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标准粘液瘤病毒人工感染中国家兔。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家兔对粘液瘤病毒极易感,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真皮浅层至肌层间有大量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多呈星形,也有呈梭形或蝌蚪形。粘液染色(+),PAS染色(+)。在表皮的基细胞;棘细胞和瘤细胞胞浆中可见不同时期的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研究结果为诊断粘液瘤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注射过粘液瘤病毒的兔子全部死亡,主要病变为皮下发生粘液性肿胀,和真皮中有星形、梭形或蝌蚪形瘤细胞浸润,在表皮的基细胞和棘细胞层中及瘤细胞中存在有不同阶段的病毒粒子和病毒包涵体,建立了琼脂扩散检测法用于粘液瘤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对10只成鹅的骨髓细胞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嗜酸性粒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和脂类染色反应呈强性(+++);异嗜性中幼粒细胞和幼稚血栓细胞的多糖类(PAS)染色反应呈强阳性(+++)和较强阳性(++);红系、粒系和巴系统的核糖核酸(RNA)染色反应呈阳性;各系统的酸性磷酸酶反应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4.
试用兔肾原代细胞传代;增殖兔粘液瘤病毒,呈现典型CPE。粘液瘤病毒SG33株在兔肾细胞上连续传3代之后,就不产生CPE,在鸡胚上传3代再回归兔肾原代细胞,又呈现CPE。SG_(33)在鸡胚上不能产生明显痘斑。维持液pH值影响SG_(33)在兔肾原代细胞上形成CPE。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鸡减蛋综合症(EDS-76)为模型,对常规的免疫斑点(IB)试验做了改进,在对各主要参数进行系统测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可用于检测EDS-76的IB诊断法。在该方法中,病鸡血清呈“+”形染色,健康鸡血清呈“-”形染色,从而使检测结果与判定符号实现了统一。对16种鸡病的标准阳笥血清、EDS-79病毒人工感染鸡血清、临床健康鸡血清和SPF鸡血清的检测结果及与现行的EDS-76血凝抑制(HI)试验和琼旨扩散(AD)试验比较表明,IB试验不仅特异、敏感,而且简便、快速。本研究在禽病系列诊断试剂盒的研制方面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采取10头健康乳牛的咽后淋巴结,按常规制备石蜡切片,用兔抗牛S-100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了健康乳牛咽后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DC)的分布。结果显示,在咽后淋巴结中,S-100^+DCs不仅分布在皮质,而且在髓质中也有大量分布;在被膜下窦内也有S-100^+DCs,在皮质的最外层有较多的S-100^+DCs;在淋巴滤泡中,滤泡树突状细胞(FDCs)呈S-100阳性标记,而在淋巴滤泡之间则有少量的S-100^+DCs;髓质中有大量的S-100^+DCs,多数呈贴壁分布,少数散布在窭腔内。表明,在正常乳牛咽后淋巴结内就有树突状细胞分布,一群是皮质树突状细胞,另一群是髓质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7.
<正>兔纤维瘤病是由纤维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良性肿瘤传染病。以皮下和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良种肿瘤为特征,在野兔群中呈地方流行性。1病原和流行特点纤维瘤病毒为双股DNA病毒,属野兔痘病毒属第五亚群,病毒粒子形状呈砖形,大约300纳米×240纳米×200纳米。经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沉淀反应和中和试验证明兔纤维瘤病毒与野兔纤维瘤病毒、松鼠纤维瘤病毒和兔粘液瘤病毒有密切的抗原关系。人工接种于家兔的肌肉、皮下或睾丸内部都  相似文献   

8.
山羊鼻内腺瘤和腺癌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某地的山羊鼻内肿瘤呈地方性流行,临床上病羊初期流出大量浆液性鼻液,随后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和鼻塞音,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眼球突出和头颅变形,最后死于窒息。14例山羊鼻内肿瘤的病理学研究表明,肿瘤起源于筛骨迷路粘膜的腺体(包括浆液腺和粘液腺),组织学上为腺瘤,以后可转变为腺癌,并向周围组织作浸润性生长,未见转移。2例作透射电镜检查见瘤组织有异型性,瘤组织和瘤组织内未见病毒样颗粒。发生  相似文献   

9.
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在驴胎皮肤细胞(D细胞)上连续传代培养至60代,随着代次的增加,以多核巨细胞为特征的细胞病变可提前至接毒后2-3天出现,至5-6天时大部分贴壁细胞脱落,病毒滴度达高峰(7.25TCLD59/0.1ML)。高代次的传代细胞毒经电镜超薄切片观察,病毒粒子呈政治协商会议形,直径80-120nm,大多散在或以聚堆的形式分布在细胞外,环境在胞浆膜可以见到出芽增殖的病毒粒子,以绵羊进行性肺炎  相似文献   

