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5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试验选用56周龄新扬州鸡产蛋鸡1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各重复10只.研究经腿肌注射0、200和400μg鸡甲状旁腺素基因质粒(pCEP4-PTH)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质量和血液部分激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EP4-PTH基因质粒可改善蛋鸡生产性能;200μg注射量可显著改善蛋壳强度(P<0.05),400μg注射量对蛋壳质量影响不显著;pCEP4-PTH基因质粒可在蛋鸡体内良好表达,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注射400 μg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注射400 μg pCEP4-PTH基因质粒具有促进内源降钙素(CT)和雌激素(E2)分泌的作用(P<0.05),因而不利于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两试验组骨钙素(BGP)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提示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的改善未对骨骼造成不良影响.pCEP4-PTH基因质粒可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且不影响骨骼质量.  相似文献   
112.
荧光定量RT-PCR检测高致病性PRRSV接触感染仔猪增殖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高致病性PRRSV接触感染仔猪的增殖动态,建立了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该方法在模板为2.18×10~1~2.18×10~6拷贝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 000倍,并且与其他猪病病毒无交叉反应;在3头健康仔猪中引入1头PRRSV人工感染猪,定期监测仔猪接触感染PRRSV后病毒血症和排毒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感染猪后分别于3、5 d首次在血清和粪便中检出PRRSV,相比人工接种猪推迟2 d,此后7 d内病毒含量迅速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死亡。本研究为PRRSV在猪体内的定量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为进一步了解PRRSV的传播机制以及建立防治PRRSV感染的仔猪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3.
家兔一种新的病毒病——兔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对青、成年兔具有高度发病率和致死率。已从病兔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和氯化铯等密度离心纯化的病毒出现两个峰。两峰病毒均为球形、无囊膜,且均有两种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分别约占80%和60%)和空心病毒颗粒(分别约占20%和40%)。第一峰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8-1.34克/毫升;第二峰病毒浮密度为1.36-1.44克/毫升;沉降系数为85s。用氯仿处理和冻融的方法澄清兔瘟肝组织液,再经PEG沉淀、氯仿处理和Sepharose 4B柱层析,得到纯化病毒制剂。该制剂能致家兔发生典型兔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32-34nm,蕊髓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呈特征的20面体T=3“格子样”表面对称,壳粒数为32,壳粒直径为8-10nm,高4nm,包括12个五邻体和20个六邻体,共180个原体,原体直经约4nm。此外,还见有少数空心衣壳和直经为23-27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病毒制剂煮沸裂解后经SDS电泳,与未经裂解的样品对照,发现病毒粒子具有3条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Vp#-(1)76000、Vp#-(2)62000和Vp#-(3)52000,Vp#-2为主要多肽。本病毒具有抗酸性,在1克分子氯化镁溶液中对抗的热有稳定的作用。能凝集人类O型红血球,而不能凝集其他动物(包括兔)的红血球。血球凝集能被特异抗血清抑制。病兔肝组织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为10#+(-7)-10#+(-7.5)(1ml)。通过交叉免疫保护试验,免疫电镜、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明,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毒株具有相同的血清型。病毒保存于-20℃冰箱长达18个月不丧失感染性。目前尚无适合本病毒复制的组织培养,故其分类地位尚未确定。已研制出控制本病的组织灭活苗,並证明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4.
为了选择合理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重组载体的激发/加强免疫策略,构建表达ASFV CD2v-p30-p54融合抗原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F1,将其与表达相同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rAd-F1分为rAd-F1/rAd-F1、rAd-F1/rPRV-F1、rPRV-F1/rPRV-F1、rPRV-F1/rAd-F1 4个组合进行猪免疫试验,分别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血并分离血清进行ELISA抗体检测,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ASFV抗原刺激后进行IFN-γ检测。免疫荧光与免疫转印试验结果显示,构建的rPRV-F1能在感染细胞中正确表达F1融合蛋白。所有免疫猪均能检测到抗原特异性抗体,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在测试的4个免疫方案中,尽管rAd-F1/rAd-F1组合初次免疫后的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高,但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低。与此相反,尽管rPRV-F1/rAd-F1组合初次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低,但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IFN-γ表达水平最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rPRV/rAd是较好的ASFV重组载体疫苗的激发/加强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