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选用20头年龄相近,体况良好的成年雄性林麝。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0,5,10,15 g/d)对林麝体重和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脂肪对林麝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对林麝日粮粗蛋白、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磷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10 g/d组日粮粗脂肪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5 g/d组和15 g/d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林麝日粮过瘤胃脂肪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g/d。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PA)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致病和耐药机制,为林麝PA感染化脓性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将病原菌分离纯化后,依次进行生化试验、16S rRNA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群体进化和物种分型分析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分离自林麝化脓肺脏的1株疑似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与PA相符,命名为FMDP001。药敏试验显示其对阿莫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多粘菌素B和林可霉素耐药;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4×10~5 CFU/mL。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该菌基因组大小为6 955 100 bp,序列类型为ST1249,与B136-33株同源性最高,且两菌株基因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值达98.93%;全基因组中共有357个序列编码FMDP001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根据功能分为黏附、铁摄取、胞外毒性蛋白和调控系统;84个序列编码耐药基因,其中多药耐药外排泵为主要成分。【结论】从林麝化脓肺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性较强的PA,并获得ST1249型林麝源PA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显示该菌携带大量药物外排泵及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哌拉西林等可作为该类型PA感染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林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新LysR家族转录因子kp05372的功能,采用PCR方法扩增林麝源肺炎克雷伯氏菌新LysR家族转录因子kp05372基因,连接T载体进行克隆,双酶切后连接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然后对其最佳表达时间、温度、IPTG浓度进行筛选,利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得到约53.2 ku的融合蛋白,与预期大小一致。本研究成功构建kp05372基因表达载体,并筛选出最佳表达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结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了解圈养林麝仔麝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仔麝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2014年7―11月,逐月采集四川某林麝养殖场71只1~5月龄的仔麝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麦氏虫卵计数量法和贝尔曼氏法进行检测,观察仔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动态。结果表明:1~5月龄仔麝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球虫(Eimeria sp.)32.67%、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p.)24.79%、肺线虫(网尾属Dictyocaulus sp.)25.92%、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p.)2.54%、鞭虫(毛首属Trichuris sp.)0.56%。说明危害1~5月龄仔麝的主要寄生虫是球虫、类圆线虫和肺线虫。  相似文献   
5.
林麝常见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胃肠炎1.1 病因 本病多因饲料变化或更换太快、或喂霉烂变质饲料、或继发于某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而引起的一种林麝消化道疾病。多发生于仔麝。1.2 症状 病麝食欲减退、渴欲增加 ,拉稀 ,便呈粥样或水样 ,恶臭 ,常附有粘液、血液或泡沫。肛门常被排出的粪便污染。病麝精神  相似文献   
6.
林麝常见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银才 《农技服务》2004,(10):41-43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橘红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其常见病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岩 《森林与人类》2004,24(10):36-37
进入陕西境内几天来,头一次看到了蓝天和太阳。就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乘坐越野吉普车盘上了2500多米高的紫柏山顶,在领略秦岭险峻时,对秦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紫柏山盘紫柏山须先经过陕西省留侯镇,因此处建有张良庙,而张良官封留候,小镇故而得名。紫柏山就位于张良庙的后面。吉普  相似文献   
8.
林莉  张浩 《广西林业》2021,(3):35-36
日前,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收集整理野生动物红外相机信息时,惊喜地发现,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濒危珍稀动物——林麝。这是保护区将历史上有分布记录的“神秘客”首次摄入镜头。林麝生性胆小、性情孤独、警觉机敏,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生活。  相似文献   
9.
圈养林麝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适合圈养林麝Moschus berezorskii的生长曲线模型。【方法】采用Logistic、Gompertz、Log-modified、Log-logistic、Gauss、幂函数曲线、二次曲线、指数函数、双曲线、负指数函数模型对圈养林麝体重、肩高和体长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并将实际观测值与拟合值进行验证。【结果】幂函数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圈养林麝体重、肩高和体长的生长过程,其拟合方程分别为y=2.237 2x0.388114(R2=0.992 6),y=28.380 2x0.159911(R2=0.987 5)和y=48.159 5x0.164618(R2=0.961 3)。【结论】圈养林麝生长发育不符合"S型"曲线的生长规律,而是更接近幂函数型。  相似文献   
10.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 灌木 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