10.
牦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三年从四川某地区一牦牛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定名为牦牛Ⅰ号毒株。该病毒可在牛肾或牛睾丸原代细胞上繁殖继代,但均不产生可见病变(CPE),用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可见到BVD/MD特异性荧光,其滴度在1O ̄(-3)-10 ̄(-5)之间。用细胞培养第15代病毒做系列试验表明,该病毒为RNA病毒,对乙醚敏感,不耐酸,对胰蛋白酶有一定抗力;回归黄牛,血清中和抗体呈BVD/MD阳性。  相似文献   

11.
腺肌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协同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腺胃肿大、鸡内金坏死、消化平衡紊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病原幽门螺杆菌(HP),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孤形。  相似文献   

12.
对虾副粘病毒样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用鲤鱼上皮乳状瘤细胞(EPC)和虹鳟肝细胞(R1),对新发现的对虾暴发流行病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进行了细胞分离与培养。结果证实对虾副粘病毒样病毒可在这2种鱼类传代细胞中复制,其中EPC培养的病毒粒子的滴度在108/mL以上。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电镜和免疫金电镜技术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中国分离株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该病毒粒子直径约55nm,多数呈球形,有囊膜,但在其囊膜上没有发现纤突结构。在病毒粒子中央部可观察到拟核(核衣壳),其直径约为40nm。在宿主细胞浆的空泡膜及滑面内质网小池膜上“出芽”,成熟的病毒粒子多蓄积在空泡腔内。病毒增殖数量与其适应宿主细胞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所引起的鸡淋巴细胞增生性瘤疾病。病毒染早期是溶细胞性的,随后产生T-细胞淋巴瘤。这些淋瘤细胞潜伏感染病毒,但仅可检测到和量的病毒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尽管有此证据表明这些病毒的转录产物可能参与肿瘤形成。而由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表型转化的准确机理还未完全弄清。在这些病毒复制产物中,具有基本亮氨酸拉链结构(bZIP)的meq蛋白质是基因复制激活物,对肿瘤形成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兔粘液瘤病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皮下,尤其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主要特征。1898年,Sanarelli在乌拉圭最早发现本病,之后在欧洲、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许多国家相继有本病的报道,目前我国尚未见有关本病的报道。近几年实验研究证明,中国家兔对兔粘液瘤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国家规定本病为二类动物传染病,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WTO的加入,各种种兔及兔产品原料等的引入,该病对养兔业的潜在威胁很大,有必要对此病严密监控,防患于未然。现将本病作一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兔粘液瘤病是由兔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全身皮下尤其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近年来本病有向亚洲蔓延的趋势。在首次发病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gB-F)、新城瘦弱毒疫苗以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和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外周血T细胞表型亚类(CD4^+、CD8^+、XCRγδ^+)的变化动态进行监测。重组疫苗和禽痘疫苗免疫之后,CD8^+和TCRγδ^+的细胞数先升高后回落;在NDV强毒攻击之后,ND疫苗免疫组的TCRγδ^+数量升高,rFPV-gB-F免疫组的三种细胞数量在第l周都下降,随后升高;ILT疫苗在免疫后的第1周,CD4^+细胞数量下降。结果提示rFPV-gB-F可以诱发相应的细胞免疫应答,但是有关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导致的细胞免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体外定向诱导鸡胚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采用地塞米松+β-磷酸甘油钠+维生素C组成的诱导液对鸡胚精原干细胞进行诱导,利用Von Kossa'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I型胶原(CollagenⅠ)进行成骨细胞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后成骨细胞形成率达到82%,诱导后的细胞经Von Kossa's染色可见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提示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法染色细胞呈阳性。因此可以得出:鸡精原干细胞(SSCs)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免疫器官中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定位和动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鼠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IBV)的高免血清为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肾型IBV抗原的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肾型IBV C9001株鸡免疫器官中的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胸腺和法氏囊是病毒主要侵害的免疫器官,脾脏,盲肠扁桃体仅呈一过性感染,哈氏腺未检测到,法氏囊从感染后2-12天,胸腺从感染后3-8天均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染色主要集中于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区和胸腺小叶髓质区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胞浆内。  相似文献   

20.
发育至第19期和第28期的鸡胚性腺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提纯后,在DMEM中添加冷冻保护剂DMSO(二甲基亚砜)、EG(乙二醇)、蔗糖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比较冷冻保护剂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条件下对PGCs的冷冻保护效果,复苏后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体外接种培养、传代。结果表明:(1)第19期PGCs冷冻保存中,10%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20±2.18)%,且与10%DMSO+10%FBS的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第28期PGCs冷冻保存中,5%DMsO+5%EG+10%FBS+0.1mol/L。蔗糖条件下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2.41±2.82)%,但各冷冻保护液间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解冻后体外培养的PGCs,在饲养层和3种细胞因子(I。IF、SCF、bFGF)的共同作用下,可持续增殖,传至第3代的PGCs,PAS染色、AKP染色均呈阳性并保持完整的二倍体核型,仍处于未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