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30篇
  28篇
综合类   23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2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82.
83.
本试验旨在研究以乳酸、谷氨酰胺、酶制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营养素对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从150头饲喂含有4%酸化变质鱼粉(酸价为8.67 mg/g,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1 446.7 mg/kg)饲粮15 d的断奶仔猪中随机选取腹泻仔猪22头,平均体重为(7.23±0.89) kg,随机分为3组进行试验。腹泻对照组(DC组,n=6)直接进行屠宰采样,对照组(CT组,n=8)饲喂基础饲粮,复合营养素组(NUT组,n=8)饲喂以复合营养素替代3%基础饲粮的饲粮,试验期2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在试验第15~24天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同时有降低该阶段料重比(F/G)的趋势(P=0.08);复合营养素极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5~24天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1),显著降低了试验全期的腹泻率及腹泻指数(P0.05)。2)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后,仔猪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复合营养素还显著降低了血清肌酐、丙二醛和D-乳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显著降低了仔猪血清D-乳酸含量(P0.05)。3)与腹泻对照组相比,饲喂正常饲粮一段时间后,仔猪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显著升高(P 0.05),空肠黏膜麦芽糖酶活性却显著降低(P 0.05),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极显著升高(P 0.01);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营养素对空肠杯状细胞数的恢复有显著效果(P0.05)。综上所述,变质鱼粉导致的腹泻引起仔猪肠道消化酶活性降低和肠道形态损伤,饲粮添加复合营养素可促进肠道形态恢复,减少仔猪腹泻,改善仔猪健康及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植物精油(EO)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500只1日龄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肉公鸡,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基础饲粮;2) EO50组,基础饲粮+50 mg/kg EO;3) EO100组,基础饲粮+100 mg/kg EO;4)EO200组,基础饲粮+200 mg/kg EO;5) EO400组,基础饲粮+400 mg/kg EO。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试验期共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EO400组料重比较对照组降低了3.4%;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干物质、能量、粗脂肪及粗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3) EO200组肉鸡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EO50组和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肉鸡饲粮中添加EO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部分养分消化率,且显著改善肉鸡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85.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粪便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8头平均体重为(8.02±0.39) kg、健康的(28±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酵母水解物组(酵母水解物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0.5%的去皮豆粕),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期28 d。试验结束时,各组选取10头接近平均体重的仔猪,空腹12 h后于试验第29天早上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同时,采集直肠粪便样,-80℃保存待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极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1),极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且有降低料重比的趋势(P=0.07); 2)饲粮添加酵母水解物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P0.05),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趋势(P=0.07); 3)饲粮添加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断奶仔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补体3和补体4含量(P0.05); 4)饲粮添加酵母水解物显著增加断奶仔猪直肠粪便芽孢杆菌数量(P0.05),使大肠杆菌数量降低6.53%(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5%酵母水解物可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先天性免疫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直肠粪便芽孢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86.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态势,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采自广西的349份流产胎儿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6种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病原的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4-2017年,6种病原的猪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36.00%)、PRRSV(16.00%)、PCV2(9.00%)、PRV(7.00%)、PPV(6.00%)和CFSV(5.00%),样品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27.06%)、PRRSV(6.18%)、PRV(5.88%)、PCV2(3.82%)、CSFV(2.35%)和PPV(2.35%)。季节因素对6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JEV在夏季、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季、冬季检出率较低;PRRSV一年四季检出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CV2在春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检出率较低;PRV在春季、冬季检出率较高,夏季、秋季检出率均为0;PP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检出率为0;CSF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检出率均为0。流产胎儿以单一感染为主,6种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单一感染情况,单一感染率JEV最高(23.82%)、PCV2最低(0.59%);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2016年双重感染情况较多,且感染组合多样;三重感染情况较少、仅在2016年送检样品中发现1例,未发现四重及四重以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7年,JEV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已成为广西部分猪场母猪流产最主要病毒性病原。PRRSV和PRV仍是目前引起广西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相似文献   
87.
本试验测得南方大口鲶胃内、胆汁和肠内pH分别为5.5~6.5,6.5~7.0,6.5~7.5,长吻鱼危胃内、胆汁和肠内pH值分别为5.0~6.5,6.5~7.0,6.0~7.0。南方大口鲶胃、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6、6.2和7.0,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0、6.4和7.0;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3、39℃和45℃,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9℃和41℃。长吻鱼危胃、胰脏和肠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2和7.4,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6.6、6.6和7.4;蛋白酶最适温度为39、36℃和41℃,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45、36℃和39℃。两种鱼胃内pH值较高,均高于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而肠内pH值范围适合蛋白酶和淀粉酶最大活性的作用。两种鱼蛋白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鱼体生活的水环境温度。两种鱼肠蛋白酶活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陈旧,不仅影响学生接受现代科学知识,而且也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在新编《园艺植物育种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植物育种学内容体系改革方面若干重大问题,如改革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专业课如何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何适应专业面拓宽后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要求,以及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的求实创新等。  相似文献   
89.
分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提供依据。分析指标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数量、建设规模、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已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92个,初步构建了包括各类湿地和水域的保护区网络;不同类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数量差异较大,且面积普遍偏小;河流和淡水湖泊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占总数的83.14%,以鱼类及栖息地保护为重点,缺少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水生植物等的保护;保护区聚集度指数为0.72,呈高度聚集分布格局,集中分布在湘北-鄂东南-皖赣边界、苏南-浙北和川东等地。保护区快速建设期接近尾声,未来应加强其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保护区网络。  相似文献   
90.
陆域自然保护区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社会发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科研人员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致危原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事实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中从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2个角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整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中的前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选址和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