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免疫扩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免疫扩散试验的最佳条件是: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或鸡胚肾细胞(CEK)制备抗原,用8%NaCl的PBS(pH7.2)配制1%的琼脂糖,孔径、孔距均为3mm。  相似文献   

3.
5株已适应鸡胚细胞的AVAV在Vero细胞上传2~5代后各毒株均能产生明显的CPE和较高的病毒滴度,而2株非鸡胚细胞适应株(分别为鸡胚毒和野外组织毒)在Vero细胞上盲传7代,仍无明显的CPE出现。这一结果初步表明Vero细胞能用于已适应鸡胚细胞的毒株的增殖。而不能用于病毒的分离。吸附时间与冻融次数明显影响病毒的适应进程,以吸附1小时、冻融2次以上为佳。AVAVJN-1株能在Vero细胞上产生蚀斑,大小为2.7~4.4mm,出斑时间为接种后4~5天,Vero细胞用于中和试验,测得S(1133)株免疫鸡血清的小和效价为1:80。  相似文献   

4.
通过SPF鸡胚传代培养、SPF鸡胚气管环组织培养和鸡胚肾原代细胞培养,从一起有明显呼吸症状且又表现严重肾病变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中分离到一株肾型传支病毒BK株。电镜观察表明,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90~100nm,纤突长15nm,为典型冠状病毒。在SPF鸡胚上盲传至5代,在TOC上测其CD50为10-6.2。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试验鸡出现典型“花斑肾”,表明BK株具有较强嗜肾脏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麻雀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阳性麻雀体内分离到了一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心ELISA试验和DIG-标记IBDVcDNA探针班点杂交试验证明该病毒为IBDV。病毒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血清型为I型,病毒代谢抑制试验证明其基因组为RNA,病毒核酸的电泳图谱呈两条特征带。病毒对乙醚不敏感PH2.0不能灭活可使病毒失感染性,56℃作用3小时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弱毒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3个变异野毒株JD1、JD2、HB)和2个经验血清型1毒株、SC)直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均能不同程度地产生细胞病毒效应(CPE)。将5个毒株21代细胞毒连续回归鸡体5代,除JD1外,其余毒株均能不同程度导致法氏囊病谱。HZ141、JD136、SC38、JD237、NB38代细胞毒在鸡体内回归5代,均未见法氏囊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变化,囊指数保持稳定,说明HZ1、SC、JD1、  相似文献   

7.
将鸭源新城疫(ND)病毒D_(10)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GC_2株于同一鸭胚同时增殖,用甲醛灭活后加入10号白油制成ND和EDS-76异源二联灭活疫苗,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成本,克服了鸡胚苗潜伏带毒的危险。经20余万只鸡试用,表明该疫苗可有效预防ND和DES-76。  相似文献   

8.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经兔体高免提纯的兔抗羊传染性脓疱病(Orf)Ig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毒株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及病毒基因在载体中重组克隆后转化到受体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RP标记的IgG,经自动酶标光度计检测,对HCE、HLR、LME、DPE、HBGE、YLGE毒、LTE囊膜蛋白及HCE10代细胞毒都呈现特异性反应。在模式2的检测中,OD值均在0.07以上,在模式3的检测中,都呈现阳性。受检的4株重组转化大肠杆菌中,一株表现阳性,说明重组菌对Orf病毒的抗原产生表达。试验证明,ELISA是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进行诊断检测的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病雏中,采集典型病科,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到四株肾传支病毒(HN—M,HN—Z,HN—G,HN—C)。该四株病毒均能适应鸡胚生长,并致鸡胚呈明显的卷曲胚和侏儒胚;其鸡胚适应毒能感用鸡胚肾细胞(CEK),并致细胞病变(CPE);应用鸡脓毒或细胞毒回归雏鸡,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雏同样的特征性病变;每株无血凝性,以胰酶处理后可出现凝集价;经与74国际标准毒单抗作细胞交叉中和试验及用克隆和标记的IBV非编码区、非S1片段10kb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鉴定,确认HN-M株为澳大利亚T抹,另三株为N—115株。应用该四株分离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对河南近几年流行的肾型支气管炎起到了十分理想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