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线粒体D-loop的序列分析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存在两处10bp和7bp的缺失.10个品种的20条D-loop序列中共有18种单倍型,共检测到164个突变位点,346个突变碱基,其中转换突变235个,颠换突变55个,插人和缺失突变56个.基于聚类分析显示本试验所检测的黄牛中除了鲁西黄牛以外都起源于欧洲原牛,鲁西黄牛来源于两个母系,一个是欧洲原牛,另一个是瘤牛型原牛.牦牛与黄牛起源于不同的母系.  相似文献   
2.
微卫星DNA与延边黄牛肉用生长性状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择与肉牛主要生产性状紧密连锁的 5个微卫星位点 ,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作为衡量肉牛生长发育的指标 ,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 ,分析了延边黄牛肉用生产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关系 ,并分析了微卫星 ETH10和IDVGA4 6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用生产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微卫星 EHT10位点的等位基因 2 0 9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肩部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13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系部、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和细致度线性评定中的骨骼及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而等位基因 2 15对外貌线性评定中的背线性状、肌肉度线性评定中的尻形状有负面影响 ;微卫星 IDVGA4 6位点的等位基因 2 4 9对背线、前肢和后肢等外貌线性评定性状 ,肌肉度线性评定的腰宽以及细致度线性评定的骨骼和皮肤性状有正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0 3对外貌评定性状的头部、背线 ,肌肉度评定性状腰宽以及细致度评定性状骨骼和皮肤有负面影响 ,等位基因 2 4 5对腰宽性状也起到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役用黄牛生长期的营养需要,1984年5月至7月利用12头15~16月龄的生长牛分两个营养水平,进行了60天的含饲饲养试验,并对2种日粮作了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能量代谢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高、低营养水平组牛60天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31.8g、457.8g,高营养水平组日增重提高16.2%,但差异不显著(P>0.05)。2种日粮养分的消化率除高营养水平组蛋白、粗脂肪稍高外,其余都相似。N在体内也有不同程度的沉积,高营养水平组比低营养水平组多42.2克,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试验看,每天消耗DM量约相当于活重的2.2~2.6%,按每100kg体重计算,DE消耗量为5.41~6.54Mcal,NE为3.27~3.93Mcal,CP约为210.0~270.0g,DCP 130.0~170.0g。生长牛在舍饲情况下,每100kg体重、每kgW~(0.75)24小时的总产热值分别为2268~2740Kcal、95~115Kcal。从饲料成本上看,每增重1kg体重所需饲料费两组分别为2.26元与2.25元,可以认为相同,因此,采用高营养水平日粮为经济。  相似文献   
4.
用43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41头延边黄牛的A、B、C、F、L、S、Z,7个血型系——43种抗原,计算了其基因频率。根据七个基因位点的不同血型抗原的频率,估测了延边黄牛同朝鲜黄牛、日本褐牛、日本黑牛、印度尼西亚两个品种牛(BaliCattle、Madura Cattle)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43、0.089、0.151、0.384和0.414。由不同品种牛之间的遗传距离绘出品种聚类图,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延边黄牛、朝鲜黄牛和日本褐牛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很小,有密切的类缘关系,而三者与日本黑牛都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系的牛;印度尼西亚Madura和Bali之间遗传距离很小,有密切的类缘关系,而与前者都有相当大的遗传距离,单独成为另一个系的牛。结合史料记载,可以认为前者是属于欧州系(Bos taurus domisticus)牛,后者属于印度系牛(Bos zebu indicus)。  相似文献   
5.
用43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45头延边黄牛的血型。以此45头牛血液作为标准红细胞抗原,分析、分离了同种免疫的多价血清(polyvelent serum)。采用免疫吸附法(lmmunoadsorption Test)从7头牛的免疫血清中分离,制备Z′、I_1、T_1、C_2、G_2、A′_x、J、U′8种牛红细胞血型抗体。用相互吸附法(lnteractadsorption Test)验证了上述抗体的特异性,並同相应的国际标准抗血清的溶血反应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5种样本的反应模式,与国际标准抗血清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延黄牛——中国第二个肉用型牛品种培育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黄牛是2008年初由农业部审批公布的我国第二个肉用型牛品种,经1979~2007年近三十年杂交选育,其遗传组成为利木赞牛25%,延边牛75%.初生重:公30.9(28~34)kg,母28.9(26~32)kg.成年体重:公901.5 kg,母490.8 kg.该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产肉性能,其肉用指数:成年公牛5.66~6.76 kg/cm,成年母牛4.06~4.58 kg/cm,分别超过了专门化肉用型牛的BPI底线值5.60和3.9 kg/cm.  相似文献   
7.
延边黄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之一,但存在生长发育慢、增重速度低、尻部尖斜、大腿肌肉不够充实等缺点,所以对延边黄牛的杂交改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牛线粒体CYTB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进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CYTB基因全长1140bp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0个品种的20条CYTB碱基序列中共发现10种单倍型,黄牛中单倍型较少.共检测到98个变异位点,未发现插入和缺失,牦牛和黄牛除了异亮氨酸以外有着相同的密码子偏好.将核酸序列转换成氨基酸序列后,黄牛表现的遗传差异更小,18个个体分享5种氨基酸序列单倍型,共有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8个突变氨基酸.  相似文献   
9.
选择20头健康的延边黄牛,作为免疫群。用43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牛的血型,确定了20对免疫组合。免疫实验采用了同种免疫方法,免疫间隔为7天,免疫次数为5次。第一次免疫后,在20个免疫受体,都产生了免疫抗体。用倍数稀释法测定了每次免疫注射后的抗体价。第一次免疫后,免疫血清的抗体价在1:32~1:52,平均1:204.8;第三次免疫后,免疫血清的抗体价在1:256~1:2048,平均1:973.8;第五次免疫后,多价抗血清的抗体价在1:512~1:16,384,平均1:5,196.9。通过实验得知,已产生数十种抗体种类,抗体价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大而逐渐递增,其幅度随个体而异。  相似文献   
10.
用43种国际标准抗血清检查了41头延边牛的7个血型系—43种抗原,其结果A系A_1、A_2、Z′抗原的频率各为0.842、0.842和0.149;B系B、G_1、G_2、K、Y_2、I_1、I_2、O_1、Q、T_1、T_2、E′_2、E′_3、A′_1、B′、D′、I′、J′、O′、D″、G″和Y′抗原的频率各为0.348、0.368、0.526、0.106、0.348、0.106、0.209、0.215、0.163、0.065、0.163、0.209、0.242、0.293、0.242、0.293、C系C_1、C_1、R_1、R_2、W、X_1、X_2、X′和L′抗原的频率各为0.194、0.293;0.178、0.526、0.258、0.526、0.526、0.078、0.368;F系F、V和N′抗原的频率各为0.500、0.348、0.120;Z系Z抗原的频率为0.500。根据7个基因位点的不同血型抗原的频率,估测了延边牛同朝鲜牛、日本褐牛、日本黑牛、印度尼西亚两个品种牛(Bali Cattle、Madura Cattle)之间的遗传距离,並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延边牛、朝鲜牛和日本褐牛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很小,有密切的类缘关系,与日本黑牛都有较大的遗传距离,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系的牛;印度尼西亚Madura和Bali之间遗传距离很小,有密切的类缘关系,而与前者都有相当大的遗传距离,单独成为另一个系的牛。结合史料记载,可以认为前者是属于欧洲系(Bos taurus domisticus)牛,后者属于印度系牛(Bos Zebu indi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