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62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58篇
  76篇
综合类   411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局地爆发,隔离、封锁和交通管制已成为阻断人间传染源传播的重要防控措施。为摸清现阶段这些疫情防控措施对养牛业的影响,我们对全国38个养殖单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交通管制给绝大部分养牛场饲料、兽药和疫苗等生产物资的供应带来障碍,湖北省尤其严重;并且产品(奶、牛、肉)加工和上市受阻。同时,有可能因牛群防疫计划不能正常实施、牛病不能及时处置等原因导致动物疫病爆发、长期倒奶导致环境污染等次生灾害。据此,我们对相关部门和养殖企业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保持养牛业稳定发展提供数据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2.
淋巴细胞信号活化分子(SLAM)是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在淋巴细胞的主要受体。本研究旨在探索PPRV感染细胞源外泌体对山羊SLAM表达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RV疫苗毒株N75-1感染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源外泌体(Exo-PPRV)共育对接纳细胞(正常山羊PBMCs)中SLAM表达水平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细胞分泌外泌体(Exo-Mock)共育组相比,Exo-PPRV共培养组细胞SLAM mRNA和细胞表面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TNF-α、IL-10和IFN-γ表达水平升高,而IFN-α水平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表明,Exo-PPRV中荷载高水平的PPRV H蛋白且可以将其传递至接纳细胞中,同时pcDNA3.1-H转染组中SLAM表达水平较pcDNA3.1对照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表明,PPRV感染PBMCs源外泌体对接纳细胞中SLAM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正调控作用,外泌体中载荷高水平PPRV H蛋白是其调控接纳细胞SLAM表达的关键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3.
除草剂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生物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排污口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农药阿特拉津污染地下水的微生物治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t=10℃,pH=7.5)与野外含水层的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难于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质阿特拉津的一次投菌降解率达到26.29%;同时环境因素也随着AT菌作用的变化而变化,其中,DO、Eh、pH随AT菌作用的加强而其值减小。另外,设计了细菌的投放方式以模拟野外条件下的菌种投加条件。模拟实验为野外的原位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84.
牦牛初乳中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麦洼牦牛(Bos.grunniens)分娩前后乳腺分泌物的生化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常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牦牛初乳中激素含量高,分娩当天的初乳中生长激素、催乳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常乳,其中生长激素含量在泌乳第2天下降至与常乳接近,而其他激素或生长因子在初乳期前几天均显著高于常乳。另外,牦牛分娩当天和第2天乳汁中胰蛋白酶抑制剂(TI)含量显著高于常乳。  相似文献   
185.
苦槠为常绿乔木,寿命长,树体高大雄伟,常用作园林绿化,也可丛植于草坪中,还可用作风景或防护林,具有较好的抗风、防尘、抗有毒气体等功能。为了加速苦槠的繁殖栽培,该文简述了苦槠的性状、用途及主要繁殖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6.
为明确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优势贡献的差异。本研究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通过比较间套作与相应单作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综合分析了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中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套作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为1.16~1.72,具有套作产量优势,玉米花生间作LER为0.89~1.13,无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32.60%~54.22%、27.35%~34.64%和17.74%~24.42%,氮素利用效率低于相应单作21.99%~42.07%。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34~0.62、0.31~0.46和0.22~0.32,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11~–0.35、–0.03~–0.31和–0.11~0.2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出相应单作–7.86%~31.58%、23.09%~46.52%和1.60%~55.48%,氮素利用效率高出相应单作7.55~26.60。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  相似文献   
187.
双歧杆菌作为婴幼儿肠道的优势菌,是最常用的益生菌之一,但对氧气具有高度敏感性,因而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和应用面临较大困难.利用双歧杆菌选择培养基,从湖南采集的健康人的母乳中分离出19株乳酸菌.鉴定结果显示,其中7株双歧杆菌分别为1株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ungum)、2株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n)和4株短双歧杆菌(B.breve).长双歧杆菌S1和短双歧杆菌S3在pH 2.5的人工胃液中耐受性较好;短双歧杆菌S3在0.1%胆盐中存活率较高,达到75.50%;短双歧杆菌S3和S11在液体培养基中非厌氧条件下培养时的生长能力较强.短双歧杆菌S3有望作为一株优良的益生菌株,应用于双歧杆菌相关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8.
