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煤灰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闲置贮存量巨大。介绍了粉煤灰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影响土壤生物活性、治理盐碱地以及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粉煤灰也可用于土地整治工程,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生产力,是高质量完成土地整治工程的有力保障。但是,粉煤灰大量使用前,仍需重视其性质的检测及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肥力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该研究区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7.8 g/kg,全氮平均含量0.93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4.06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52.3 mg/kg。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分布在25~60分之间,平均得分41分,其中得分在30~40之间的样点约占总数的一半,大于50分的约占17.78%。[结论]土壤有效磷和土壤有机质是渭北台塬区荒草地整治新增耕地肥力指标的最大控制因素。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新增耕地肥力综合指数的最直接的方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将是提高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生土快速改良。[方法]通过定点田间试验,探索了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物理、化学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绿肥处理、绿肥结合化肥处理、绿肥结合有机肥处理3年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15.13%分别提高到17.29%、16.29%和19.16%,土壤有机质含量从6.28%分别提高到7.05%、7.28%和7.48%,土壤呼吸强度从10.43 mg/(kg·d)分别提高到16.35、17.02和21.42mg/(kg·d)。[结论]从长效机制来看,对于黄土状母质发育的待复垦生土,采取绿肥结合有机肥处理措施的土壤培肥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对西南地区原生自然植被区(JC1)、人工生态修复区(JC2)与裸露无修复区(JC3)3种环江北山矿区周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植物群落指标与土壤生物活性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人工生态修复区,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第1年达到最高(分别为0.042、7.4、42.5 mg/kg),之后逐年降低;人工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逐年降低,在第3年达到稳定状态;灌木种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草本种类数量呈逐年降低并在第3年达到相对稳定,维持在22种;土壤蚯蚓密度维持在5~8只/m2,土壤呼吸强度随时间逐步降低,从第1年的22 mg/(g·h)逐步降低至第5年的15.2 mg/(g·h)。人工生态修复区较裸露无修复区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丰富了植被种类,增加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有机物料是重要的资源,为研究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采用对照(CK)、玉米秸秆(Str)、堆肥(C)、牛粪(PM)、沼渣(BgR)、生物炭(BC)6种处理,通过田间7年定位试验,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计算了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值、分形维数(D)和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不同有机物料处理下0~15 cm土层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形维数(D)、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显著减小(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明显得到增强。土壤有机碳与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含量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生物炭和秸秆处理的团聚体稳定性变化最为明显,土壤结构改善效果最好,生物炭、沼渣处理最有利于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各处理15~3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采取施用不同有机物料的方式对耕地进行保育,显著提高了耕作层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增强了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6.
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过程中沙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不同含沙量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的物理性质,为研究其成土机理及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毛乌素沙地土地整治、发展农业种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监测分析不同含沙量复配土的土壤质地、毛管孔隙度、导水性、团聚体等指标,分析沙在复配土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含沙50%(质量分数)时,黏粒含量最高(8.24%),且随含沙量的上升,毛管孔隙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饱和导水率则随含沙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维持作物良好生长的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随含沙量变化呈极显著差异(P0.01),而随耕作次数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沙土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可改良土壤质地、增加土壤导水性、透气性等作用,利用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有望实现沙漠绿化造田,从而控制砒砂岩水土流失和沙土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添加水稻秸秆对潮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为外源秸秆降解过程中在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分配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在恒温培养箱内用潮土进行对比培养试验,试验设置2个处理:不添加秸秆处理(对照组,CK)和土壤添加1%13C秸秆处理(试验组,Str),培养周期为120 d,通过室内对比培养试验,运用湿筛法得出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然后测定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结果】对照组中2000μ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差,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比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显著促进了2000μ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团聚(P0.05);培养到120 d时,试验组中2000μm水稳性团聚体比对照组增加了595.8%,水稳性大团聚体(250μm)含量达到70.4%,成为优势粒级。添加水稻秸秆显著提高了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和分形维数(D)值,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MWD、GMD与R0.25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不同培养时期试验组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水稳性微团聚体有机碳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大团聚体有机碳的增加幅度。【结论】采取秸秆添加的方式对耕地进行保育,显著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的贡献率,增强了潮土的有机碳稳定性和固持能力,改善了潮土肥力和土壤性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砒砂岩与沙不同混合比例的复配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的运移规律,为促进毛乌素沙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1∶1、1∶2和1∶5 3种砒砂岩与沙不同复配比例小区试验,分别于作物收获后对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3种复配土壤中,粉粒和黏粒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30 cm处,下层土壤中粉粒和黏粒含量都较低;从不同砒砂岩与沙的混合比例来看,由于1∶1复配土壤中砒砂岩的比例较高,表层土壤中粉粒含量最高,其大小关系为1∶1比例处理1∶2比例处理1∶5比例处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粉粒和黏粒富集土层有向下运移的趋势,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粉粒向下运移的趋势十分显著。同时,下层土壤中的粉粒和黏粒比例也有小幅增加。[结论]复配土壤中这种粉粒和黏粒的运移规律从长久来看将会导致复配土上层土壤趋于沙化,下层土壤趋于壤土化,整个土壤剖面中的宜耕层可能将会有越来越厚的一个趋势,从而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毛乌素沙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和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人们尝试了多种治理和利用毛乌素沙地的技术措施,但是这些治理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存在着技术可行政策跟不上、缺乏实践、群众积极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了各种治理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分区治理等解决对策,为毛乌素沙地的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解决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不良,肥力低下的严重问题,为空心村复垦土壤的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种不同改良材料处理进行了5 a的田间定位试验,分析了对照(CK)、熟化剂(TM)、粉煤灰(TF)、有机肥(TO)、熟化剂+粉煤灰(TMF)、熟化剂+有机肥(TMO)、粉煤灰+有机肥(TFO)处理对复垦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有机质含量的改善效应。[结果] 与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改良材料后空心村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促使水稳性微团聚体(<0.25 mm)胶结形成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0—15 cm土层,TM,TF,TO,TMF,TMO,TFO处理下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CK处理增加了328.2%,130.0%,87.8%,81.1%,36.7%,12.2%。TF,TO,TMF,TMO,TFO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了不稳定团粒指数(ELT)、分形维数(D)(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MWD,GMD,>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ELT,D,<0.25粒级水稳性微团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粉煤灰+有机肥处理下空心村复垦土壤的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效果最好。[结论] 在黄土区空心村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整治中,粉煤灰+有机肥的有机无机结合处理是黄土区空心村复垦土壤结构改善和肥力提升适宜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