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2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针对敞棚奶牛舍西晒严重的问题,本试验通过在舍西侧种植乔木遮蔽阳光以缓解生产中夏季西晒引起的奶牛热应激。选择360头健康、体况和胎次相近的泌乳奶牛[泌乳天数(185±25)d,胎次(2.5±0.5),产奶量(31.02±1.25)kg],随机分于2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南北朝向敞棚舍中,其中一栋舍(遮阴舍)西侧山墙外种植高15 m的杨树(冠长6 m,冠幅下宽0.8 m,上宽0.3 m),另一栋舍西侧山墙外没有种树(对照舍)。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即热季前期(5月)、热季期(7-8月)和热季后期(10月),测定每个试验期的舍温及奶牛生理和行为指标,并测定各阶段的产奶量和乳成分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同时测定各阶段的全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树木遮阴对热季期奶牛的效果较好,对热季前期和后期影响较小。热季期遮阴显著降低了舍温,遮阴舍日均温较对照舍降低了0.99℃,其中09:00-20:00降低了1.13℃(P<0.05)。2)热季期遮阴舍奶牛呼吸频率较对照舍降低8.21%,差异显著(P<0.05),且躺卧比例较对照舍提高7.42%。3)遮阴提高了热季期奶牛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干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河北省三大区域(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羊场夏季绵羊的热应激程度,并分析温热环境参数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羊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择3个区域12个规模化羊场,自动检测并记录夏季羊舍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2个月,同时检测各场绵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结果表明,冀北燕山、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的羊舍日均温度分别达24.3、28.5和28.7℃,温湿指数(THI)分别达72.40、79.91和79.47,冀北燕山区域绵羊正遭受轻度热应激,而太行山区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绵羊遭受中度甚至重度热应激,可见,夏季河北省舍饲绵羊的热应激防控需要引起关注,加强夏季的防暑降温措施刻不容缓。从绵羊个体生理指标看,3个区域绵羊的直肠温度范围为39.1~39.8℃,呼吸频率为42~114次·min-1,直肠温度与环境温度、THI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相对湿度间表现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r=0.60);呼吸频率与环境温度、THI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r=0.84;P<0.01,r=0.87),与相对湿度间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羊舍温湿参数和THI的测定可以推断绵羊的个体生理状况,对实际生产中舍饲羊热应激的预防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我国冀北山区(宽城、滦平、承德县)规模化猪场猪舍春季温热环境,试验选择4个规模化猪场(场A、B、C、D)中的仔猪舍和肥育舍(共8个)进行温湿度和风速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除场B肥育舍外的7个猪舍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而相对湿度的变化恰好相反;8个猪舍均有9 h以上的时间处于最适温度范围(20~25℃)内,相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场A仔猪舍06:30(74.33%),相对湿度最低值出现在场B肥育舍00:00(18.14%),除场A仔猪舍和肥育舍以外的6个猪舍相对湿度均低于70%,场D仔猪舍和场C肥育舍内风速均为0。说明春季猪舍环境与猪群类型、猪舍建筑特点和饲养管理方式相关;冀北山区早春气候变化频繁,温度较低,是猪场环境调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索奶牛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血液常规指标,为荷斯坦奶牛低温应激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及科学依据,并对该地区冬季奶牛饲养管理及耐应激个体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了秋季(2018年10月24日至2018年10月30日)、初冬(2018年12月4日至2018年12月10日)和深冬(2018年12月25日至2018年12月31日)牛舍温湿指数(THI),并分别采集了15头荷斯坦奶牛血液样本,测定了9种血液常规指标,同时收集了试验牛群的8项产奶性能数据,分析荷斯坦奶牛在秋冬季节产奶性能及血液常规指标的变化规律,筛选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血液常规指标。结果显示:秋季,牛舍平均温度为8.0 ℃,平均THI为49.38,说明试验牛群在该时期处于非低温应激状态;初冬,牛舍平均温度为-6.4 ℃,平均THI达到23.56,在168 h监测期,有92 h -8≤THI < 25,76 h 25≤THI < 39,试验牛群在该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深冬,牛舍平均温度为-7.59 ℃,平均THI达到21.86,有43 h 25≤THI < 39,117 h 8≤THI < 25,试验牛群在该时期绝大部分时间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随着温度下降,奶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 < 0.05);冬季奶牛血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单核细胞数(MO)、淋巴细胞数(LY)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 < 0.01;P < 0.05);除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外,其他各指标在初冬与深冬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各季节间变化不显著(P > 0.05);与秋季相比,初冬、深冬奶牛平均日产奶量(AMY)分别下降0.71和1.17 kg/d(P < 0.01);初冬乳脂率(FP)、乳蛋白率(PP)、脂蛋比(F/P)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 < 0.05;P<0.01),深冬时期恢复至秋季水平(P > 0.05);乳中非脂肪固体物质率(SP)在初冬显著下降,在深冬显著上升(P < 0.05);初冬、深冬乳中体细胞数(SCC)分别比秋季高1.84×105、1.63×105 个/mL(P < 0.05);乳糖率(LP)及酸度在各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 > 0.05)。