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122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215篇
  111篇
综合类   449篇
农作物   17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山溪  秦文斌  戴忠良 《蔬菜》2023,5(5):69-71
为筛选出江苏省及其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适宜机械化移栽的甘蓝品种,通过对7个甘蓝材料进行宜机移栽对比试验,对各参试材料的秧苗形态特征、机械移栽情况、移栽后甘蓝产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07、2232和2233品种秧苗的苗高和苗冠直径适中,定植时根覆盖优良率均达到80%以上,根覆盖差率均低于6%;圆球甘蓝品种2233的单球质量比较大(1.40 kg),667 m2产量水平较高(3 994.2 kg),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扁球甘蓝品种2207的单球质量也较大(1.56 kg),667 m2产量达到4 520.9 kg,均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32.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时效性偏差和多元推广主体联系不紧密,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机插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基础,构建"一站两主体三中心四协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统筹技术、资金、人才和利益等因素,缩短了技术研发、传输和应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3.
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材料,塑料软盘育秧,进行落谷密度和施肥量二因素试验,并将各处理秧苗分3期插入大田,实收产量,测定其构成。主要结果如下:(1)3试验因素对苗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秧龄>施肥量>落谷密度。(2)秧龄由16 d延至21 d,即使较密的落谷密度、少量施肥(处理编码M1、M2)或较稀的落谷密度、多量施肥(编码X3),均表现减产趋势,故适龄早栽至关重要。(3)秧龄21 d秧苗的发根力和茎鞘淀粉含量等指标均优于秧龄16 d的(差异显著),但因大田苗数和穗数减少,稻谷产量显著下降。可见机插秧的壮苗指标因秧龄而异。(4)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效应的通径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1.1112),每穗粒数次之(通径系数为0.6517)。说明机插稻以争穗数为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34.
肚倍是提取单宁酸、没食子酸的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湖北省每年肚倍的产量均占全国肚倍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故称湖北为肚倍之乡。但是,在湖北省肚倍生产多集中于竹山、竹溪、房县等县市的山区内。根据产地倍农的经验及科研人员长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发展肚倍生产除营造倍林、扩...  相似文献   
135.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igh grain yield in single seedling machine-transplanted hybrid rice under dense planting condition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done in Yong'an Town, Hunan Province, China in 2015 and 2016. Two hybrid rice cultivars were grown under single seedling machine transplanting (SMT) and conventional machine transplanting (CMT) at a high planting density in each year. Grain yield and yield attribu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SMT and CMT. Averaged across cultivars and years, grain yield was 12% higher under SMT than under CMT. Plant height, basal stem width, and shoot and root dry weights were higher in seedlings for SMT than those for CMT. SMT had less maximum tiller number per m2 and consequently less panicle number per m2 than did CMT. Branch number per panicle, especially the secondary branch number per panicle, and spikelet number per cm of panicle length were more under SMT than under CMT, which resulted in more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under SMT than under CMT. SMT had higher or equal spikelet filling percentage than did CMT. The difference in grain weight between SMT and CMT was relatively small and inconsistent cross years. SMT had higher or equal total biomass and harvest index than did CMT. Dry weight per stem under SMT was heavier than that under CMT. Larger leaf area per stem was partly responsible for the heavier dry weight per stem under SMT than under CM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improvement in seedling quality, panicle size, and dry weight per stem are critical to the high grain yield in single seedling machine-transplanted hybrid rice under dense plan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6.
为实现铺膜插秧种植方式的有机水稻全程绿色无污染化作业,解决地膜两侧单行内杂草难以根除的问题,根据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针对铺膜插秧后除草作业的3SCJ-1型单行水田除草机。阐述了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除草部件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建立了除草部件、机架与仿形浮漂整体的力学模型,推导出除草机的驱动扭矩。以机器前进速度和除草深度为试验影响因素,除草率作为评价指标,对除草性能进行单因素田间试验,并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机器前进速度从0.3 m/s增大至0.6 m/s时,除草率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前进速度为0.45 m/s时,除草率达到最大值(78.52%);当除草深度从50 mm增大至110 mm时,除草率持续增大,但考虑到除草机的功耗,最佳除草深度取为50~100 mm,在除草深度为100 mm时,除草率为79.26%。除草机平均除草率为78.02%,满足铺膜插秧种植方式水田除草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7.
