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正虾夷扇贝为品质优良的冷水性双壳贝类,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在日本,虾夷扇贝海区于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试验性采苗,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采苗技术,目前全日本虾夷扇贝的增养殖苗种全部依赖天然采苗。虾夷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其苗种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育苗。随着增养殖规模的  相似文献   

2.
正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以及俄罗斯远东海域,为全世界扇贝科中最优良的扇贝增养殖种类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扇贝养殖第一大国,北黄海虾夷扇贝增养殖面积已达到70余万公顷,年产量超过20万吨,产值达50亿元,已成为我国虾夷扇贝规模化增养殖生产基地,并成为带动当地渔业经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5月 3 1日 ,受辽宁省科技厅委托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主持并邀请有关专家 ,对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完成的“虾夷扇贝引种及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研究的技术创新点在于为我国成功地引进了虾夷扇贝 ,并使之成为优良的增养殖种类 ;虾夷扇贝原产地苗种全部来源于自然苗 ,该项目探索研究成功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及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的技术空白 ;研究制定的虾夷扇贝人工育苗、苗种中间培育、人工养殖与增殖等技术规程 ,填补了国内空白 ,对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规模化增养殖技术研究与推…  相似文献   

4.
持续发展虾夷扇贝的健康增养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以其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而著称。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是冷水性双壳贝类。日本是虾夷扇贝生产大国,2003年生产量达6.01×105t,作为单一品种,在鱼虾贝藻中产量位居第一[1],这是近30年来大力发展虾夷扇贝健康增养殖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虾夷扇贝主产地北海道、青森县、宫城县等海区曾经发生大规模死亡。如青森县陆奥湾是全日本虾夷扇贝产量最高的养殖基地,1973~1975年死亡率分别为30.7%、55.7%、56.9%,损失惨重[2]。面对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海道以及俄罗斯远东海域,为全世界扇贝科中最优良的扇贝增养殖种类之一,在其原产地日本被视为最重要的优质增养殖贝类。1980年虾夷扇贝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入我国,并根据我国的海域环境条  相似文献   

6.
大连西部海域虾夷扇贝采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1982年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现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从日本引进后进行增养殖试验并进行推广,目前仅大连地区虾夷扇贝增养殖面积就超过4万余hm~2,年产量10万余t。随着虾夷扇贝增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资源量随之增  相似文献   

7.
1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2000年以后,虾夷扇贝育苗技术趋于完善,育苗及海上保苗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目前,蓬莱市共有虾夷扇贝育苗场家300多家,主要分布在刘家沟镇的墟里、海头、解宋营、朱家庄、南吴家,潮水镇衙前及新港街道办的  相似文献   

8.
<正>虾夷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具有生长快、贝柱肥大、味道鲜美等优势,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欢迎,增养殖生产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辽宁、山东等地的主要贝类增养殖品种。但在持续多年的育苗与养殖热潮后,近年来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育苗难度大、苗种生产效益不稳定、出池稚贝质量差、稚贝保苗率低、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等问题。笔者在多年从事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科研与生产的实践中,从多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与技术探索。我们认为,上述问题的出现除了与近海水域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9.
虾夷扇贝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虾夷扇贝为冷水性贝类,原主要产于日本、前苏联千岛群岛的南部水域,日本北海道及本洲北部,分布于底质坚硬,淤沙少和水深不超过40m的沿岸海区,正常生活水温为5—23℃。9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虾夷扇贝在山东、辽宁等沿海进行人工试养,经过10多年发展,虾夷扇贝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年产值达到50多亿元。现就虾夷扇贝筏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现状 我国虾夷扇贝育苗始于1980年,大连水产学院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育苗。烟台市于1982年12月,在蓬莱市原马格庄海珍品增殖站,由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引进日本虾夷扇贝亲贝24个进行试验。1987、1988年在北沟镇养殖单位进行虾夷扇贝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北部水域。虾夷扇贝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虾夷扇贝寿命较长,可活1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并繁殖。虾夷扇贝为我国重要经济贝类,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底播增殖。此种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  相似文献   

12.
<正>四、日本虾夷扇贝的垂下式养殖技术分析在虾夷扇贝的垂下式养殖设施方面,洋葱袋的导入保证了种苗的产量化,日本的垂下式养殖开始于1962、1963年,如今在设施和方法方面有很多次的改良,这个养殖方法被开发以来,1965年虾夷扇贝养殖迅速发展,青森县以及其他地区在产量上增加,质的变化得到了很大飞跃,特  相似文献   

13.
<正>虾夷扇贝为我国北方重要养殖贝类,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引进,因其营养价值及养殖效益较高,在我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养殖。虾夷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利,我国先后出现多次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针对扇贝大面积死亡现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一致认为病原、养殖环境恶化、种质退化、养殖密度过高等因素是造成扇贝大面积死亡的原因。本实验将针对养殖密度过高导致的虾夷扇贝死亡进行研究,以期找到适宜养殖虾夷扇贝的密度,提高虾夷扇贝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为虾  相似文献   

14.
获悉,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2年先后4次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亲贝,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最近几年经过科学试验,突破了虾夷扇贝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的一系列技术关键。育苗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每立方水体培育稚贝为70万个,壳高600微米,每台筏挂养9,00个饲养一年,  相似文献   

15.
虾夷扇贝穿耳养殖技术起源于日本,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对该技术的引进和规模化开发则是近年来的事。虾夷扇贝穿耳养殖是一种全新的养殖形式,穿耳养殖的虾夷扇贝具有生长速度快,易于管理的优点,同时,采用此法养殖可以拓展养殖水域和有效减少敌害的捕食。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人工育苗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csis)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办鳃纲扇贝科。近年日本的虾夷扇贝人工养殖发展很快,1970年人工养殖产量只有5874吨,1977年猛增到83213吨。虾夷扇贝同我国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个体大,生长快。在日本人工养殖的个体自采苗算起,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以来,虾夷扇贝浮筏养殖在辽宁省长海县发展迅速,目前养殖面积已达10万余亩,并成为当地名特优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技术环节的疏忽,养殖期间死亡率不断提高,商品贝的规格、品质、肥满度等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该产业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调查研究及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前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要使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重视推广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模式。一、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殖浮筏布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虾夷扇贝增养殖生产的发展,亲贝资源量逐渐增加,在繁殖季节海区出现大量虾夷扇贝浮游幼虫,为充分利用浮游幼虫资源,获得优良虾夷扇贝苗种,协助采苗业户及相关苗种收购业户对特定海域采苗进行技术支持。技术路线如下。一、海区采苗预报及采苗时机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进于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且经济效益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国内外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扇贝是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分布较广。由于其经济价值高,许多国家都以它为捕捞和养殖对象。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要种类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分别从美国和日本引进,前者为暖水种,后者为低温种。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北部、朝鲜西部和日本沿海;华贵栉孔扇贝分布于日本南部、中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