牛IL-18和TNF-α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试验中所克隆到的IL-18和TNF-α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602 bp和715 bp,与GenBank所登录的水牛IL-18和TNF-α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1%和9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0%和98.7%。表明成功从水牛外周血中克隆到了水牛IL-18和TNF-α基因。  相似文献   
24.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5.
牛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P)寄生在动物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不断有猪、牛、羊、兔发病的报道,家畜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暴发流行,已引起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最近我们遇到牛群中发生此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由鮰爱德华氏细菌引起的肠败血症(ESC,又称爱德华氏病)是影响斑点叉尾鮰养殖最大的疾病。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本研究以NCBI公布的妇爱德华氏细菌eip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037441)为模板序列,设计种特异性诊断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斑点又尾鮰肠败血症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发病斑点叉尾鮰脑、肝、脾和肾组织中检测到妇爱德华氏菌,检测的最低量为21个细菌;同时,该诊断方法与Ⅰ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拄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孤菌、豚鼠气单胞菌及海豚链球菌等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又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7.
毛尾线虫是引起黑山羊感染的主要寄生虫,为调查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感染情况,文章对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黑山羊体内若干种毛尾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黑山羊体内存在5种毛尾线虫,并检获5条交合刺鞘发育不完全的毛尾属线虫雄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黑山羊毛尾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酵母重组分泌表达的罗非鱼HSP70与海豚链球菌抗原在体外非共价结合形成HSP70 -抗原复合物,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研究HSP70对罗非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Hsp70在体外能够与海豚链球菌菌体、胞外分泌物(ECP)结合形成HSP70-抗原复合物.tHsp70(10 μg/m...  相似文献   
29.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亚热带,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天然草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8%[1]。近年来,全区大力发展饲养本地小型草食兽——黑山羊,现已初见成效。众所周知,蠕虫病危害黑山羊的生长发育,降低经济效益,因此了解黑山羊蠕虫病的流行种类是合理防治该病的基础。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预防兽医教研室将兽医寄生虫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以本地黑山羊为蠕虫学完全解剖法  相似文献   
30.
本实验应用简单异尖线虫幼虫制备的全虫抗原及分泌-代谢抗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异尖线虫病人血清及人工感染实验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在7份病人阳性血清及重复经口感染异尖线虫幼虫的大鼠血清中,均查出识别P46蛋白成分的特异抗体。而在25份蠕虫病人血清中(包括蛔虫病、犬弓蛔虫病、丝虫病、旋毛虫病、肝片吸虫病等)未出现此特异抗体。P46抗原成分显然是异尖线虫病的特异抗原成分。免疫印迹法用来诊断慢性异尖线虫病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