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40篇
综合类   240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该研究区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7.8 g/kg,全氮平均含量0.9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4.06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52.3 mg/kg。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分布在25~60分之间,平均得分41分,其中得分在30~40之间的样点约占总数的一半,大于50分的约占17.78%。[结论]土壤有效磷和土壤有机质是渭北台塬区荒草地整治新增耕地肥力指标的最大控制因素。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新增耕地肥力综合指数的最直接的方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将是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2号是以兰天16号为母本、陇原03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04-277。在2010—2012年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度13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 377.65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8.83%。株高62~74 cm,穗粒数27.4~35.7个,千粒重36.9~40.1 g,容重761~775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85.9 g/kg、湿面筋(14%水分)313.1 g/kg、赖氨酸5.2 g/kg,沉降值(14%水分)51.2 m L。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水4免疫,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贵22-9、贵22-14、混合菌表现中抗,田间中抗白粉病。适宜在庆阳市南部川塬区、平凉市东北部塬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43.
根据渭北高原苹果26个基地县1958~1980年冰雹史料和千阳历年的苹果产量, 并用Mapinfo6.0作专题图,研究了陕西苹果基地县冰雹的时空分布规律对苹果生产的影响。 应做好冰雹预报、预防和雹后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西北黄土高原旱区所属三省一区78县饲草资源及其利用改良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现已超载875万个羊单位。文章分析了超载过牧的根源及严重性,并对草场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框算,提出了解决问题和挖掘出生产潜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5.
旱地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王朝辉  李生秀  王西娜  苏涛 《土壤》2006,38(6):676-681
在我国北方旱地,施入土壤而未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肥料N,主要以NO3--N的形式残留于土壤中。残留的NO3--N如不及时被作物吸收利用,在降水或灌水的作用下,会淋入土壤深层,或随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经反硝化形成N2O进入大气,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旱地农田生态系统中,NO3--N在土壤剖面的残留淋溶与施肥、灌溉/降水、耕作、土壤、植物等因素的关系。提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①建立长期定位试验,确定NO3--N淋溶阈值,评价和预测NO3--N残留和淋失的趋势;②优化作物栽培和养分资源管理措施,提高作物利用土壤NO3--N的能力;③改进N肥施用技术,加强N素管理,防止NO3--N在土壤中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索半湿润区沟垄覆盖栽培条件下春玉米田的蓄墒效果和增产增收效应,2009—2010年在渭北旱塬采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设置了不同沟垄覆盖栽培模式,连续2a对土壤水分、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水分利用状况。与传统平作(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0~200 cm土壤平均贮水量分别增加了9.2%和8.6%,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 a玉米平均产量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分别较对照提高19.23%和17.82%(P<0.0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21.49%和20.25%;经济效益以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最高,2 a平均纯收益分别较对照增收22.09%和20.44%,而液态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可见,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有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代替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7.
陕西渭北7县苹果园树体结构参数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渭北7县不同果园苹果树体和群体结构的各项指标以及与产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得出该地区适宜的树高、冠径、覆盖率、枝组数量等各项指标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方程。结果表明:7县不同果园苹果树平均高度265.9~350.1cm,冠径250.9~360.0cm;果园枝类组成均以短枝为主,中长枝比例次之,徒长枝的比例最少;不同果园枝果比为4~5∶1,叶果比为38~56∶1,枝叶比为1∶10~13,果园覆盖率为69.6%~81.0%。系统分析得出产量(y)与短枝比例和果园覆盖率(x)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休闲期耕作配套不同播种方式对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且均以全膜覆土穴播显著最高,膜际条播次之。深松配套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较深翻可提高越冬期单株干物质量、根系活力,深松配套条播、宽幅精播、膜际条播较深翻可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深松可显著降低越冬期叶片POD、SOD活性。结果还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可增加越冬期干物质量积累,降低POD、SOD活性。休闲期若采用深松,则配套全膜覆土穴播越冬期根系活力最高,若采用深翻,则配套膜际条播最高。膜际条播可显著增加越冬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全膜覆土穴播可促进冬前干物质量积累,休闲期采用深翻+膜际条播可提高越冬期根系活力,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本研究可以为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配套播种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9.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深施有机肥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不同氮磷配比对冬前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50kg.hm-2时,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以N、P比为1∶1显著最高,施氮量为225kg.hm-2时,以1∶0.75显著最高。增加施氮量,可增加越冬期幼苗的株高、分蘖数、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显著增加N、P比为1∶0.5和1∶0.75条件下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显著降低POD活性,可显著降低N、P比为1∶0.5、1∶0.75条件下SOD活性。结果还表明,施氮量为150kg.hm-2时,增加施磷量,可增加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量、MDA含量,可降低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施氮量为225kg.hm-2时,株高、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量及MDA含量均以N、P比为1∶0.75最高,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以N、P比为1∶0.75显著最低。因此,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深施有机肥条件下适当增加施氮量且N、P比为1∶0.75时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增强旱地小麦的抗旱性。本研究可为旱地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介绍旱地种植火龙果的主要技术,包括采用单柱直立法种植、苗期管理、土肥管理与整形修剪、间隔种植与人工授粉、适时收获等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