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找到东北地区蛋鸡舍冬季保温和通风的平衡点,并将舍内环境条件控制在适合蛋鸡生长的范围内,试验对吉林省某蛋鸡舍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害气体浓度和颗粒物浓度等环境因素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舍内平均温度22.1℃,平均相对湿度67%,不同监测点温湿度存在差异;平均氨气浓度为3.21 mg/m~3,其浓度和温度呈正相关,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舍内颗粒物浓度分布情况为PM_1和PM_(2.5)浓度近风机端舍中远风机端,PM_(10)和TSP与之相反,即远风机端舍中近风机端;舍内CO_2平均浓度为8 576 mg/m~3,高于相关标准。基于CO_2浓度对试验鸡舍通风策略进行优化,得出该试验鸡舍最小通风量为0.56 m~3/h·kg,以及东北地区采用传送带清粪方式的蛋鸡舍应保证的冬季最小通风量为0.51~0.58 m~3/h·kg。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环境控制及管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西北地区冬季肉牛养殖的环境、福利状况,提高肉牛生产水平,试验将环境控制(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和管理措施(饮用温水)应用于实际生产,并通过检测牛舍环境、牛体清洁度、日增重等指标来评价改进措施的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制牛舍通风、铺加垫料、增加清粪次数能显著提高牛舍内最低气温和地面温度,对牛舍内日平均气温没有显著影响;降低舍内风速的同时增加了湿度、二氧化碳和氨气浓度,但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牛舍内的环境状况;对牛体清洁度、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给牛饮10℃的温水能显著提高肉牛日增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6):81-8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冬季肉牛的饲养水平,试验根据张掖地区的气候状况和建筑日照参数对牛舍进行采光与通风设计,并应用于实际生产。该牛舍设计为东西朝向,共饲养240头体重约400 kg的育肥牛。根据太阳日照确定牛舍屋顶2条1.2 m采光带,冬至10:00—14:00光线可直接照射牛体,减缓肉牛冷应激。将建造后的牛舍应用于实际饲养,并对舍内环境因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通气缝开启状态下,舍外日平均温度为-5.2℃时,舍内日平均温度为1.68℃,舍内最高温度为10.6℃、最低温度为-5.6℃;风速为0.23 m/s,总通风量为21 772.8 m~3/h;相对湿度08:00时为81.7%,14:00时为34.5%,20:00时为56.8%,基本符合肉牛生产要求;舍内NH_3浓度为0.7 mg/m~3,CO_2浓度为705.0 mg/m~3,平均照度超过50 lx,均达到饲养标准。说明牛舍设计合理、通风与采光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肉牛生产中牛舍类型的选择及牛舍环境的控制提供参考,试验以棚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有窗牛舍为研究对象,对舍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氮气和风速等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类型牛舍内上述环境指标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开放式牛舍内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极显著高于棚式牛舍和有窗牛舍(P0.01);温湿指数及氨气浓度高低依次为半开放舍有窗舍棚舍,且半开放舍与棚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种牛舍内的温度和风速指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黑龙江省砖混结构和彩钢结构肉牛舍冬季的主要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冬季肉牛舍温度低,平均在2.16~9.74℃;湿度大,两种牛舍的湿度都在95%以上,甚至达到饱和;舍内空气流速为0.066~0.21m/s,平均为0.159m/s;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为5745~7128mg·m^-3,氨气含量平均为11.93~14.99mg·m^-3,基本到达要求的上限。两种牛舍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外围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和完善通风换气系统的设计,以减少环境因素对肉牛的直接刺激和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环境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舍内外环境质量状况,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改造及环境改善提供借鉴。选择冀北寒区3种典型建筑类型奶牛舍(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差的有窗舍A,低举架、纵跨小、封闭性好的有窗舍B,高举架、纵跨大、封闭性一般的有窗舍C),检测各舍内外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围护结构(墙壁、地面、屋顶)内表面温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光照强度、噪音强度等指标,评价奶牛舍环境质量情况。结果表明:3类奶牛舍舍外环境质量状况相当,仅NH3和CO2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舍内环境质量状况存在较大差异。舍A冬季舍内风速最高(P<0.05),舍内平均温度、屋顶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牛舍(P<0.05);墙壁、地面温度及自然光照强度均显著低于舍B(P<0.05),与舍C差异不显著(P>0.05);舍B冬季舍内风速最低(P<0.05),舍内平均温度、各墙壁、地面、屋顶温度、自然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牛舍(P<0.05);舍C冬季舍内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各舍内噪音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冀北寒区奶牛舍的设计、改造及管理应注意考虑冬季牛舍的保温和通风换气,以改善牛舍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全舍饲卷帘奶牛舍有害气体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试验测定了一个自然年度(12个月)二氧化碳(CO_2)和氨气(NH_3)的浓度。结果表明:全年舍内CO_2和NH_3浓度范围分别为440~1 505 mg/m~3和0~5.2 mg/m~3,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春、夏、秋、冬舍内CO_2浓度分别为601、498、775和1 303 mg/m~3,NH_3浓度分别为1.6、0.8、0.5和3.0 mg/m~3,冬季2种气体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而从2种气体的日变化来看,全年各月份舍内CO_2浓度均表现为早、晚显著高于中午(P0.05),可达中午的1.2~2.2倍,尤其是1月份,早、晚浓度分别高达2036.2和1540.8 mg/m~3,已超出国家标准;NH_3浓度表现为夜晚(20:00~7:00)高于白天(8:00~19:00),两者差异显著(P0.05)。虽然全年各月舍内CO_2和NH_3浓度基本未超标(1月份CO_2除外),但在冬春季应适当通风,以改善牛舍环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寒区奶牛舍温热环境的年动态变化,试验选择河北省承德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一栋散栏有窗奶牛舍,连续12个月监测舍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并分析其规律。结果表明,全年奶牛舍内、外气温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规律性变化,相对湿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夏季(6~8月)每天有7.5~10 h舍内气温高于25℃,且在6月出现了舍内气温高于舍外气温的现象。12月舍内风速几乎全天为0 m/s。从综合指数分析,夏季每天09∶30~19∶30(10 h)舍内温湿指数(THI)均超过72,奶牛处于轻度热应激状态;冬季的风寒温度(WCT)均未低于-10℃,奶牛不遭受冷应激。综合以上结果,对于寒区散栏有窗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10.