综合以上结果,冀北寒区荷斯坦奶牛在秋季处于非应激状态,在初冬和深冬处于中度低温应激状态,且牛群的生理指标和产奶性能受气候影响较为严重;奶牛血液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为受气候影响变化较为灵敏的血液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高寒地区奶牛舍和犊牛舍冬季有害气体的含量变化,选取河北省坝上高原具有代表性的3种奶牛舍和4种犊牛舍,检测冬季不同时间段牛舍内外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的含量。结果显示,不设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中CO2含量极显著高于带舍外运动场的奶牛舍(P < 0.01),且晚上CO2含量高于早上和中午,最高达4 481.7 mg/m3(奶牛舍1)。所有犊牛舍CO2含量均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性,所有奶牛舍和犊牛舍内CO2含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净道或运动场(P < 0.01;P < 0.05)。3种奶牛舍19:00后NH3含量出现急剧升高的趋势。奶牛舍3只检测到低浓度的NH3,波动范围为0~0.36 mg/m3,犊牛舍的NH3含量介于0.71~5.28 mg/m3。综上所述,奶牛舍和犊牛舍有害气体含量与牛舍建筑类型和结构相关,密闭性好的牛舍CO2和NH3含量均较高,甚至出现CO2含量严重超标的现象。为降低舍内的有害气体含量,寒冷地区应在考虑牛舍保温设计的同时,兼顾通风换气的设计,以改善牛舍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8.
监测1天中3个不同时间段(6—9时、12—15时、17—20时)不同围护结构的育肥猪舍墙体内表面温度及实时监测舍内外温湿度变化,研究冀北寒区猪舍不同围护结构墙体的冬季保温效果,以期找到保温效果优良的围护材料。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的墙体在对照组(单层彩钢板屋顶、24 cm清水砖墙)墙体结构基础上增设3 cm泡沫保温板。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温湿度连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除晚上外,试验组温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全天大部分时间的猪舍内温度适宜育肥猪所需的温度范围(13~21℃);舍内相对湿度均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试验组猪舍的相对湿度平均每天有12~18 h超过75%,对照组相对湿度平均每天有16~20 h超过84.7%。此外,2种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7时的温度最低,试验组的4面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保温板+砖墙"的冬季保温性能优于无保温板的砖墙,需要注意猪舍内早晚通风除湿。本研究可为冀北寒区猪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需求量逐渐增加,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丰富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优点备受人民青睐,人们对牛肉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对其品质和食品质量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肉牛的营养需要及肥育、瘤胃的代谢与营养调控、饲料替抗与绿色添加剂的开发、本地特色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冀北地区肉牛饲养管理与肥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发酵桑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质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日增重相近的4月龄大约克夏育肥猪5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每组18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Ⅰ组、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按猪场同期育肥猪平均日耗料量的4%、6%添加发酵桑叶,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54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和Ⅱ组日均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Ⅰ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Ⅱ组猪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月桂酸、豆蔻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或P0.05),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发酵桑叶能有效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添加发酵桑叶还能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总量,其中6%的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