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林业   402篇
农学   341篇
基础科学   404篇
  676篇
综合类   865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由于森林资源总体质量的下降,木材生产中小径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小径木因其径级小、材质不稳定等缺点,使用受到限制。如何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小径木资源,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小径木大多作为木片、造纸和人造板的原料,这种利用方式投资大、产品单一、资金回收慢、经济效益低。而将小径木经过优化选材、优化设计和优化工艺的方法,加工成集成材、重组木等,可改善或提高小径木材质,克服径级小、利用单一的缺点,满足市场对木材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162.
针对木材干燥过程多参数、多任务的特点,开发一种基于时间触发模式的嵌入式木材干燥智能控制系统,描述该系统的硬件结构组成,以及在AVR单片机上的设计方法。该系统具有在线测量和调节木材干燥参数,保证所有任务分工协作,高效运行等功能,避免因为多个系统事件同时响应,而使某些任务延时或者忽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3.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为缩短鲜枸杞的干制时间,获得高品质的干制枸杞,该文通过比较自然晾晒、燃煤烘干房以及太阳能干燥设备对枸杞的干燥效率的差异以及测定并分析3种干燥方式获得干果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总糖、总黄酮、多糖、甜菜碱,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外观品质和出糖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太阳能干燥设备干燥枸杞的时间最少约为26 h,功能性成分总质量分数约71.71 g/(100 g),与其他2种干燥方式相比功能性成分损失降低,干枸杞色泽更接近鲜枸杞的色泽,出糖率约为1.53%,低于其他2种干燥方式。太阳能干燥设备对于枸杞干燥具有显著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5.
用固体介质烘干谷物是当代谷物烘干探讨的方向之一。利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方法,进行了天然沸石和湿玉米的混合干燥实验,以及天然沸石的加热脱水实验。建立了干燥参数与干燥性能指标间的数学模型。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找出了最佳干燥参数。  相似文献   
166.
Adequate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 favours the establishment and viability of a stable plant cover, protecting the soil against water erosion in desertified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s.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oil drying-rewetting, inoculation with a mixture of three exotic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Glomus 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 Glomus deserticola (Trappe, Bloss. & Menge) and Glomus mosseae (Nicol & Gerd.) Gerd. & Trappe) and addition of a composted organic residue on aggregate stabilisation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Juniperus oxycedrus. The AM fungi and composted residue produced similar increases in plant growth, independently of the water conditions.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of stable aggregates were recorded in the amended soil, followed by the soil inoculated with AM fungi. Excepting microbial biomass C, the soil drying increased labile C fractions (water soluble C, water soluble and total carbohydrates), whereas the rewett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such C fractions. Desiccation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ggregate stability of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all plants, particularly in the amended and inoculated plants. In all treatments, the aggregates formed after soil drying were unstable, since, in the rewetting, they disappear, reaching the initial levels before soil dry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ggregation mechanisms developed by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of the amended and inoculated plants under water stress can be particularly relevant in desertified soils exposed to long desiccation periods.  相似文献   
167.
为了探讨添加冷冻干燥保护剂对Lactobacillus.plantarum(L.plantarum)LIP-1微胶囊性能的影响,该试验以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冷冻干燥保护剂,在此基础上将其添加到微胶囊中,观察对L.plantarum LIP-1微胶囊形态、释放性等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最佳配方为质量分数分别为甘油2%、麦芽糖1%、L-半胱氨酸2%、乳糖2%,此时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7.60%,冻干存活率为83.80%;与未添加保护剂的空白对照组相比,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在表观形态、肠液释放性、耐胃酸性及在不同温度(4、20、37℃)下的耐贮藏性能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表面更加光滑致密,粒径更小,约100 μm(空白对照组约为150~200 μm);在模拟肠液中,添加适宜保护剂的微胶囊完全释放仅需60 min,而空白对照组需要90 min才能释放完全;在耐胃酸性上,添加适宜保护剂的LIP-1微胶囊在120min后,活菌数才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30%;空白对照组在90 min后活菌数开始显著下降(P<0.05),150 min后,活菌数下降约44%;在4、20、37℃贮藏28 d后,加保护剂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76、1.33、1.88 lg(cfu/g),而空白对照组的活菌数分别下降0.96、 1.50、2.40 lg(cfu/g)。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适宜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可以提高L.plantarum LIP-1微胶囊的性能,为工业化生产中提高益生菌微胶囊的性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8.
为揭示果蔬干燥收缩变形的传热传质与应力应变的机理,确定果蔬微孔结构特性及内部毛细力等因素对其干燥过程的影响,该研究运用孔道网络方法、热质传递原理和细观力学理论等交叉学科知识,构建了孔隙尺度下果蔬切片干燥收缩变形的孔道网络模型,采用VC++开发孔道网络求解程序,模拟分析了果蔬切片的湿分场、温度场以及应力应变场等情况,并以苹果切片作为果蔬典型代表进行了热风干燥试验及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湿含量、温度和收缩变形率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可有效模拟果蔬干燥热质传递与应力应变的收缩变形真实过程,再现了干燥过程中的"非规则收缩变形"现象;孔道网络模拟的湿分场、温度场及应力应变场均呈现为不规则非对称变化规律,产生了明显的干斑、湿斑、非规则干燥前沿等;毛细应力和湿应力对果蔬干燥收缩变形影响较大,其中毛细应力是引起非规则收缩变形的主导因素;孔隙结构参数对果蔬干燥过程影响显著;孔隙率越大,干燥时间越长,毛细应力越小;配位数越大,毛细应力越大,干燥时间越长;孔隙直径分布呈现均一直径分布规律的物料产生的毛细应力大,其次为孔隙直径分布呈现正态分布规律的物料和试验物料分布。研究结果为果蔬干燥品质及工艺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9.
不同干燥方法对栗粉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毛板红板栗品种为原料,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法加工所得栗粉的理化与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加工成的栗粉在理化和功能特性上差异较小,但自然干燥粉比热风干燥粉具有更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微波干燥粉比热风干燥有较多的淀粉发生糊化,表现在具有较低的峰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其吸水能力较热风干燥粉大,但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和复水成泥后的一些质地特征值较热风干燥粉低。高温蒸后热风干燥粉的理化与功能特性与微波干燥粉类似,但有较高的崩解值和较低的回复值。从色泽来看,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粉比微波干燥和高温蒸后热风干燥的要白,而且有光泽。  相似文献   
170.
茄子渗透脱水及渗后干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对茄子进行了不同厚度下的高浓度糖盐溶液(60%重量比浓度)中浸泡试验,得出其失重率随时间变化的失重曲线;过30h改成热风干燥,得出其干燥曲线;并与未渗直接干燥的物料相比较,在相同安全贮藏水分活度αw=0。7下,节省干燥时间约一半;讨论了厚度对渗透脱水及渗后干燥的影响,渗液浓度对渗透脱水的影响以及水分活度对安全贮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