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规模猪场4大疫病的血清学检测及免疫抑制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杭州、绍兴、嘉兴和湖州4个地区的规模猪场为试验猪场,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猪瘟病毒(CSFV)和口蹄疫病毒(FMDV)抗体合格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阳性率,分析免疫抑制状况。同时,采取临床可疑病料,用RT-PCR技术检测PRRSV、PCV2、CSFV和伪狂犬病毒(PRV)的感染率。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猪群中,PCV2抗体阳性率都在96.0%以上,而CSFV、FMDV抗体合格率及PRRSV抗体阳性率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即母猪最高,哺乳仔猪其次,培育猪和肥育猪最低;在病原检测中,PRRSV和PCV2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4.3%和60.7%。另外,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明显,特别是PRRSV+PCV2+CSFV三重感染,阳性率达7.6%。本试验结果为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等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藏巴结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贤  张存  柳斌  吕光东  金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50-17051
通过对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方面的野外调查、测量和试验研究,探讨了湿地生态特征和退化机理,并提出了加强西藏林芝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鸡红细胞在检测鸭禽流感HI抗体时非特异性凝集的问题,开展抗原对鸡红细胞(CRBC)、樱桃谷鸭红细胞(yDRBC)、麻鸭红细胞(sDRBC)和番鸭红细胞(mDRBC)凝集特性,不同禽种间血清和红细胞的交叉凝集特性,血清中红细胞受体破坏酶(RDE)处理等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H5亚型AIV标准抗原对4种家禽的红细胞凝集效价完全一致,使用yDRBC检测樱桃谷鸭、麻鸭和番鸭血清的AIVHI抗体,和RDE处理后的血清比较,抗体效价符合率分别为100%、80%和100%。以yDRBC代替CRBC检测鸭血清AIVHI抗体的改进方法,检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且方便适用。  相似文献   
14.
15.
用纯化的H9N2亚型猪流感可溶重组NP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猪流感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ELISA的最佳工作条件是:抗原包被浓度为12.5 μg/mL,37℃ 1 h,4 ℃过夜;血清稀释度为1∶40;酶标SPA稀释度为1∶10 000,37 ℃温育40 min,底物显色37 ℃ 15 min.经重复性试验、交叉试验、竞争抑制试验等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利用TG-ROC软件确定了自制ELISA(NP-ELISA)酶标板的临界值为0.20,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83和91.43.与美国IDEXX试剂盒相比较,符合率为94.00,无显著性差异.用已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临床血清样本356份,总阳性率为35.40.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感染与防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存  范坤晓 《畜牧与兽医》1996,28(3):130-13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感染与防制张存,范坤晓,陈如玉,刘蔓雯(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31002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57年在美国甘布罗镇(Gumboro)首次发生后,几十年来,已遍及几乎所有的养鸡国家。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科(B...  相似文献   
17.
利用 NLFK 细胞通过静置培养与转瓶培养作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LV)和水貂肠炎病毒(MEV)增殖培养比较表明:(1)NLFK 细胞株生命力强,单层长成时间较短,繁殖速度较快.适用于转瓶培养;(2)无论FPLV 或 MEV 均可利用 NLFK 细胞进行转瓶增殖培养,而且转瓶培养毒液的 HA 价比静置培养毒高出3~4个滴度;(3)无论 FPLV 或 MEV 在 NLFK 细胞增殖培养时,都可作两次增殖培养收获,其二次收获的 HA 价并不比一收的低。由此可见,转瓶培养法对猫源或貂源细小病毒疫苗生产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江苏宿迁某种鹅场出现产蛋下降症状的鹅群进行剖检,综合临床症状、剖检情况、实验室诊断和全场血清抗体检测,确诊为坦布苏病毒感染.对发病鹅群进行抗病毒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消毒隔离,控制了鹅群的死亡,产蛋水平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本研究采用传代致弱的NDRV JDm10-150毒株接种1 d龄雏番鸭,对接毒后6 h~35 d雏番鸭的血液、脑、胸腺、心、肝、脾、肺、肾、胰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接6 h后,在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可检到NDRV核酸,且肝和脾病毒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NDRV核酸含量逐渐减少。接毒后9 d,各组织器官及血液均检测不到NDRV核酸或NDRV核酸检测为阴性(Ct>35)。接毒后第13~35 d,除脑和血清外,大部分的组织脏器中均又检测到NDRV核酸,且NDRV核酸含量基本稳定,其中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NDRV核酸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对不同时间采集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进行检测,发现雏番鸭在接毒后6 h开始向外界排毒,之后通过泄殖腔排毒,直至攻毒后28 d停止排毒。以上检测结果表明,NDRV JDm10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快速侵入各组织脏器和血液,脾脏和法氏囊为主要侵染和定殖场所,主要通过泄殖腔分泌物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20.
鸭坦布苏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是一种新发现可引起鸭产蛋下降的新型黄病毒,建立一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于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对DTMUV序列的比对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DTMUV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快速、敏感、准确等特点,可以检出1.82个TCID50的病毒核酸。对2010年至2011年6月份前的106份产蛋下降鸭群临床病料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阳性率为46.2%,表明DTMUV在浙江及其周边省份的产蛋鸭群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