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8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对鱿鱼胴体进行了2组不同工艺方法的试验研究,对2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工艺方法对鱿鱼干燥效果产生显著影响。采用第2组试验方案进行干燥,可以明显改善干燥中存在的干燥速度不一致、干燥不均匀问题;与第1组试验方案相比缩短干燥时间约2 h,制品的质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法对浒苔饲喂稚幼刺参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是一种能形成绿潮的大型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用蛋白酶、纤维素酶、甲酸及自然发酵等方法处理浒苔,并作为饲料喂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结果表明,用蛋白酶处理的浒苔能显著提高刺参的生长率.说明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后,浒苔可以作为刺参的良好饲料,实现浒苔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獐子岛养殖海域氮、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5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研究了獐子岛养殖海区的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平面分布特性,重点分析了7月营养盐、叶绿素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了与底播养殖的可能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溶解性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较均匀,仅在7月,表底层的氨氮浓度及磷酸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氮磷摩尔比和浮游植物生长的阈值分析,在该海区氮、磷营养盐限制呈季节性交替变化,7月磷限制的潜在性较大,3月和5月氮限制的潜在性较大。尽管目前的养殖生产活动并未对该海区的营养盐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或压力,但是,3、5和7月底层水的无机氮以氨氮为主以及贝类养殖密度较大的区域叶绿素浓度较低的现象,可能与养殖活动有关,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在日本,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增养殖有着6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冷水性双壳贝类,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一侧的东京湾、日本海一侧的能登半岛以北,养殖区域主要以青森县的陆奥湾、北海道的内浦湾、佐吕间湖、鄂霍次克海沿岸为中心,近些年,岩手县和宫城县也逐渐发展成为虾夷扇贝的产地。本文重点对日本增养殖虾夷扇贝的形态特征、天然采苗技术、中间育成技术、垂下养殖技术、底播放流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育苗过程中5个发育时期(受精卵时期S1、担轮幼虫时期S2、D形幼虫时期S3、壳顶幼虫时期S4、稚贝时期S5)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从每个发育时期的幼体样品中各分离出30株细菌,并对150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50株细菌归属于2门3纲8目12科16属39种;在门水平,5个时期幼体样品中变形菌门均为优势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优势属为弧菌属(51/150)、假交替单胞菌属(43/150)、芽孢杆菌属(16/150)、交替单胞菌属(9/150),占总数的79.3%;其中弧菌属在S1(43.3%)、S2(36.7%)、S3(36.7%)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1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6.7%)、动性球菌属(10.0%)和枝芽孢杆菌属(6.7%),在S2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属(23.3%)、亚硫酸杆菌属(20.0%)和芽孢杆菌属(13.3%),在S3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假交替单胞菌(16.7%)、动性球菌属(13.3%)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假交替单胞菌在S4(36.7%)和S5(40.0%)时期均为优势属,在S4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30.0%)、芽孢杆菌属(16.7%)和交替单胞菌属(10.0%),在S5时期,次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23.3%)、芽孢杆菌属(16.7%)和Pontibacillus(10.0%)。研究表明,虾夷扇贝育苗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幼体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虾夷扇贝捕捞网具的改进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文针对目前扇贝捕捞网具捕捞效率低及耗能大等问题,通过对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 a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海域海底状况与网具捕捞效果的调研,提出了虾夷扇贝捕捞网具的改进措施,并在辽长渔养15021号扇贝采捕船上进行了2个阶段海上生产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阶段在原生产网具的基础上,安装扭簧式弹性拨贝齿及增大网目等措施,在拖网航速为4kn时,改造后网具单网平均捕捞量较生产网具提高了36.5%,扇贝破损量降低了49.4%,泥沙量降低了21.9%,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27.8%。第二阶段改造网具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大网口扫海面积,并且将网身改为"宽口窄尾"结构,添加一道网口链及辅网衣,并加装主网拐雪橇板、拐前拨贝齿及网底托架小车,在拖网航速为4kn时,单网捕捞量较第一阶段改造网具提高了102%,扇贝碎贝量降低了161%,泥沙量降低了209%,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24.6%;而较原生产网具单网平均捕捞量提高了200%,扇贝破损量降低了236%,泥沙量降低了296%,单位捕捞耗油量降低了45.6%。由此说明新型虾夷扇贝捕捞网具具有高效、节能和低生态等特点,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大连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养殖容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现场测定了獐子岛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和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群结构;采用生物沉积法,测定了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的滤水率和虾夷扇贝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调查结果显示,叶绿素浓度在1.23~2.85 mg·m-3范围内,均值为(1.78±0.57)mg·m-3;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6.6±41.9)mg C·m-2·d-1,虾夷扇贝单位个体的滤水率为(0.55±0.25)L·h-1.结合虾夷扇贝的年产量、海域面积和有关的水文状况等数据,计算了食物限制性指标的数值,摄食压力和调节比率在0.05和1.0之间,而滤水效率小于0.05.结果显示,由于该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水平较低,海水流速大,因此,水交换带来的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目前的虾夷扇贝的养殖量(32亿粒)接近生态容量,如果开展筏式养殖,利用整个海域的水体,养殖量增大20倍的空间并达到养殖容量,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56亿粒.  相似文献   
8.
基于底层冷海水的船载扇贝保鲜系统设计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文针对船载扇贝的保鲜问题,调查了黄海冷水团在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确权海域的变化,提出了利用养殖海域底层海水保鲜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方式。通过对捕贝作业船保鲜方式的研究,设计了底层冷海水提取系统,并进行了实船改造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提取底层冷海水保鲜可使捕捞上来的虾夷扇贝更接近其长期生存的海底环境,减少温度及盐度波动对虾夷扇贝鲜活度的影响,使扇贝缩边及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底层海水提取系统具有投资小、改造容易及耗能低等优势,改造费用仅为安装制冷机组费用的1/6,耗能仅为制冷装置的1/24,对于受舱室限制而无法安装制冷机组的扇贝采捕船,可以在不占用大量空间的前提下进行改造,对于扇贝运输船可以利用冷水团对扇贝进行保鲜,可大量减少耗能,提高虾夷扇贝鲜活度,符合绿色环保企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几种常用饵料对稚幼参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鲜石莼磨碎液和两种海参专用饲料对体长2.90±0.04cm,体重0.49±0.02g的稚幼参进行了为期40d的喂养试验。实验结束时,投喂鲜石莼磨碎液的海参体长为5.15±0.25cm,体重为2.76±0.39g,其体长和体重的增长都显著高于投喂鼠尾藻干粉、鲜海带磨碎液和其中一种配合饵料组,但与另外一种配合饵料差异不显著。投喂鲜石莼组海参的成活率达到85%,高于其他各组,但与其中大部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性腺指数周年监测及性腺的组织切片观察,对黄海北部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及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虾夷扇贝性腺发育可划分为5期,即增殖期(Ⅰ期)、生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排放期(Ⅳ)和休止期(Ⅴ期)。性腺周年变化规律是,11—12月为增殖期,1—2月为生长期,3月为成熟期、4—5月为排放期,6—10月为休止期。水温对性腺发育和产卵期的影响是,水温低性腺指数峰值高,产卵期相对滞后;水温高性腺指数峰值低,产卵期相对提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