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78篇
  免费   1003篇
  国内免费   2158篇
林业   2425篇
农学   3228篇
基础科学   1823篇
  1969篇
综合类   20682篇
农作物   2182篇
水产渔业   2905篇
畜牧兽医   15548篇
园艺   3798篇
植物保护   1879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714篇
  2022年   858篇
  2021年   993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162篇
  2018年   628篇
  2017年   1064篇
  2016年   1404篇
  2015年   1595篇
  2014年   2584篇
  2013年   2543篇
  2012年   3527篇
  2011年   3791篇
  2010年   3396篇
  2009年   3475篇
  2008年   3947篇
  2007年   3465篇
  2006年   3287篇
  2005年   3188篇
  2004年   2101篇
  2003年   2060篇
  2002年   1297篇
  2001年   1352篇
  2000年   1036篇
  1999年   770篇
  1998年   614篇
  1997年   668篇
  1996年   586篇
  1995年   632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347篇
  1992年   301篇
  1991年   314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7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5篇
  1965年   18篇
  195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白蛋白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紫杉醇质量浓度,以二氯甲烷为有机相,采用萃取法分离白蛋白微粒与游离药物,测定其包封率。结果表明:紫杉醇在10~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可达到97.6%~101.0%;有机溶剂萃取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包封率的平均回收率,达94.80%~101.67%。这种方法测定紫杉醇白蛋白微粒回收率准确可靠,适用于沉淀法制备的白蛋白微粒的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23.
《安徽农业科学》2020,(3):171-174
以马铃薯生全粉为原料,料液比为1∶70混合均匀后,再添加30%鲜榨苹果浆。经预煮、糊化、喷雾干燥等工艺处理后以麦芽糊精、单甘酯、白砂糖、牦牛奶粉等添加剂研发马铃薯生全粉早餐粉。确定了生产马铃薯早餐粉的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进风口温度180℃,转速17 r/min,麦芽糊精添加量为5%;早餐粉配方最适添加量为60%的喷雾干燥马铃薯全粉、单甘酯5%、白砂糖15%、牦牛奶粉15%。  相似文献   
24.
《饲料工业》2017,(8):55-58
家禽的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产生了大量排泄物,这成为鸡舍内氨气的主要来源。氨气挥发前在粪便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NH4+-N,试验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从鸡粪便中筛选对氨氮具有高效降解性能的菌株,对其进行相关氨氮降解特性和体外抑制氨气试验。结果发现,C-2菌株能够高效降解氨氮,72 h时,C-2氨氮降解率为45.3%,且能够高效抑制鸡粪便氨气的释放。通过对其菌落形态、菌体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结果,鉴定C-2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本研究为以后在家禽粪便减排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普遍存在漏播、重播及堵塞等情况,因此播种机的质量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将播种机智能化监测和反馈调节系统引入到了播种机的设计上,并根据英语关键词句匹配原理提出了基于故障匹配反馈调节的播种机智能化控制系统。为了验证系统的可行性,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故障匹配方法对播种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播种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监测精度较高,与人工监测结果基本吻合;从播种情况来看,具有更低的漏播率和重播率,播种精度较高,可以满足精密播种机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最大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均提出了较多的新要求。对新标准中涉及葡萄或浆果类水果规定的变化进行了归纳,并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旨在为有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对喷洒农药后桃胶农药残留进行了多时期检测分析表明,大部分农药在用药5 d就无法在桃胶中检出;小部分杀虫剂在桃胶中可以残留达到5~10 d,小部分杀菌剂在桃胶中残留的时间可达15 d以上;在对桃树使用杀菌剂时,应减少使用腐霉利的使用,严格控制多菌灵的用量;采摘桃胶的最佳时间段为喷洒农药后20 d至下次喷洒农药前。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探究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试验根据商品肉鸡肉小鸡的营养需要,用米糠粕作为载体,配制5%预混合饲料,满足肉鸡需要的钙、磷、氯化胆碱和氨基酸(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添加复合维生素(不包衣);处理2,添加复合维生素(包衣);处理3,在处理1(不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处理4,在处理2(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试验结果表明:①30 d时,包衣维生素组的VD含量显著高于不包衣组(P0.05),VB_1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可提高2.7%;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复合微量元素组的VD和VB_1含量显著低于不添加组(P0.05),而VA、VE、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与不包衣维生素相比,包衣维生素组的VA和VE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VD、VB_1、VB_2和VB_6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②相对值比较分析表明,包衣维生素组的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添加微量元素后,VA、VD、VE、VB_1和VB_2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VA、VD、VE、VB_1、VB_2和VB_6的存留率均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包衣维生素30 d和60 d时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均高于不包衣组;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后,预混料30 d和60 d的VA、VD、VE、VB_1、VB_2和VB_6等的存留率有所降低。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呈降低趋势,而维生素包衣后,其含量和存留率提高,稳定性更好;添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均呈降低趋势,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9.
30.
为探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残留特性和安全性,建立了测定猕猴桃中己唑醇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法,经乙腈提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检测,外标法定量。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己唑醇在山东烟台、山西运城、陕西咸阳、湖北武汉、安徽宿州和重庆九龙坡6个试验点的猕猴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消解速率较快,其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3.9~17.8 d。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己唑醇在各类食物中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 (NEDI)为1.690 2 μg/(kg bw·d),风险商 (RQ) 值为0.338,表明己唑醇在猕猴桃中的膳食摄入风险较低。30%己唑醇悬浮剂按有效成分75 mg/kg施药3次,于末次施药后21 d收获的猕猴桃食用风险较低,推荐30%己唑醇悬浮剂在猕猴桃上使用安全间隔期为21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