1保持通风换气冬季要保持牛舍内的空气清洁与干燥。牛舍内的通气孔,必须保证通风良好。换气不良的牛舍,舍内温度上升,空气中尘埃较多,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有毒微生物也增多,这种环境继续保持,则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不振,适应性下降,特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北地区肉牛舍冬季建筑热环境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中国西北地区满足肉牛冬季温度通风要求的肉牛舍,采用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模拟了不同围护结构和通风率肉牛舍的冬季自然舍温。结果表明,在屋顶传热系数为1.0W/(m2·K)时,非保温窗牛舍在通风率分别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1~2月日平均温度最低值分别为-7.4℃、-12.3℃和-14.4℃,高于肉牛低临界温度,但需对饮水加热;在通风率为10次/h时,保温窗和非保温窗牛舍1~2月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1.6~-8.7℃、-12.3~-8.2℃;在通风率为5次/h、10次/h和15次/h时,非保温窗牛舍1~2月舍内外温差分别为8.8~12.2℃、5.2~7.6℃和3.7~5.4℃。建议西北地区肉牛舍采用非保温窗,屋顶材料采用单层彩钢板或者传热系数为1.0W/(m2·K)的材料,冬季通风率取10~15次/h;天窗和窗户分别选用阳光板和塑料膜卷帘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圈舍优化设计及现有圈舍的通风系统改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新疆常见的双坡式牛舍、塑膜暖棚牛舍、拱顶式牛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H2S、NH3,温室气体CO2几个方面研究确定新疆不同牛舍冬季舍内环境影响因素。通过试验检测,比较和分析不同时间、舍内不同高度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温湿度、有害气体、温室气体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针对三种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几种牛舍内以及牛舍外即养殖场CO2浓度差异较大、牛舍内不同高度温度、CO2浓度存在分层。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说明新疆三种典型牛舍内最低温度均在0℃以上,能够满足肉牛生产环境温度要求;针对试验用三种屋顶结构,牛舍屋顶结构不同,所起到冬季保温效果不同;牛舍内热量分布不均匀;新疆几种典型牛舍内湿度都较高,是环境调控核心问题;舍内湿度与温度数值变化相反,温度越高,湿度越低;牛舍内不同高度CO2浓度有所变化,但变化规律因牛舍屋顶结构和采用通风方式而异;三种牛舍内NH3、H2S气体浓度全天所有高度范围内数值远低于标准值,不是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调控时可以不进行考虑。新疆南北疆气候条件差别较大,使南北疆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冬季屋顶机械负压通风方式对肉牛舍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在冬季大寒最冷时节,测定半开放式育肥牛舍在通风孔关闭、通风孔打开、通风孔打开并结合风机换气三种状态下牛舍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舍在三种状态下,舍内温度、湿度均随舍外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整体变化趋势一致。牛舍内温度均在0℃以上,湿度在47%~100%之间。CO2浓度在不开启风机阶段,远远大于行业标准规定的牛舍内CO2浓度标准;打开牛舍南北半墙上通风孔时,牛舍内CO2浓度有所降低,但仍不达标;开启风机后每5 min监测1次,发现在15分钟左右CO2浓度降至最低,为1 552 mg/m3左右;风机继续工作,CO2浓度不再降低。牛舍内NH3、H2S的浓度范围远远低于行业标准中牛舍内环境对其的要求值。说明通过屋顶安装风机进行强制机械负压通风可作为牛舍环境调控的基本方法,原理可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10):28-32
对变频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在青岛无窗密闭式兔舍冬季的保温和通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舍外日平均温度-23℃、日最低温度-29℃时,繁殖兔舍和商品兔舍内日平均温度分别为104℃和80℃,日最低温度分别为95℃和72℃,CO_2浓度分别为016%和015%,NH_3浓度分别为688 mg/m3和608 mg/m~3;两栋兔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均匀,气流组织良好,舍内进风端的温度较舍外分别提升了73℃和64℃;舍内CO_2和NH_3浓度随通风量升高而明显降低(P001),NH_3浓度随通风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较CO_2平缓,NH_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滞后。