安徽省不同区域油菜对氮肥一次性施用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油菜氮肥一次性施用条件下,不同油菜产区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及其在不同栽培方式上的差异,为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依据。2010~2011年度在安徽省江淮和沿江油菜主产区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不同氮肥施用方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氮肥180 kg/hm2的条件下,相同施肥方式时移栽油菜较直播油菜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氮素积累。扣除移栽劳动力成本后,直播油菜在江淮地区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沿江地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效益接近。在江淮地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均以氮肥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直播油菜条施)的方式获得最高产量、最大氮积累量和最优氮肥利用效率;在沿江地区则是氮肥撒施后翻耕和氮肥集中施用两种施肥方式。因此,相同施肥方式下,直播油菜虽产量较移栽油菜低,但经济效益却没有明显下降,是油菜轻简化生产的发展方向。氮肥集中施用是江淮地区的最优施肥方式,氮肥撒施后翻耕和氮肥集中施用是沿江地区的较佳选择,但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时仍需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8.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施除草剂的目标,将化感材料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取得对稻田杂草有效控制的效果,田间采用再裂区试验法研究了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两个水稻化感材料和非化感材料五山丝苗在不同水分管理、移栽密度和除草剂不同用量下,对水稻产量和田间杂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早季稻田还是晚季稻田,施用常规除草剂量的小区杂草生物量均为0,施用常规剂量50%除草剂且仅在孕穗期晒田的小区和常规密度小区有少量杂草发生。不施除草剂的水稻材料小区杂草生物量依次为化感稻3号N两优201五山丝苗。移栽后75 d,不施除草剂的小区相同水稻材料孕穗期不晒田比晒田处理、高密度比常规密度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小。早季稻田不晒田和高密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晚季稻田则相反。化感材料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在田间的抑草效果较五山丝苗要好。在水稻生产中,水稻化感材料结合农艺措施,可以实现水稻不减产,田间杂草得到有效控制,除草剂量减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该研究旨在建立大果黑果枸杞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大果黑果枸杞嫩茎作为外植体,以 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大果黑果枸杞组培苗初代、继代以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适合大果黑果枸杞初代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 MS+ZT 0.2 mg/L+IBA 0.01 mg/L,在此培养基上,腋芽的生长状况良好,萌芽率高达88.73%,且玻璃化的情况很少;同样, ZT对组培苗增殖培养的效果要优于6-BA,适合组培苗增殖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MS+ZT 0.15 mg/L+ IBA 0.01 mg/L,在此培养基上,组培苗的生长速度快,其增殖倍数可达5.83倍,组培苗基本没有玻璃化现象,且苗生长健壮;适合组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 MS+IBA1.0 mg/L,生根率可达100%。[结论]适合大果黑果枸杞组培苗炼苗移栽的基质配比为腐殖土∶珍珠岩=1∶1,在此基质中培养的苗木均长势良好,成活率高达92.37%。[结论]该研究为大果黑果枸杞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0.
筛选多倍体金线莲一次性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并探讨不同基质对移栽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1.0 mg·L-16-BA+1.5 mg·L-1NAA+150 g·L-1土豆+3%蔗糖+0.65%琼脂+0.15%活性炭为最佳一次性成苗培养基配方;经120 d培养即可获得生长、生根同步完成的组培瓶苗,具有长势一致(株高5~7 cm),茎节多且粗(茎粗1.19 cm),根系发达(每株2~3条根)等优势;最佳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碎松树皮=1∶1(体积比),移栽苗成活率(92%)最高,长势最好,植株增高(1.53 cm)、增重(0.43 g)均达到最大,折干率(13.31%)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