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5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31.
奶山羊颈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胞体的定位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RP注入颈迷走神经干后,在迷走神经背核的全长出现标记细胞,但该核的尾部以特征性的巨、大或中型梭形标记细胞为主而区别于核的前和中部。在孤束内侧核有散在的类似于背核的标记细胞。在疑核可见大、中、小三型标记细胞,但在疑核嘴侧部的腹侧群即面后核无标记物。在疑后核、上颈髓中间带区有类似于胸髓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中型标记细胞和分布特征。在脊上核的背侧群和上颈髓的腹角背内侧核和副神经脊髓核有一些大多极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32.
鸡中脑内5-羟色胺神经元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是经典的中枢神经递质,对镇痛起很大作用。它在中枢系统中存在是由Twarog和Page在1953年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的,随着研究方法的进步,很多学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大多是关于哺乳动物的,在禽类则很少见报道。此试验用SP法研究了5-HT神经元胞体在鸡中脑内分布,从而为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及神经药理等神经学科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3.
N1无血清培养基原代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神经元,用兴奋性毒素海仁酸(kainic acidKA)损伤体外培养细胞后,加入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作用。最后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总蛋白测定,胎盘兰染色计数,形态学观察等方法研究分析GDNF对兴奋性毒素海仁酸损伤后大鼠DRG神经元的活性,存活及突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GDNF对体外正常生长的DRG神经元的存活,活性及突起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海仁酸损伤后,GDNF对其存活和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突起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选用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模型,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神经元.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醋酸镉染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12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i,ATPase酶试剂盒测定Na-K+ 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钙调蛋白(CaM)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细胞呈现NSE阳性染色,证明是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各镉染毒组细胞内[Ca2+]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0 μmol/L组CaM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镉可能通过影响CaM的转录水平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干扰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进而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6.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很难记得婴幼儿时期的事情,尤其是三岁以前的事。婴儿健忘症现象长期以来令人们迷惑不解,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和研究兴趣。近日,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声称已揭开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新脑细胞的生长会有效地覆盖已有细胞,因而抹去了早期的记忆。该项研究负责人、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科学  相似文献   
37.
参考消息 《养猪》2019,(3):92-92
<正>【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3月27日报道】众所周知,虽然盐是烹饪美味食物的关键,但食用过量盐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甚至导致心血管功能紊乱和认知障碍等疾病。最近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鼠大脑中找到了能够控制吃盐多少的神经元。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此项研究成果或将为我们找到控制钠的摄入量的新路。  相似文献   
38.
借助Ⅱ和Ⅲ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特异性抗体对成年爪蛙(Xenopuslaevis)视网膜中含NOS的结构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发现视杆和视锥细胞的视网膜杆、少数神经节细胞和无足细胞的细胞体均含有NOSⅡ免疫反应物质,缪勒细胞呈现强的NOSⅡ免疫反应性,外神经丛层的神经突起亦含强的NOSⅡ免疫反应性。在视网膜的细胞结构中,未见NOSⅢ免疫反应性。该结果暗示由NOSⅡ产生的一氧化氮可能参与视觉传导的调节。  相似文献   
39.
昆虫嗅觉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觉机制对于昆虫选择栖息地、获得食物、趋利避害、传递讯息、群集以及繁殖等许多行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研究昆虫嗅觉系统,可以阐释嗅觉发生过程中的普遍机理,还有助于理解昆虫嗅觉活动与其整个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而为高等动物特别是人的嗅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通过对昆虫嗅觉机理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害虫治理方法,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昆虫行为学和昆虫电生理学的深入研究,科技人员发现了许多相关的嗅觉活性分子和嗅觉相关基因,从分子层面对昆虫嗅觉机制进行解释。本文综述了气味信号通过嗅感器转变为电信号,并由昆虫触角叶编码整合,最终传递到前脑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组件及昆虫体内生理生化等方面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40.
为了找出支配鸡胆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分布规律,选用体重1.5 kg~2.5 kg的成年母鸡6只,将CT-HRP溶液注入胆囊壁,动物存活3 d~4 d后,经左心室灌流固定,取内脏神经节、肾上腺神经节以及双侧胸、腰和荐段交感干神经节,制成50 μm的连续冰冻切片,TMB法呈色反应,置明视野显微镜下观片统计.结果发现,支配鸡胆囊的交感传出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脏神经节(占41.1%)、肾上腺神经节(占40.5%)和T2~T7交感干神经节(占18.4%),在交感干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峰值位于T5、T6交感干神经节.所有的标记细胞以位于右侧的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