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5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1篇
  53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159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用脱落酸和玉米素及二者的混合溶液 (脱落酸 /玉米素 =2× 10 - 4mol.L- 1/ 10 - 4mol.L- 1)处理小麦幼苗及离体的叶片 ,脱落酸可提高叶片中蛋白质水解酶活性 ,玉米素则抑制蛋白质水解酶活性的上升。混合激素溶液倾向于玉米素对蛋白质水解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The main goal of gene transfer into cott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sect-resistant varieties. The stakes are important since cotton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s uses almost 24% of the world's chemical insecticides market, which is not without conseq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first approach was to introduce and express in the cotton genome, genes from the bacterium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which produces entomopathogenic toxin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icient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the first step. The expression of B.t. genes was studied and synthetic genes more adapted to a plant genome have been constructed. Studies on their expression in cotton is underway. The second focus was to develop strategies that would minimize the risks of inducing insect resistance. The main approach is to associate several genes coding for entomopathogenic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action. Genes encoding protease inhibitors were chosen. One possibility is to associate a B.t. gene and a gene encoding a protease inhibitor. Several protease inhibitors were tested in artificial diets on major pests of cotton. The corresponding gen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cotton genome. These various orientations of the research program will be present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4.
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分别在各自最适条件下对羊骨进行酶解,以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藤黄球菌为供试菌种,以抑菌性为指标,对7种酶作用下所得酶解产物的抑菌性进行评定,以选出水解最佳用酶。结果表明,在各自最适条件下,胃蛋白酶酶解产物(pH值为3.0,37℃,底物质量浓度0.2kg/L,酶添加浓度2000U/g,作用时间6h)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5.
国内外对谷朊粉的酶法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蛋白酶水解谷朊粉,而多种蛋白酶水解谷朊粉的比较研究较少。为拓宽谷朊粉的应用范围,针对谷朊粉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研究。选择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分别对谷朊粉进行提高乳化性能的比较研究。在蛋白酶最适水解条件下,比较谷朊粉的水解度与水解时间、乳化性能的关系,筛选出风味酶为谷朊粉最佳水解蛋白酶。  相似文献   
36.
采用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对重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062-15-4-CDEP-1产生目标产物类枯草杆菌蛋白酶CDEP-1的影响,并通过摇瓶发酵和30 L发酵罐发酵对其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2.0%玉米粉,1.0%麦麸,0.25%豆粕粉,0.4%NaNO3,0.1%MgSO4·7H2O.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对数生长期,随着菌体生物量的增加,CDEP-1产量上升,二者呈一定的平行关系;当菌体生长到稳定期,CDEP-1产量继续上升,并达到产酶高峰;此后,随着菌体生长的衰退,CDEP-1产量出现快速下降趋势.扩大培养时,30 L发酵罐中60 h产酶量最高,比摇瓶培养(168 h)缩短了108 h,单位体积的产酶量比摇瓶培养提高80%.结果对研究和利用该球孢白僵菌重组菌株的代谢产物,提高真菌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酶法提取芦笋皮中高活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芦笋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制备高活性膳食纤维。试验结果表明:用0.54%的脂肪酶(100 U/mg)、0.80%的淀粉酶(25 U/mg)和0.80%的糖化酶(20 U/mg)、1.20%的蛋白酶(100 U/mg)可提取出高活性的膳食纤维。所得膳食纤维纯度高,总膳食纤维含量达83.08%,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17.02%,不溶性膳食纤维66.06%。而且生理活性好,持水性和溶胀性分别为886%和4.5 mL/g。  相似文献   
38.
观察了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的条件及其水解度对合成类蛋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大米蛋白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60℃和60℃,最适起始pH值分别为10.0、11.0和1.0,底物浓度分别为7%、5%和5%,E/S为1%、3%和7%,水解时间为4 h;该条件下,3种酶水解大米蛋白的水解度分别为54.0%、71.4%和57.3%,氮收率分别为56.3%、73.8%和58.1%;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产物中肽类组分变化小,而碱性蛋白酶水解产物中小分子的组分显著增加;大米蛋白水解产物的水解度对类蛋白反应的产率有显著影响,以胃蛋白酶为类蛋白合成酶时,大米蛋白的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度分别在54.0%、71.4%和69.1%时,合成类蛋白的产率最高,分别为2.6%、17.5%和15.2%。  相似文献   
39.
枯草芽孢杆菌B1⑥菌株产蛋白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酿造、纺织以及洗涤剂等行业,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室从酱香酒高温大曲中分离到1株产酱香兼性嗜热枯草芽孢杆菌B1⑥,该菌株可用来生产优异的具有浓郁酱香风味的食品。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蛋白酶与食品酱香风味的产生具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提取的蛋白酶可发酵生产出酱香风味的食品,因而该菌株产生的蛋白酶在食品开发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液体发酵一直是微生物生产酶类的主要方法,然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受到pH、温度、溶解氧等一系列外界条件的影响,不同的菌株其发酵条件有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发酵条件对于蛋白酶的生产是非常必要的。为此,笔者测定了碳源、氮源、pH值、温度、接种量、种龄、溶氧量等条件对该菌株液体发酵产蛋白酶的影响,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以期为蛋白酶的液体发酵生产和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及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实验共设5组不同投喂频率:0.5、1、2、3和4次/d,每组3个重复,每次饱食投喂。隔20d取样检验一次,试验周期60d。研究发现:21~60d瓦氏黄颡鱼幼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3次/d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力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瓦氏黄颡鱼幼鱼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最适投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