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从鱿鱼墨中精制黑色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以鱿鱼墨为原料从中提取,精制黑色素的工艺。具体路线为:原料鱿鱼墨经水洗,酸洗,浓酸水解去除绝大多数杂质后,添加二甲亚砜(DMSO)使黑色素完全溶解,然后,加入丙酮改变溶液极性,减小黑色素的溶解度,从而使黑色素再次析出,经三次重结晶,以达到精制目的。在此基础上,测定了鱿鱼墨黑色素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制,精制所得黑色素呈黑褐色,不溶于水及通常的有机溶剂,但可溶于碱,浓硫酸,二甲亚砜等,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初步表明鱿鱼墨黑色素是以吲哚结构为主体的异聚物。  相似文献   
112.
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提取溶剂及其浓度、提取温度和有无氮气保护及提取时间对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提取的山杏种皮黑色素与人工合成的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黑色素适宜于用0.5mol/L NaOH在60℃下提取2次,每次12 h,提取宜在氮气下进行,以防止黑色素的过度氧化。在该工艺条件下,经过酸水解和进一步有机溶剂洗涤及反复沉淀纯化以后,可从5 g山杏种皮中得到黑色素237 mg,得率为4.73%;山杏种皮黑色素中总多酚含量较高,约为262 mg/g。山杏种皮黑色素与合成多巴黑色素的理化性质非常相似,不溶于水和常见的有机溶剂,在1 mol/L KOH溶液中完全溶解,pH小于3时发生沉淀,可被KMnO4、K2Cr2O7、NaClO和H2O2氧化漂白,多酚定性反应呈阳性;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吸收峰,红外光谱中在3 400 cm-1附近和1 650~1 620cm-1各有一个强的吸收带。  相似文献   
113.
摘要鸟贡一号(商品名为上农黑籼)引种及其利用课题已于1989年9月通过局级技术鉴定,是上海地区首次种植黑稻籼型类型成功的品种,为了开发利用黑稻,本文就鸟贡一号的米粒外观、碾米品质、蒸煮和食用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取得了定量数值。发现乌贡一号的含铁量较高,维生素B_1、B_2,以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都明显高于一般白米。为开发利用黑米食品,提供了原料的内含物营养指标和煮食方法的可靠依据,为黑米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4.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是从杭州市陈置多年的黑茶"伏砖"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属阿姆斯特丹菌种,但经多年自然诱变及分离纯化,其形态特征有别于国内现有菌种。通过发酵发现,在不同于黑茶的培养基上同样产生黑色素,且其代谢产物对立枯病菌和纹枯病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新特点,该菌应属于阿姆斯特丹散囊菌亚种。  相似文献   
115.
采用MTT法测定大蒜提取物、二胜肽和六胜肽3种物质对B16F10细胞活力的影响,且在非毒剂量下,分别评价此3种物质对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和细胞形态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大蒜提取物、二胜肽和六胜肽组合物中各组分的用量,检测组合物对B16F10细胞黑色素生成抑制率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最佳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相关蛋白TYR、TRP–1和TRP–2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0.00~2.50 μg/mL的大蒜提取物、0.00~4.00 μg/mL的二胜肽或六胜肽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活力和细胞形态均没有显著影响;大蒜提取物在0.00~2.50 μg/mL、二胜肽和六胜肽在0.00~4.00 μg/mL内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当大蒜提取物、二胜肽、六胜肽质量浓度分别为2.50、1.00、0.50 μg/mL时的组合物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作用效果最佳;该最佳组合物对黑色素合成相关蛋白TYR、TRP–1和TRP–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组合物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与TYR、TRP–1和TRP–2蛋白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6.
光照对紫粒小麦籽粒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照时期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籽粒色素含量的影响,在紫粒、红粒小麦籽粒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穗部进行遮光处理,成熟后分别测定籽粒中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形成积累与光照时期关系密切.从开花后15 d开始,光照时间直接影响花色素和黑色素的形成,处理Ⅱ较处理Ⅰ花色素含量高,黑色素含量更高.紫粒、红粒小麦色素对光照时间反应不一,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迅速增加,且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当光照时间达到376.5 h时,花色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降低.籽粒成熟时,三个紫粒品种花色素含量较红粒品种高2.2倍.当光照时间达到89.6 h时,紫粒品种黑色素开始积累,且呈直线增加趋势,至籽粒成熟时达最高值;红粒品种在光照时间达到305.3 h时黑色素才开始积累.籽粒成熟时,紫粒品种高原115、黑小麦76和陇春432黑色素含量分别为0.281、0.241和0.223,分别较红粒品种陇春15高2.77、3.23和2.56倍.  相似文献   
117.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ochliobolus lunatus)次生代谢产生的黑色素和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为明确DHN黑色素合成基因Brn1与毒素合成相关基因Clt-1之间的表达关系,以弯孢菌产黑色素及产毒素缺陷突变株为材料,采用Semi-Quantitative RT-PCR分析发现Brn1和Clt-1在黑色素合成基因Brn1沉默突变株T5和产毒素缺陷型突变株T806中的表达均同步受到抑制,初步证明Brn1与Clt-1在弯孢菌中的表达调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Clt-1基因敲除突变株△Clt-1和△Clt-2黑色素的吸光值大于T5,低于野生菌株CX-3,与发酵液颜色变化一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X-3、△Clt-1、△Clt-2和T5 4种菌株分泌的胞外黑色素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其中,T5在2854cm-1处几乎没有吸收峰,即缺失了C-H基团;在1745.01cm-1、1550.84cm-1、1379.68cm-1处都没有特征吸收峰,即没有C=C的伸缩振动峰。T5缺失了DOPA黑色素特性,说明Brn1基因可能与上述2个基团的合成存在某些联系。该研究对Brn1与Clt-1协同表达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在系统生物学水平上揭示玉米弯孢叶斑病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酪氨酸酶可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是一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的酶.一般生物的黑色都与该酶有关.本文介绍了酪氨酸酶的提取过程及原则,酪氨酸酶在不同植物体内的含量.同时还介绍了酪氨酸酶动力学的教学实验设计,这些实验在教学中具有典型、简便、只需721分光光度计即可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19.
对虾捕获后贮藏不久,会在虾头、腹节外壳及尾扇部逐渐出现黑斑。其原因主要是虾体内的酶,与某些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黑色素。  相似文献   
120.
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 ℃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