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1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455篇
林业   1010篇
农学   2160篇
基础科学   300篇
  975篇
综合类   5161篇
农作物   864篇
水产渔业   987篇
畜牧兽医   1917篇
园艺   456篇
植物保护   81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507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543篇
  2014年   589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908篇
  2011年   899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754篇
  2006年   667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已广泛应用于园艺植物上.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变异检测、遗传图谱构建、分子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上的研究进展.文中还就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遗传育种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春小麦品种,按Griffing方法1配制成一套9×9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10个农艺性状的正(负)超亲优势类型出现的频率与其各自性状遗传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性状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其正()超亲优势类型出现的频率主要受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效应影响,而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方向关系密切。文章探讨了提高春小麦杂种优势效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3.
卤虫做为一种经济动物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但是做为一种遗传学教学的实验材料尚无人报道过。通过多次实验,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观察卤虫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实验方法。同时,作者还例举了各种事实表明卤虫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教学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94.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生境中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缙云山四川大头茶(Gardornia acuminata)在3个群落类型(针阔混交林、四川大头茶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12个引物共扩增出108个产物,其中82个是多态性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4%.Shannon指数估算的3个种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为2.2448,总遗传多样性为2.6353,在总遗传变异中,有89.35%存在于种群内,10.65%存在于种群间。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5.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拟水狼蛛 (Piratasubpirati cus)、粽管巢蛛 (Clubionajaponicola)、锥腹肖蛸蛛 (Tetragnathajaponica) 及水稻主要害虫褐飞虱 (Nilaparvatalu gens) 和稻赤斑沫蝉 (Callitettixversicolor) 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 ,探讨蜘蛛对稻虫的控制作用 ,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获得了 6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 ,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 ,其中又以褐飞虱对捕食量的影响最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拟水狼蛛 ,其次是锥腹肖蛸和粽管巢蛛。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 ,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 ,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 ,特别是粽管巢蛛和锥腹肖蛸蛛各自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与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 ,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96.
The genomes of six populations were screened using microsatellites as molecular markers, including Ujmuqin sheep,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Hu sheep, Tong sheep and Yangtse River Delta (YRD) white goat. A total of seven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used and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stance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24 alleles in six populations, all seven loci showed polymorphism in all populations. The average heterozygosity of all populations was 0.949 9, and the mean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all six populations was 0.842 5–0.929 4. The six sheep (goat) popualtions were lowly differentiated with all loci, and the coefficient of phaenotype differentiation (Fst) was 2.6%,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 (Gst). The global heterozygote deficit across of all populations (Fit) amounted to 0.5%. The overall significant deficit of heterozygotes because of inbreeding within breeds (Fis) amounted to −2.2%. Two 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dendrograms we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Nei’s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DS) and Nei’s genetic distance (DA) respectively. Hu sheep and Tong sheep were grouped at first, Ujmuqin sheep and small-tailed Han sheep clustered and then clustered with Tan sheep. Finally, Yangtse River Delta white goat joined in with all above. From this study, Ujmuqin sheep belongs to “Mongolia sheep” group, which corresponds with the historical records exactly. Ujmuqin sheep and small-tailed Han sheep, Tan sheep, Hu sheep and Tong sheep all vest in the “Mongolia sheep” group.  相似文献   
997.
牛线粒体D-loop的序列分析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存在两处10bp和7bp的缺失.10个品种的20条D-loop序列中共有18种单倍型,共检测到164个突变位点,346个突变碱基,其中转换突变235个,颠换突变55个,插人和缺失突变56个.基于聚类分析显示本试验所检测的黄牛中除了鲁西黄牛以外都起源于欧洲原牛,鲁西黄牛来源于两个母系,一个是欧洲原牛,另一个是瘤牛型原牛.牦牛与黄牛起源于不同的母系.  相似文献   
998.
一种适于杉科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的RAPD体系的建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墨西哥落羽杉、中国柳杉及日本柳杉为代表样品,摸索出一套适于杉科植物遗传分析的RAPD方法,通过大量的引物筛选和扩大所用引物数量,将能从理论上筛选出特定的引物对,用于杉科植物的真假杂种鉴定、亲本确认以及分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番茄SSR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每序花数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每序花数性状差异显著的栽培番茄与野生醋栗番茄杂交产生的F2为作图群体,应用SSR标记构建了番茄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共包含120个标记,总长度为879.1cM,标记平均间距7.33cM。利用区间作图法在第2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每序花数有关的QTLs,其贡献值分别为5.22%和8.39%。  相似文献   
1000.
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杂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1个水稻品种及配制的34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D~2)与产量杂种优势(H)、杂种产量(F_1)的关系为抛物线,其理论方程分别为:y_1=-43.7049+13.9168x-0.2495x~2和y_2=4.3014+2.2692x-0.04x~2,根据方程推算,D~2=27.29(28.37)时,H(F_1)出现最大值,在D~2≤27.29(28.37)时,D~2与H(F_1)间接近线性关系,H(F_1)随D~2值的增大而增强(增加)。(2)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6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