为了研究畜禽粪便中磺胺类兽用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e,SMZ)和典型重金属铜(Copper,Cu)复合污染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以猪粪为肥源,设置无污染、低、中、高4种SMZ和Cu不同污染水平的浓度,SMZ分别为0、0.1、1、5 mg·kg~(-1),Cu分别为0、100、500、1 500 mg·kg~(-1),两两组合共计16个处理,通过长时间室内模拟淹水培养实验,定期测定CH_4排放速率和相关土壤功能基因丰度,以期探索SMZ和Cu单一及复合污染影响CH_4排放和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浓度效应及影响时长。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12 d),不同浓度的SMZ和Cu未显著影响CH_4排放速率(P0.05);培养中后期(13~71 d),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对CH_4排放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SMZ(≥1 mg·kg~(-1))则反之,单一Cu污染及与不同浓度的SMZ复合污染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速率(P0.05)。与对照(SMZ和Cu零添加)相比,除单一低浓度SMZ(0.1 mg·kg~(-1))处理的CH_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19.7%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降低了CH_4排放,尤其Cu和SMZ(≥1 mg·kg~(-1))复合污染处理显著降低了约77%(P0.05)。SMZ单一污染对16S rRNA-CH_4、mcr A和pmo A的基因丰度均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和输入时间效应,Cu单一污染则未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效应,两者复合污染的联合作用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两污染物的起始浓度及SMZ输入土壤的时间。无论SMZ和Cu单一还是复合污染,中高浓度在培养的后期对三大基因丰度的影响均以降低为主,且pmo A基因丰度对Cu和SMZ单一及复合污染响应更敏感。研究表明,SMZ和Cu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稻田土壤CH_4排放及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但规模化养殖业畜禽粪便还田后导致抗生素和重金属高残留的环境风险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9.
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sp.)YZU-S230是长江大学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研究室前期分离的一株白芨内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为筛选用于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通过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绿色荧光标记测定了伯克霍尔德氏菌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和促生作用以及在西瓜体内的定殖动态.结果显示,YZU-S230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的抑制率达到82.80%,且在温室条件下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同时接种时其防效为30.87%,提前3d接种时其防效为68.40%.经YZU-S230处理后30d,西瓜主蔓长增加了8.7cm,根长增加了3.0cm,地上鲜重增加了6.9g,显著高于对照组.菌株YZU-S230能在西瓜根部稳定定殖,接种后1、3、5、7、9、15、21d其在西瓜根部的定殖量分别为80×105、120×105、29×105、9×105、1.7×105、1.4×105、1.2×105 cfu/g.结果表明,菌株YZU-S230在防治西瓜枯萎病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对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和深圳市的森林碳汇需求空间进行分类,就提升各类地区未来的森林碳汇需求空间提出针对性建议,为科学设计碳汇政策以及差异化开发森林碳汇需求空间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以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和深圳市为样本地区,收集整理2008?2017年《统计年鉴》中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测算各地区工业行业碳边际减排成本,并采用需求空间模型,对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和深圳市10 a的森林碳汇需求空间进行测度,对求得的需求空间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结果   各样本地区的碳边际减排成本和森林碳汇需求空间数据均存在一定的地区性波动。3类地区碳边际减排成本与森林碳汇需求空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99,呈显著正相关。聚类结果发现:1、2、3类地区的碳边际减排成本平均值分别为1.59、1.18、0.51万元·t?1;1、2、3类地区森林碳汇需求空间平均值分别为571.91、374.93、174.15万t·a?1。最终判别方程发现:2011、2014年的需求空间数据对地区分类的影响最为显著。   结论   整体来看,分类结果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吻合。政策情景模拟显示:差异化开发森林碳汇需求空间要将超排处罚率作为第1、2类地区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优化配额发放模式;第3类地区以鼓励引导为主。表6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