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4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林业   434篇
农学   467篇
基础科学   319篇
  839篇
综合类   3576篇
农作物   461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1287篇
园艺   564篇
植物保护   38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45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91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珽  陈虹吟  汤承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8):2361-2368
旨在调查川西北牦牛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RV)的感染情况并分离病毒。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川西北15个牧场的72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和其中5个牧场的15份腹泻牦牛血清样本进行MRV检测,阳性样本进一步用分型PCR确定其血清型。结果显示,粪便样本中MRV检出率为20.83%(15/72),血清2型的比例为60%(9/15);血清样本中MRV检出率为40%(6/15),血清2型的比例为83.33%(5/6);未检测到其他血清型。成功地从腹泻粪便中分离到1株MRV血清2型毒株(TCID50为4×10-8.56·mL-1),并获得长度为23 587 bp的分离株全基因组,该分离株与中国猪源毒株的遗传关系最近;与GenBank中所有的MRV S1基因相比,该分离株有4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本研究从牦牛中检测到MRV,并分离到1株牛源MRV血清2型毒株,为进一步研究MRV血清2型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琥珀核桃仁是云南传统特色食品,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多次获奖,至今仍然是核桃小食品的主销品种。然而其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急需升级适应精准人群的精准营养和功能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下,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而新旧动能转换的提出,则为实现这一发展理念提供了思路.同时,乡村旅游业在发展中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实现乡村旅游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4年引入妮娜女皇葡萄一年生苗木在淮安市园艺技术服务站果树示范基地试栽,经过5年试验观察,表现优良,经赤霉素和氯吡苯脲处理后,平均穗重680g,平均单果重17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18%,最高可达21%,甘甜可口,苗木栽植第4年每666.7m^2产量1000~1250kg。适应性强,丰产性良好,可推广。总结了妮娜女皇葡萄的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施肥对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藏青27’、‘QTB13’和‘QTB25’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施肥量促进青稞分蘖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向营养器官和籽粒的分配,提高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对籽粒贡献率。‘QTB13’和‘QTB25’在F2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最大,产量也最大。‘藏青27’在F3条件下,更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营养器官和穗部的分配,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贡献率最大,产量也最大。说明合理施肥有利于青稞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与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乎高职院校与化学相近专业人才培养的“成与败”。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基础化学”教材建设和系列微课的制作及应用2个维度上,探讨提升“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目前中国畜牧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本文以设施畜牧业领域技术研发的3个主要方向:笼舍技术、饲喂饮水技术和环境控制技术的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利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对其发展趋势、技术分支、申请人、各阶段重点专利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笼舍、饲喂饮水和环境控制技术发展同步经历了萌芽期、波动发展期、快速发展期3个阶段,当前申请量呈现直线上升的态势;技术研发主体以企业为主,各研发单位之间技术布局差异性明显;近些年重点专利中的国内专利明显增多;笼舍技术方面装置研发均侧重于粪尿清除、垫板等技术;饲喂饮水技术方面饲喂技术的研究多于饮水技术,且均侧重于研发自动化设备;环境控制技术侧重于废弃物处理技术、空气调节技术和房舍清洁刷洗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亚麻籽油、大豆油、菜籽油与葵花籽油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氧化并测定其不同时间的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同步荧光光谱及荧光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植物油不同温度下的同步荧光光谱峰变化主要集中在300~415 nm内,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存在波动现象;在50℃和150℃加热氧化条件下,300,330,375,415 nm这4个峰都存在明显的波动现象;二维相关分析表明,这4个峰的荧光强度变化速率不同,不同油变化差异较大;同种油在不同温度下,4个峰的波动情况、相互关系、变化速率均有明显差异。这些峰的变化与油脂氧化过程中荧光物质和油脂氧化程度的变化有关,可以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的变化特性作为监控油脂氧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The species Pseudogymnoascus is known as a psychrophilic pathogenic fungus with a ubiquitous distribution in Antarctica. Meanwhile, the study of it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s infrequent. Systematic research of the metabolites of the fungus Pseudogymnoascus sp. HSX2#-11, guided by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networking,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one novel polyketide, pseudophenone A (1), along with six known analogs (2–7).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by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Pseudophenone A (1) is a dimer of diphenyl ketone and diphenyl ether, and there is only one analog of 1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Compounds 1 and 2 exhibit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a panel of strain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o use molecular networking to study the metabolic profiles of Antarctica fun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