试验期间繁殖母兔发情率(933%)、受胎率(940%)、产仔率(870%)和窝产仔数(81只)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在冬季气候较为温和的青岛地区,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导流改造和采用变频风机调节换气量,可有效缓解冬季进风端温度过低问题,温湿度和气流分布均匀,兔舍空气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有窗封闭式笼养育雏鸡舍为对象,于2018年3月~2019年1月开展研究鸡舍内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CO2)、氨气(NH3)、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浓度和细菌总数,并分析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季节育雏舍内环境温度满足鸡群正常需要,鸡群成活率超过97%。夏季舍内相对湿度达82.48%,并且料肉比高于春季、秋季和冬季。春季、秋季和冬季CO2浓度易超标,不同季节舍内白天温度均高于夜晚,而白天CO2浓度低于夜晚。不同季节舍内环境温度分别与相对湿度、CO2浓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试验表明:有窗封闭式育雏鸡舍内不同季节雏鸡生长发育良好,但夏季湿度过高,春季、秋季和冬季舍内CO2浓度高于标准。建议夏季应合理控制舍内相对湿度,春秋冬季注意平衡舍内的保暖和通风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缓解肉牛冬季冷应激情况,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饲养成本,试验选择2栋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有窗牛舍作为试验舍和对照舍,分别采用太阳能加热和电加热方式的恒温饮水系统为牛只提供恒温饮水,对比两牛舍的饮水温度、耗电量、生长性能和牛舍环境,研究其节能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舍和对照舍的平均饮水温度分别为11.97℃和11.76℃(P0.05),各时间点饮水杯内水温均差异不显著;耗电量分别为185.57 kW·h和239.71 kW·h,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牛日增重分别为1.18 kg/头和1.01 kg/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试验舍和对照舍温度分别为4.39℃和3.78℃,差异显著(P0.05);相对湿度分别为88.19%和86.81%,差异不显著(P0.05);CO_2浓度分别为2 880.79 mg/m~3和2 690.40 mg/m~3,NH_3浓度分别为6.51 mg/m~3和4.85 mg/m~3,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与电加热恒温饮水系统相比,太阳能恒温饮水系统每天节省耗电54.14 kW·h,整个冬季试验舍比对照舍节约2 858.40元,既节省能源又降低饲养成本,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肉牛舍走向对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种不同走向的牛舍,测定夏季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二氧化碳、氨气浓度。结果表明:东西走向牛舍内的风速显著高于南北走向牛舍(P<0.05),有效温度及有害气体浓度极显著低于南北走向牛舍(P<0.01),2种牛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钟楼式通风系统在冬季南方肉牛舍的应用效果,试验选择江西省高安市肉牛试验站建筑尺寸相近的钟楼式彩钢舍(A舍)以及双坡式卷帘舍(B舍)作为试验牛舍,选取肉牛舍的三个剖面,对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环境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期间A舍日平均温度为(10.2±2.3)℃,显著低于B舍[(10.5±2.3)℃,P0.05];A、B舍日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0.2±14.2)%、(91.5±13.3)%,差异不显著(P0.05);A舍平均风速为(0.18±0.64)m/s,显著高于B舍[(0.14±0.52)m/s,P0.05];A舍内二氧化碳、氨气浓度均显著低于B舍(P0.05),日均二氧化碳浓度值分别为(1 185.50±76.82)、(1 260.41±64.58)mg/m~3,日均氨气浓度分别为(1.37±1.34)、(2.12±1.48)mg/m~3。说明钟楼式彩钢舍较双坡式卷帘舍通风状况好,空气质量优,温度适宜,有利于肉牛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北方农牧交错区奶牛舍的温热环境是否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试验对内蒙古西部农牧交错区一种大型双坡式奶牛舍内外夏冬两季空气温热环境指标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奶牛舍夏季中午时段舍内温度较高,其他时间温热环境基本适宜;冬季舍内温度偏低。说明所监测奶牛舍夏季时温热环境基本满足奶牛生产需要,而冬季则应加强牛舍的封闭性以保证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舍饲散栏卷帘奶牛舍温热环境年动态变化,试验采用现场检测的方法,对奶牛舍连续12个月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检测,分析各参数及其综合指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6—8月份)舍内气温最高,每天约有12 h气温高于25℃,温湿指数每天有8.5~15.5 h超过72,奶牛遭受轻度热应激;冬季(12—2月份)舍内气温最低,但相对湿度最高(可达64.5%~81.2%)。各季节舍内的平均气温分别为8.6~15.0℃(春季)、23.1~25.3℃(夏季)、6.9~16.5℃(秋季)和-2.9~0.6℃(冬季),春、夏、秋、冬季平均风速分别为0.10~0.13,0.46~0.80,0.05~0.14和0~0.01 m/s。说明卷帘奶牛舍夏季应加强防暑降温,冬季加强通风换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