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7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0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鹿茸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鹿茸的化学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脂类、多肽类、多糖类、多胺类和无机元素)及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两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对鹿茸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鹿茸粉对肝损伤小鼠肝脏蛋白合成贮备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CCl4及APAP肝损伤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鹿茸粉,7d后检测其血清TP和ALB含量。结果表明,鹿茸粉能明显提高CCl4及APAP肝损伤小鼠血清TP和ALB的含量,调节蛋白质代谢,改善肝脏的合成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43.
以鹿茸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MSAP)和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性扩增多态性(F-MSAP)方法对鹿茸干细胞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结果表明:MSAP方法共检测到387个位点,F-MSAP方法共检测出1 524个位点。2种方法所得结果中均发现Ⅰ型条带数最多,Ⅲ型条带数最少。与MSAP方法比较,F-MSAP方法在数据分析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安全、高效、高通量、自动化等特点,更适用于检测鹿茸干细胞基因组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塔里木马鹿单倍型特性及其与产茸性状的关系,以马鹿Y染色体上的ZFY基因为候选基因,以塔里木马鹿为试验群体,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利用Y染色体ZFY基因片段对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共定义了4个单倍型,单倍型Z1、Z2为优势单倍型,利用SAS9.3软件分析单倍型与产茸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FY基因对产茸性状有一定的影响(P0.2),其中单倍型2和单倍型3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5.
The relatively low solu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P) from indigenous phosphate rock could be enhanced by legumes in the acid soils of humid forest agroecosystems. Crotalaria micans L. was grown in a screenhouse without P or with P from triple superphosphate (TSP) and Malian Tilemsi Rock P. The P response of 20 cover crops was field‐evaluated using TSP and Rock P.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fertilized cover crops were followed by upland rice without mineral N or P application. Mean rice grain yield and agronomic residual P‐use efficiency were similar for both P sources. In the field, 1‐year fallow treatment of Canavalia ensiformis (velvet bean) supplied with Mali Rock P gave the highest rice grain yield of 3.1 Mg ha?1, more than 180% that of 2‐year continuous unfertilized rice (cv. ‘WAB 56‐50’). Among continuous rice plots, ‘NERICA 2’ (interspecific rice) supplied with Rock P produced the highest yield (2.0 Mg ha?1), suggesting that ‘NERICA 2’ might have greater potential to solubilize rock P.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combined with an appropriate legume, indigenous rock‐P can release sufficient P to meet the P requirement of the legume and a following upland rice crop in rotation.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生茸期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范围,将20只2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A、B、C、D共4组,每组5只。A组饲喂不添加铜的全价颗粒料,B、C、D组在全价颗粒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40、8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结果:梅花鹿生茸期日粮加铜,改善了营养物质消化率,除干物质外,对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变化趋势40 mg/kg时发生改变;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添加铜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其中对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影响最为显著(P<0.05),当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其活性达到最大值;梅花鹿日粮加铜,对血清及毛中铜含量影响显著(P<0.05);梅花鹿鹿茸产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茸产量达到最大值;梅花鹿鹿茸氨基酸含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而增加,鹿茸含铜量随铜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状态。综合各项指标,梅花鹿生茸期日粮铜的适宜添加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47.
选取10支东北梅花鹿茸,分别从顶部、上部、中部和基部分腊片、粉片、血片和骨片部位进行取样,对各部位的多糖与无机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部位间多糖与无机元素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从腊片到骨片部位,多糖、钾和钠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钙、磷、镁的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微量元素铜、锌、铁和锰的质量分数离散性大,无规律性。多糖与钾、钠、钙、磷和、镁质量分数变化的规律性可以作为评价东北梅花鹿茸的内在指标。  相似文献   
48.
【研究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生长30d的鹿茸体外培养不同代数梅花鹿鹿茸生长中心干细胞(鹿茸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生长30d的鹿茸的梅花鹿鹿茸干细胞.将第2代、5代、8代鹿茸干细胞经含有不同浓度的IGF1(0,1,3,和10nM)作用后,在培养24h后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法检测每分钟衰变数(DPM)值;【结果】取材于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全部IGF1处理组(1,3,10nM)都显著高于对照组(0nM)(p〈0.01)。3个不同浓度IGFI处理组的平均值和最高值都是离体培养2代的细胞最低(分别为2987和3743DPM/mg蛋白),而培养5代的细胞最高(分别为10320和12180DPM/mg蛋白).第8代的细胞又开始下降(分别为8754和11568 DPM/mg蛋白);【结论】IGF1能够促进鹿茸干细胞分裂增殖,生长30d鹿茸的干细胞在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的鹿茸干细胞对IGF1刺激的敏感度不同。  相似文献   
49.
为达到更好的锯茸止血效果,对梅花鹿锯茸时出血特点及锯茸止血药物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收取初角茸时呈渗出状出血;收取二杠茸时呈线状出血;收取三杈茸和畸型茸时呈喷射状出血,并且有节律地进行搏动。出血量随着鹿茸的产量和茸根围度的增加而增多,但是当收取茸根围度为(20.3±0.6)cm的畸型茸时却不存在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同一茸型不同年龄的鹿,因茸重、茸根围度的不同出血亦有差别。根据鹿茸的组织结构、生长规律和梅花鹿生理特点,选用由中药组成的外用锯茸止血药方剂,通过锯茸止血试验,结果表明,该锯茸止血药无刺激性,止血快,抗感染能力强,创面愈合良好,对再生茸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0.
结果表明 ,鹿茸醇提物组 (即实验组 )小白鼠红细胞的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为( 1 3 5± 0 2 ) %,对照组为 ( 1 0 1± 0 1 ) %,两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试验组小白鼠红细胞的免疫复合物酵母菌花环率为 1 1 3± 0 2 %,对照组为 1 6 3± 0 3%,两组相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这一试验结果提示 ,鹿茸醇提物可增强由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即鹿茸醇提物对于环磷酰胺对机体的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