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3篇
  免费   639篇
  国内免费   921篇
林业   673篇
农学   526篇
基础科学   440篇
  1056篇
综合类   4839篇
农作物   638篇
水产渔业   453篇
畜牧兽医   1821篇
园艺   708篇
植物保护   54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442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528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524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890篇
  2011年   892篇
  2010年   918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78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株奶牛源约翰逊不动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了解从奶牛垫料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菌的病原特征,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染色镜检、16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测定药物敏感性,小鼠攻毒试验确定分离菌株毒力情况.结果 表明,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扩增的16S rDNA序列长度为1283 bp,与约翰逊不动杆菌的核苷酸相似性...  相似文献   
992.
营养强化对灰海马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及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复合营养型强化剂对灰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幼体氨基酸组成模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用0.045 mL/L(A)、0.090 mL/L(B)和0.180 mL/L(C)3个浓度的50DE-微囊强化的卤虫投喂灰海马幼体。结果显示,灰海马氨基酸总量(TAA)的平均值为51.10%(质量分数,干样);灰海马含有17种氨基酸(AA),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TAA比例的平均值为31.00%,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TDAA)占TAA的比例超过45.00%(质量分数,干样)。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的平均值为36.97。随着强化剂浓度升高,卤虫和灰海马体内部分AA、TAA、TDAA和非必需氨基酸(TNEAA)的含量及大多数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总量比值(A/E)均与强化剂浓度呈反比(P<0.05)。但是,卤虫和灰海马的TEAA/TAA和TEAA/TNEAA的值却随强化剂浓度升高而上升(P<0.05)。同时,从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EAAI的评分模式可以看出,B、C两组灰海马的评分总体显著高于A组(P<0.05),但B、C两组间大部分氨基酸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过高浓度的强化剂无法显著提高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氨基酸的组成模式。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掌握不同地理种群唇(鱼骨)(Hemibarbu labeo)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探讨其亲缘地理演化过程,研究分析了乌苏里江、长江、黑龙江、鸭绿江和牡丹江5大水系,8个地理群体(n=42)的mtDNA控制区404 bp片段的变异,该片段共有26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6.43%,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11 5.42尾样本共检测到18个单倍型,这8个地理群体是以HT1和HT2单倍型为中心向外辐射演化的.AMOVA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变异为59.29%,同一水系群体间变异为23.50%,不同水系群体间变异为17.20%,以上变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群体间配对FST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水系内有些群体间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发现,最大简约法(MP)和最大似然率法(ML)结果基本一致,嘉荫群体(HRJY)和四川群体(YRSC)绝大部分个体被聚在一支,鸭绿江群体(YRLJ)聚在一支,这与单倍型网络的分析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唇(鱼骨)的遗传多样较为丰富,黑龙江流域的唇(鱼骨)保持了祖先单倍型,其他地理群体为黑龙江流域内群体向不同方向演化的结果,并且部分地理群体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单倍型.  相似文献   
994.
不同温度下哲罗鲑幼鱼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每4个雄性亲本与1个雌性亲本交配的巢式设计方法,建立哲罗鲑(Hucho taimen)9组母系半同胞、34个父系全同胞家系.19个家系置于(13±1.5)℃(高温),15个家系置于(9±1.5)℃(低温)条件下饲养,计算幼鱼各月龄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哲罗鲑幼鱼在低温条件下体质量遗传力为0.413~0.675,体长遗传力为0.297~0.777;高温条件下体质量遗传力为0.396~0.558,体长遗传力为0.194~0.624,均属于中高遗传力.在2个温度条件下母本间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父本间遗传方差组分,存在较大的母本效应或显性效应,而根据父本间遗传方差组分估计的遗传力较为无偏.低温条件下体长、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高于高温条件下的估计值,表明基因和环境互作效应较为明显,在低温条件下对体长和体质量进行选择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体长和体质量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温度条件下都具有显著的遗传正相关和表型正相关(P<0.05),表型相关系数为0.815~0.939,遗传相关系数为0.794~0.939,表明通过体质量或体长进行选育均能达到改良生长性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态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对含有外源基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龟(简称:转基因唐鱼)和同胞家系中不含有外源基因唐鱼(简称: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唐鱼,粗脂肪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唐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基因唐鱼和非...  相似文献   
997.
吸附法制备大麻哈鱼硫酸软骨素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去肉后的大麻哈鱼鱼头为原料,采用复合酶酶解提取硫酸软骨素,研究D958树脂分离纯化硫酸软骨素的效果;以解吸率为指标,研究吸附温度、时间及酶解液pH对硫酸软骨素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D958树脂纯化大麻哈鱼鱼头硫酸软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液pH 6.0,4℃吸附3 h;此条件下硫酸软骨素的解吸率达87.66%,纯化效果最好。因此树脂吸附法能从大麻哈鱼鱼头酶解液中有效分离得到硫酸软骨素,为大麻哈鱼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8.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是两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害虫。为寻找一种安全高效的防治新手段,本文对10种中草药提取物触杀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苦杏仁杀虫活性最高,药后7 d棉铃虫、绿盲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4%和100%。发现苦杏仁粗提物经不同溶剂萃取后发现,氯仿萃取时析出物对绿盲蝽触杀活性最高,药后7 d校正死亡率可达96.9%。硅胶柱分离结果表明,流分L36-48具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药后7 d校正死亡率为84.7%。本研究评价了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和绿盲蝽的触杀活性,并对苦杏仁有效成分开展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以期为两种害虫高效安全的新型药剂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鳙目标强度和行为特征的水声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于2010年5月10-15日、9月28-29日分别对5种不同体长规格的鳙进行了目标强度及昼夜行为的现场测定.结果显示:鳙的全长范围为30.05~80.00cm,体长范围为25.10~68.80 cm,体重范围为0.3~6.0kg,对应的有效目标强度范围为-51.84~-42.06dB,最大目标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胞配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聚肌胞(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I:C)的配对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度和金属离子对聚肌胞配对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45℃条件下合成的聚肌胞减色效应最强,说明在该温度下聚肌苷酸(Polyinosinic acid,PI)和聚胞苷酸(Polycytidylic acid,PC)配对最紧密;Na^+、Ca^2+、Mg^2+、Mn^2+和Zn^2+能够增强聚肌胞双链结构的紧密性,当Na^+浓度增加到0.085mol/L后,聚肌胞的配对接近饱和;Ca^2+、Mg^2+、Mn^2+和Zn^2+对聚肌胞结构的保护效果基本一致,而Cu^2+对聚肌胞结构具有明显破坏作用。建议采用45℃合成聚肌胞并添加适当浓度的Na^+和Ca^2+等增强其结构的紧密性,以避免机体内高活性RNA酶的降解而失去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